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重庆医学》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11293
迷宫手术在心房纤颤外科治疗中的现状与作用
http://www.100md.com 《重庆医学》 2000年第4期
     作者:郭伟 范士志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胸心外科(400042)

    关键词:

    重庆医学000461 心房纤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在一般人群中发病率达0.15%~1.0%。60岁以上者其发病率达8%~17%。房颤在一些器质性心脏病病人中尤其多见,据报道外科治疗房间隔缺损者术后25年随访的病例中,房颤发病率为41%~59%。而在患有二尖瓣疾病者其发病率则高达79%[1]。房颤主要引起以下三个方面的危害:(1)因心跳不规则而引起的不适;(2)心房丧失主动收缩功能,心输出量下降;(3)心房内血栓形成,引起血栓栓塞,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有效的治疗房颤,控制其并发症,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1 迷宫手术的历史

    迷宫手术(Maze procedure)是 Cox 等[2]于1987年根据对心房纤颤电生理机制研究结果而创立一种新术式。在此之前,外科治疗房颤的方法先后有 Williams 等[3]于1980年提出的左房隔离术(Left atrial isolation),Scheinman 等[4]于1982年创立的心导管希氏束消融术及 Cuiraudon 等[5]于1985年提出的“回廓”(Corrider)术。但这些方法均未能同时有效地达到:(1)永远消除房颤,恢复窦性节律;(2)维持房室同步活动;(3)恢复心房传输功能从而消除因心房内血流淤滞而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故均未能被广泛采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