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05961
输尿管乙状结肠及乙状结肠直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0年第1期
     临床应用

    崔国明 潘威 薛兆英

    关键词:乙状结肠 直肠 输尿管 腹部外科学

    1995年4月以来,我们对22例膀胱癌患者施行输尿管乙状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吻合术,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41~74岁,平均62.5岁。膀胱移行细胞癌19例,前列腺癌3例,其中15例以往曾接受过不同方式的手术治疗复发次数1~5次。施行膀胱全切者16例,膀胱病变无法切除,施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加本术式尿流改道者6例。

    1.2 手术方法
, 百拇医药
    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病变切除和尿流改道手术一期完成。在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上方8~10cm处切断乙状结肠,分离肠系膜,使其近端可送入盆腔,与直肠中部左前壁作端侧吻合。内层3-0肠线连续缝合,使吻合口向直形成向直肠内套叠2cm,并用细线作浆肌层重叠式间断缝合,形成向直肠内开放的环形瓣。吻合口可容两指,直肠内置软质管通过吻合口插入乙状结肠长袢内。

    将两侧输尿管移植于乙状结肠短袢的前壁。采用改良的Pabano法。沿结肠带中线切开4~5cm,在粘膜下层向两侧游离,切口上方两侧浆肌层分别剪小孔,将两侧输尿管穿过引入粘膜下区,于切口下端两侧粘膜剪小孔,两侧输尿管末端分别经粘膜小孔塞入2cm,周围用5-0肠线缝合4针固定,输尿管在肠粘膜下潜行长度约3cm。然后用细丝线间断缝合结肠切口,再在输尿管穿入结肠浆肌层小孔周围用3-0丝线缝合4~6针固定,关闭乙状结肠远侧短袢。手术中应保证输尿管末端血供,避免牵拉张力,防止吻合口狭窄或粘膜下隧道压迫。两侧输尿管吻合口应上下相距1~2cm,不在同一平面。输尿管内置F6导尿管或硅胶管作支架,经直肠肛门引出体外。本组8例采用直接吻合法,即将两侧输尿管末端剪开做成乳头后,再用5-0肠线分别与结肠粘膜小孔缝合4~6针,其余操作同上述插入法。
, 百拇医药
    术后5d拔除留置肛管,10~12d拔除输尿管支架管,逐渐恢复自行排便和排尿。

    2 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恢复平稳,一个月内逐渐形成新的排尿排便习惯。除5例高龄者偶有夜间尿失禁外,均能控制排尿,一般白天5~6次,夜间1~2次,每次尿量220~350ml。如果患者无腹泻,排便以后,多数尿液清亮,或者混有少许粘液及粪渣,呈无症状性细菌尿。排尿排便均可自行控制,除男性患者排尿需要改下蹲式外,能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

    随访20例,随访时间1~25年。术后近期发生尿瘘、肠梗阻各1例,肾盂肾炎3例, 2例于术后10个月后和3年发生尿道癌, 并发症发生率为25%(5/20)。单纯施行本术式改道6例中随访4例,平均生存18个月(7~23月);施行膀胱全切除加本术式改道者16例中,2例死于晚期肿瘤;1例因糖尿病,肾功能不良,全身衰竭死亡。全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5%(17/20)和55.6%(8/14)。
, http://www.100md.com
    本组10例行血Cr、BUN、CO2CP、电解质等检查,其中轻度酸中毒3例,但无临床表现。8例行双肾B超和IVU检查,术前肾积水4例中,术后积水消退2例。4例作了直肠测压,温度感及容量感良好,排尿感逼真,剩余尿量平均7.6ml(0~18ml),容量平均287ml(220~360ml),静止压平均1.77kPa,排尿压平均4.32kPa,并有近似正常膀胱测压曲线。此5例行稀钡灌肠造影,在7.84~9.80kPa的压力下,有明显尿意时仅见直肠充盈显影,未见输尿管反流。

    3 讨论

    自1852年Simon首次将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应用于临床以来,不断有改进吻合的方法和设计,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我们从1984年开始,在modilski手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主要有两点:输尿管与乙状结肠末端吻合,适当延长与结肠直肠吻合口之间的距离,吻合一律采用隧道法,隧道较长,且与结肠蠕动方向一致。直肠尽可能低位与结肠作吻合,吻合向直肠腔内套叠形成环形瓣,使粪便通过该吻合口后迅速排出体外,使直肠成为尿液的贮器。本组多数患者排尿排粪控制自如,肾盂肾炎和酸中毒的发生率远较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低。术后直肠造影提示,在直肠完全充盈之前,结肠直肠吻合口能阻止钡剂进入结肠内在X射线下观察,直肠排钡过程一次迅速完成,既无结肠显影,亦无输尿管反流,说明吻合口具有单向活瓣作用。另外,本组直肠测压结果显示,术后直肠顺应性良好,静止压明显低于乙状结肠内压,排尿压比正常膀胱还低,主要靠直肠的有力收缩完成,这对限制尿液流入结肠,防止输尿管反流有利。
, 百拇医药
    关于输尿管结肠吻合的方法,本组8例采用直接吻合法,术后仅1例发生肾盂肾炎。采用插入法吻合的输尿管末端在行膀胱镜检查时常难以窥见,因此游离于结肠腔内的输尿管末端可能发生退缩或退变,甚至导致狭窄。我们认为直接吻合法可能优于插入法,本组后期多采用前者。另外,为了抗逆流,肠壁间隧道并非越长越好,否则易造成对输尿管的压迫。保留输尿管支架导管,可以保证顺利度过术后吻合口水肿期,这对需要作尿流改道高龄、肿瘤晚期患者非常有益。

    本术式为一种尿流改道的有效方法,近期效果肯定,由于无需造口,易被患者接受。对于膀胱癌晚期,预期寿命较短的病例,可以提供良好生存质量的机会,减少生活护理上的麻烦。但是吻合方法的改进仍不能完全避免并发症,临床应用时应严格选择。对于长期尿粪合流的变化,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单位:崔国明(哈尔滨市第二医院 150056)

    潘威(哈尔滨市第二医院 150056)

    薛兆英(北京医科大学泌尿研究所),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