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16965
扩张型心肌病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探讨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2000年第4期
     作者:朱运新 孙芸芸

    单位:广州市,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电功能室 510080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心肌病,充血性;心律失常

    实用医学杂志000413 摘 要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离散度(Q-Td)的改变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将120例扩张型心肌病按合并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分为两组:Ⅰ组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Ⅱ组无或偶发室性心律失常;健康体检者为Ⅲ组。结果:Ⅰ、Ⅱ、Ⅲ组Q-Td分别为(65.8±11.5)ms,(46.2±9.53)ms,(20.9±11.2)ms,校正心率的QT离散度(Q-Tcd)分别为(68.9±12.7)ms,(48.8±10.9)ms,(21.2±9.07)ms,显示合并严重心律失常组Q-Td,Q-Tcd值最大,健康体检组Q-Td,Q-Tcd值最小,三组间相比,均P<0.01。结论:Q-T离散度可间接反映扩张型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程度,也可作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猝死的重要预测指标。
, http://www.100md.com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原发于心肌,病因不明的重症心肌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室性心律失常为DCM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也是DCM猝死的原因之一。为了解DCM各种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Q-Td)变化的临床意义,现将120例DCM病人的心电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1992~1998年住院的DCM患者120例,全部符合1987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诊断标准[1],除外心肌病合并电解质紊乱、心房纤颤、心肌梗塞、原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病例,经临床、X线、心电图、心脏B超等检查,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120例,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18~72岁,平均(44±12.3)岁。按其合并心律失常程度分为两组,Ⅰ组:DCM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共62例;Ⅱ组:DCM无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共58例;选择健康体检者60例为Ⅲ组作为对照(经各种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18~72岁,平均(44±14.2)岁。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收集患者入院后,治疗前和正常健康体检者的心电图,使用上海光电6511型心电图机,走纸速度25 mm/s,每份心电图由专人测量,至少有6个导联能清楚显示T波终末部,测量各导联Q-T间期,T波的终末点,该QRS前的R-R间期,测得Q-Tmax(Q-T间期最大值)和Q-Tmin(Q-T间期最小值),测量用心率较正过Q-T间期(Q-Tc),根据Bazett公式:Q-Tc=Q-TR-R,分别测得各例Q-Tcmax(Q-Tc间期最大值)和Q-Tcmin(Q-Tc间期最小值),根据公式Q-Td=Q-Tmax-Q-Tmin,Q-Tcd=Q-Tcmax-Q-Tcmin,计算各组Q-Td,Q-Tcd。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s表示,各组间作方差分析检验。P<0.01表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 百拇医药
    2.1 各种心律失常检出率 120例中发生心律失常共111例,占总例数92.5%,发生1次以上室性心律失常90例,占总例数75%,表现为偶发室性早搏,频发室性早搏,多形性,多源性室性早搏,二联律、三联律及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房性心律失常33例,占总例数27.5%。

    2.2 Q-Td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见表1。

    表1 三组间Q-Td,Q-Tcd各参数比较(±s,ms) 离散度

    Ⅰ组(n=62)

    Ⅱ组(n=58)

    Ⅲ组(n=60)

    Q-Td
, 百拇医药
    65.8±11.5*△

    46.2±9.53

    20.9±11.2*

    Q-Tcd

    68.9±12.7*△

    48.8±10.9

    21.2±9.07*

    注:与Ⅱ组比较*P<0.01;与Ⅲ组比较△P<0.01

    表1显示,扩张型心肌病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Q-Td,Q-Tcd值最大,健康体检者Q-Td,Q-Tcd值最小,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Q-Td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 百拇医药
    3 讨论

    扩张型心肌病因心肌细胞肥大,退行性变,坏死及瘢痕形成,心肌纤维化及间质纤维化,使心肌动作电位复极过程延缓,引起心肌组织复极不一致,心室不应期离散度增加。因此,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猝死率高,预后不良。多数作者认为Q-Td反映不同部位心肌复极时间的差异,其增大则为心律失常多见[2,3]。据Grimm等[4]对107例患者进行研究认为,Q-Td增大与室性心律失常相关,本组研究结果也与其相似。本组研究显示,扩张型心肌病不论其合并心律失常程度如何,Q-Td,Q-Tcd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大,扩张型心肌病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Q-Td,Q-Tcd最长,本组120例中有13例Q-Td,Q-Tcd≥80 ms,此13例患者均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多数患者Q-Td≥60 ms,最长2次Q-Td达100 ms以上为DCM合并心室颤动者,说明复极离散度越大,心肌内越易折返而导致室性心律失常。

    扩张型心肌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十分复杂,如自主神经张力、电解质、神经激素、心肌纤维化和心脏局部电活动紊乱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心电活动的紊乱,扩张型心肌病由于心脏增大,心肌缺血致心向量T环向缺血相反的方向移位,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发生心室颤动2例,很可能与Q-Td增加有关。文献报道[2,3]Q-T离散度可以反映心室复极的离散程度,是反映心脏电生理状态的一项无创性指标,可以用于预测某些心脏病的预后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本组研究结果为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Q-Td,Q-Tcd最长,而正常健康组最短,说明复极离散度越大,心肌内越易折返而导致室性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Q-T离散度增大,是心室肌电不稳定性增高的客观反映。因此,Q-Td在临床上可作为扩张型心肌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猝死的无创性预测指标之一。
, 百拇医药
    4 参考文献

    1,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 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纪要. 中华内科杂志,1987,26(10):256.

    2,何 红,郭航远,鲁 瑞,等. 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Q-Td,Q-Tcd观察. 心电图杂志,1996,15,(2):89~90.

    3,傅 伟,许亮文,马 辉. 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患者Q-T离散度的观察. 心电学杂志,1999,15(3):143~145.

    4,Grimm W,Steder U,Menz V,et al. Q-T dispersion and arrhythmic events in 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 Am J. Cardiol,1996,78(4):45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