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16975
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2000年第4期
     作者:劳红雨

    单位:广东省开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529300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000452 1996年1月~1997年12月,我科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46例并随访2年以上,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本组46例,年龄18~39岁,其中16例为初孕妇,30例为经产妇,23例曾有1~3次人工流产史,46例均有停经史(40~56 d),尿HCG(+),血清β-HCG 1 000~15 000 IU/L,39例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史,伴下腹疼痛;B超示10例患者一侧附件区明显见到胎囊,另36例为不均匀混合性回声团,直径约2~5 cm,25例伴有子宫直肠窝积液;43例刮诊病理为蜕样子宫内膜,未见绒毛组织;3例为子宫内膜A-S反应。
, 百拇医药
    1.2 治疗及监测方法 米非司酮150 mg/d(空腹顿服),连续3 d,隔日查血、尿HCG,3 d复查一次B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腹痛情况及药物副反应。尿HCG阴转后,行腹部理疗。

    1.3 结果 39例患者服药后4~8 d尿HCG阴转,B超检查3~9 d胎囊消失或混合性不规则光团显著缩小,下腹痛等自觉症状缓解。7例患者治疗12 d后,虽然HCG降低,但腹痛无明显缓解,B超示附件区不规则包块无明显改变,行剖腹探查:术中包裹性包块4例(大网膜、肠管及陈旧血块粘连),一侧输卵管峡部及间质部妊娠破裂各1例,壶腹部妊娠破裂1例。全部病例最后经病理证实。随访39例,37~50 d月经来潮,与既往月经无明显改变,21例病人先后再次妊娠,7例已足月分娩,9例人工流产,5例正处妊娠期,其中2例病人1年后重复异位妊娠。

    3 讨论

    异位妊娠的传统治疗方法是行输卵管切除术。随着现代检测技术的提高,早期发现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机率增加,从而使保守治疗成为可能。以往临床应用氨甲喋呤(MTX)治疗异位妊娠的成功率为76%~93%[1]。但此类药物副反应大,对机体损害较重。米非司酮在受体水平有拮抗孕激素的生物学效应,对胚胎及其支持组织的代谢和形成结构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我们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早期输卵管妊娠,主要是通过米非司酮竞争孕酮受体,抑制滋养细胞增殖,诱导和促进其死亡,从而达到阻止胚胎发育的目的,胚胎死亡以后自然吸收。徐复旦等[2]报道,口服米非司酮剂量越大,绒毛脱膜组织的病理变化亦越明显。考虑到输卵管部位的激素受体敏感性可能较差,故用常规抗孕药量3倍剂量,治疗中为避免子宫输卵管平滑肌收缩导致死亡胚胎组织剥离后的输卵管创面出血,故未加用米索前列醇。而是用理疗的方法促使死亡胚胎组织自然吸收。本组织治疗成功率及治疗后宫内妊娠和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率分别为84.8%,53.8%,5.13%。本资料结果显示,对阴道流血,腹痛时间长,B超检查附件包块较大者,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本组7例治疗失败者盆腔包块直径在4 cm以上。我们认为,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指征可以概括为:(1)无内出血或盆血现象,生命体征平稳;(2)附件包块直径小于3 cm;(3)希望生育;(4)血β-HCG小于1 500 IU/L。

    3 参考文献

    1,薛凤霞,焦书竹. 异位妊娠的病因及诊治进展.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4):247~248.

    2,徐复旦,钱尚萍,石永恩,等. 米非司酮对人早孕绒毛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2,27(1):4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