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北中医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52663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46例
http://www.100md.com 《湖北中医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周柏明

    单位:周柏明(湖北省广水市中医医院 432700)

    关键词:慢性胃炎;中医药疗法;辨证治疗

    湖北中医杂志000319 笔者自1993年以来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治疗慢性胃炎4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46例中,男32例,女14例;年龄20岁~60岁,其中50岁以下者34例;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16年,平均5.4年;发病与饮食不节(嗜酒,过食生冷酸辣等)有关者20例,与情志失调(忧思恼怒,精神紧张等)有关者13例,与两者有关者10例,不明原因者3例。

, http://www.100md.com     1.2 病例选择

    有胃痛长期反复发作的病史,纤维胃镜检查符合慢性胃炎的诊断。胃镜检查主要见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有乳头状突起,顶端粘膜缺损或脐样凹陷。46例病例中,浅表性胃炎22例,伴糜烂性胃炎10例;浅表性萎缩性胃炎23例,萎缩性胃炎1例,其中伴有溃疡病者10例,伴胆汁返流者6例。

    1.3 主要脉证

    46例患者除有胃脘部疼痛外,伴痛连胸胁者26例,口干口苦者35例,嗳气返酸者22例,腹胀者36例,纳呆者29例,舌质偏红者22例,舌苔黄或黄腻者36例,脉弦(弦细或弦数)者37例。

    2 辨证论治

    2.1 肝胃不和

    证见胃脘胀痛,痛连胸胁,嗳气返酸,口干口苦,或恶心欲吐,大便时结,舌质偏红,苔白或微黄,脉弦或弦数。治以疏肝和胃。方用四逆散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化裁。返酸者合左金丸,大便秘结者加大腹皮或大黄。
, 百拇医药
    2.2 脾虚肝郁

    证见胃脘隐痛,时痛连胁,纳差,食后腹胀,神疲乏力,嗳气,口苦,便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治以健脾疏肝。方用四逆散合香砂六君子丸加减。若偏寒者加干姜、高良姜、吴茱萸;肝郁化火者加栀子、夏枯草;纳呆者加谷芽、鸡内金。

    2.3 脾虚胃热、寒热夹杂

    证见胃脘灼痛,或胀满痛,食后胀甚,口干口苦,大便时硬时溏,舌淡或边有齿印,苔黄或黄腻,脉弦细而数。治以寒温并用,清理脾胃。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胃热甚者加石膏,胃热伤阴者加麦冬、花粉,便秘者加瓜蒌仁。

    以上各型均可加用蒲公英30g。挟瘀血者,可加丹参、桃仁;胆汁返流者加郁金、佛手、竹茹、赭石、枳实、大黄等;合并出血者加地榆、三七粉等。1剂/d,煎水分2次口服。疗程在5~7周,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评定疗效。
, 百拇医药
    3 治疗效果

    痊愈(症状消除,胃镜复查粘膜病变消失)36例;有效(症状消除,胃镜复查粘膜病变明显好转)7例;无效(症状无改善,胃镜复查粘膜病变无好转或加重)3例。总有效率达93.5%。有效的病例中,胃痛消失时间最短者3天,最长者21天,平均11.5天。腹胀、纳呆、嗳气返酸、呕恶等症状多在1周后开始改善或逐渐消失。

    4 病案举例

    陈某,男,42岁,1997年4月6日就诊。自诉胃脘疼痛二年多,近三个月加重。胃镜检查为:慢性糜烂性胃炎,并提示有明显胆汁返流。症见胃脘部隐隐作痛,纳呆,食后痛增及腹胀,拒按,嗳气返酸,时恶心欲吐,口苦,疲乏,大便溏。舌质淡而暗、苔白,脉弦细无力。

    证属脾虚肝郁挟瘀。治以健脾疏肝,佐以化瘀降逆。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党参、茯苓、柿蒂、黄芪各15g,炒白术、白芍各12g,柴胡、枳壳、三棱各10g,砂仁(后下)、炙甘草各6g,蒲公英30g。每天1剂煎服。药后7天胃痛消失。继按上方酌加延胡索、佛手、法半夏、木香、乌贼骨等。共治疗45天,胃镜复查结果:胃粘膜糜烂病灶消失,无胆汁返流,临床治愈出院。
, 百拇医药
    5 体会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根据本组患者的临床统计,除3例不明原因外,其余均与情志及饮食不节有关。故认为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是导致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一般而言,本病起初多见肝气犯胃,复加饮食所伤,屡发不愈,而成肝郁脾虚。又因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湿聚中焦化热,出现脾虚胃热,寒热夹杂之证。

    本病病变主要在胃,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因胃属腑、属阳,多气多血,其性恶燥,病邪犯胃易生热化火,故清泄胃热是本病常用的治法,大剂量蒲公英清胃热最为适宜。《本草新编方》:“蒲公英泻胃火之药,其气甚平,泻火不损土,长期久服而无碍,凡系阳明之火者,俱可大剂服之,火退则胃气自生”。可见,正确使用清热药物,不仅能较好改善胃热症状,而且有促进胃粘膜修复愈合的作用,长期应用,又无苦寒伐胃之虞。

    收稿日期:1999-11-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