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夏医学》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12596
射频治疗普通鼻衄85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华夏医学》 2000年第4期
     作者:韦孟灵

    单位:韦孟灵(柳州市工人医院耳鼻喉科,广西柳州市 545005)

    关键词:鼻衄;射频疗法

    华夏医学000461 中图分类号: R765.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0)04-0497-02

    鼻衄是鼻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我科1997~1999年用射频疗法治疗鼻衄8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 本组85例患者,男49例,女36例,年龄5~65岁,病史3个月至10年,均排除血液病、高血压及其它器质性病变。左侧鼻腔出血28例,右侧42例,双侧15例;出血部位:鼻中隔黎氏区粘膜糜烂38例,毛细血管扩张出血13例,毛细血管瘤9例,小动脉出血11例,鼻中隔中后部出血5例,鼻中隔出血性息肉2例,下鼻甲前段出血4例,下鼻甲中段出血2例,中鼻甲前端出血1例。就诊前均有1~20d反复出血史,每次出血量数滴至200ml左右,8例为数次在外院就诊,作前鼻孔填塞术,26例伴有鼻中隔偏曲。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患者坐位,详细检查鼻腔,确认出血部位,如不明显可用棉签擦试血痂或粘膜不光滑处,诱发出血后用1%地卡因加肾上腺素棉片贴于病变部位表麻。采用广州华南牌SHP-Ⅱ型五官科射频治疗仪,负极接同侧面颊部,选择治疗强度为Ⅲ档,时间为2s,将发射头对准出血点或出血处周围进行射频凝固,当组织出现白环出血停止,凝固血管。术毕无需填塞和住院。

    1.3 结果

    1.3.1 术后2~3d复查,治疗部位均有伪膜覆盖,部分患者出现轻度鼻塞和浆液渗出,1周内均消失,伪膜无需清理,约1~2周伪膜脱落,该区粘膜光滑变白,未见疤痕形成。61例随访3~9个月,未再次出血,3例复发,再次行射频治疗后未再出血。

    1.3.2 并发症:1例鼻中隔穿孔,未出现鼻腔粘连。

    2 讨论

, 百拇医药     射频技术是利用波长为0.3km,频率100~300kHz电磁波,作用于人体组织,使其内部形成特殊的内生热效应,使蛋白质热凝固,血管闭塞,达到止血目的[1]

    鼻出血的治疗有如下方法:鼻腔填塞硬化剂注射、鼻中隔粘膜下剥离术、化学烧灼法、手术结扎主要供血血管、激光、电凝、冷冻等,各种方法均有效,但各有一定的局限性。鼻腔填塞患者有一定痛苦,且易引起感染;化学烧灼法不易控制范围,对活动性出血难以奏效;冷冻治疗损伤面积大,且表浅,治疗次数多;激光与电凝一样,其热能有一个传导过程,故对血管凝结深度不够[2];手术治疗患者痛苦,治疗时间长;而射频治疗术中用发射头直接接触出血部位,具有迅速止血的作用,对周围不与发射头接触部位无损伤,对组织穿透能力强,受热部位均匀,作用边界及深度也易控制,射频凝固可深达粘膜下,达到止血目的。因治疗时间短,表麻后只需10s至1min可完成,患者痛苦小,安全无副作用,术后反应轻,术后无需住院,易为患者接受。同时,该法操作简单,疗效确切,也减轻医疗工作者劳动强度。
, 百拇医药
    操作体会:①双侧鼻中隔对称部位治疗时勿过深,避免用过强档位和过长时间以免引起中隔穿孔,必要时可分次治疗(即一侧治疗愈合后,再治疗另一侧)。本组穿孔1例,鼻中隔双侧黎氏区粘膜毛细血管扩张,反复出血,是在射频使用早期,操作经验欠缺所致。②鼻腔顶部后部出血,可在内窥镜下找到出血点然后作治疗。

    参考文献

    [1] 金红.射频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J].实用医学杂志,1998,14(9):659.

    [2] 刘锋.微波在耳鼻咽喉科的应用[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分册,1993,17(4):222.

    (收稿日期: 2000-01-1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