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16966
2型糖尿病患者1409例危险因素及起病方式调查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2000年第4期
     作者:邵豪 肖辉盛 钟光恕 傅祖植

    单位:广州市,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 510120

    关键词: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起病方式

    实用医学杂志000410 摘 要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中危险因素存在情况及其起病方式。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本院糖尿病专科门诊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有糖尿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占19.9%,年龄越小,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比例越高;肥胖患者占36.1%;高血压占32.9%;女性患者有巨大胎儿分娩史12.4%;起病方式以“三多一少”的症状最常见,占36.3%,其次为正常健康体检发现,占25.5%。结论: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以及有巨大胎儿分娩史的人群,是糖尿病预防和控制的重点人群。上述人群,尤其是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即使无典型的症状,通过及早、定期进行糖尿病筛查,有助于糖尿病二级干预目标的实现。
, 百拇医药
    糖尿病的发病率全球性不断升高,在发展中国家尤为如此。我国从1980年的0.9%上升至1998年的3.2%,推测至2010年可能比目前增加2~3倍[1]。一些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2],在人群中存在一些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如肥胖、年龄、家族史、高血压等。为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出现的情况,以及该组患者的起病方式,我们对本院糖尿病门诊患者进行调查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自本院糖尿病专科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共1 409例。

    1.2 方法 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现场问询有关病史,测血压、身高、体重,并记录其病历上有关材料,输入电脑储存。糖尿病诊断标准按WHO 1985年标准[3],肥胖标准按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BMI)>25,巨大胎儿以>4 kg为标准,高血压标准按1999年WHO/ISH标准[4],统计学处理用卡方检验。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1 508例,其中2型1 409例,占93.4%,1型80例(5.3%),未能分型19例(1.3%)。1 409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58.8±12.5)岁,其中439例(31.2%)为男性,970例(68.8%)为女性。病程平均(6.2±1.2)年。

    2.2 家族史 一级亲属有糖尿病280例(19.9%)。男性患者86例占男性总患者的19.6%,女性194例占女性总患者20.0%,按性别分组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不同年龄分组,年龄越小有家族史的比例越高,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有糖尿病家族史比例[例(%)] 年龄(岁)

    无家族史

    有家族史
, 百拇医药
    <45

    102(66.2)

    52(33.8)a

    45~60

    375(76.8)

    113(23.2)b

    >60

    652(85.0)

    115(15.0)c

    注:a与b比较,χ2=6.90,P<0.01;b与c比较,χ2=13.37,P<0.001;a与c比较,χ2=30.44,P<0.0001
, http://www.100md.com
    2.3 肥胖 全组患者平均体重(59.0±10.2)kg,平均BMI 23.9±3.4,达肥胖标准共508例,占36.1%,其中男性155例(35.3%),女性353例(36.4%),按性别以及不同年龄分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分组肥胖者比例[例(%)] 年龄(岁)

    非肥胖

    肥 胖

    <45

    102(66.2)

    52(33.8)

    45~60

    309(63.3)
, 百拇医药
    179(36.7)

    >60

    490(63.9)

    277(36.1)

    注:三组肥胖者所占百分比分别比较,均P>0.5

    2.4 高血压 全组患者平均收缩压(133.1±21)mmHg,舒张压(77.0±10.8)mmHg,血压达高血压标准404例,占28.6%;另外60例以往已经诊断高血压,目前进行抗高血压治疗,本次血压测量控制良好。全组高血压患者为464例,占32.9%。

    2.5 女性巨大胎儿分娩史 本组有121例,占女性患者的12.4%。

    2.6 起病方式 从表3可见,36.3%的患者以“三多一少”(即烦渴、多尿易饿、体重减轻)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症状起病,正常体检发现糖尿病占25.5%,其次为各种感染和高血压。与80年代初1 000例资料比较[5],由正常体检发现的比例明显增加,而以“三多一少”起病的比例明显减少。
, 百拇医药
    表3 前11种起病方式与80年代初资料对比[例(%)] 起病方式

    本组病人

    80年代初

    P值

    “三多一少”中一个症状以上

    512(36.3)

    554(55.4)

    <0.0001

    正常体检

    359(25.5)

    82(8.2)

    <0.0001
, 百拇医药
    各种感染

    77(5.5)

    57(5.7)

    NS

    高血压

    49(3.5)

    3(0.3)

    <0.0001

    外阴搔痒

    36(2.6)

    10(1)

    NS

    其它手术前检查
, 百拇医药
    23(1.6)

    24(2.4)

    NS

    视力下降

    21(1.4)

    12(1.2)

    NS

    皮肤搔痒

    16(1.1)

    0

    <0.0001

    冠心病

    11(0.8)
, http://www.100md.com
    25(2.5)

    <0.001

    脑卒中

    7(0.5)

    36(3.6)

    <0.0001

    KDA

    5(0.4)

    32(3.2)

    <0.0001

    3 讨论

    糖尿病作为一种当今世界的流行病,其并发症可致死、致残并造成巨大的医疗开支。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强化血糖控制能延迟或延缓慢性并发症发生和进展。随着对糖尿病认识的日益深入,对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已成必行之路。其中二级防治的主要目的在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并尽早进行干预。而充分认识糖尿病的发病危险因素以及糖尿病起病方式对早期发现糖尿病十分重要。本组资料显示,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巨大胎儿分娩史在2型糖尿病比例甚高。
, http://www.100md.com
    近20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升高,一般认为与生活模式的变化、体力劳动减少有关。本组患者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家族史背景的达19.9%,而且,年龄越小,遗传背景越明显,遗传表达率有逐渐升高趋势。而不同年龄组的肥胖者比例并无差异,因此可推测本组患者的遗传基因并非通过增加体重来表达,而为独立的危险因素。根据沈洪兵等[6]对2型糖尿病的家庭聚集性研究也表明:2型糖尿病先证者诊断时<55岁组,其一级亲属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和相对危险度较>55岁组高。目前普遍认为对糖尿病的筛查年龄应于45岁开始,但根据美国最近对2型糖尿病筛查的成本效益分析[7],表明在年青人群中进行筛查效益更大。通过本组患者的调查,笔者认为,对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尤其应在较年轻时就开始进行定期的糖尿病筛查。

    本组病人起病方式的调查发现,2型糖尿病起病方式确实比较隐蔽,以往认为的所谓“典型”的症状起病的仅略多于1/3,而通过正常体检及因其它手术术前体检而发现起病的也接近1/3,其次为各种感染以及高血压、外阴和皮肤搔痒等。与20年前资料比较[5],正常体检发现的比例大大增加;另外,由高血压而起病的比例也明显增加。鉴于许多病人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患者仅仅在常规体检或因为其它疾病接受检查才发现,提示对于糖尿病易患人群定期进行血糖检查十分重要。
, 百拇医药
    4 参考文献

    1,Shi HL,Zhu. Current status of diabetes in China. Journal of the Asian Federation of Ednocrine Societies,1999,17(2 suppl):26~27.

    2,Pan XR,Yang WY,Li GW,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nd its risk factors in Chian,1994. Diabetes Care,1997,20(11):1665~1669.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expert committee on diabetes mellitus. Geneva:WHO,1985. 626~632.

, http://www.100md.com     4,199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Guidelines Subcommittee. J Hypertens,1999,17(2):151~183.

    5,池芝盛,主编. 糖尿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162~163.

    6,沈洪兵,俞顺章,徐耀初. Ⅱ型糖尿病的家庭聚集性研究.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9,33(4):206~208.

    7,CDC Diabetes Cost-Effectiveness Study Group.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screening for type 2 diabetes. JAMA,1998,280(20):1757~1763.,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