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22319
QT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及近期预后关系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0年第4期
     作者:冯梅 韩学斌 刘卓敏 王陆建

    单位:冯梅 韩学斌(太原,山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030012);刘卓敏 王陆建(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关键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000418 通过1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电图分析,探讨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对评价AMI室性心律失常及近期(住院期间)预后的价值。

    资料和方法 以1990年1月~1998年6月收住院的AMI患者132例为试验组(AMI组),男性98例,女性34例,年龄38~79(65.45±10.80)岁。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A)统计以发病后1周为限。AMI组分为(1)室性心律失常组(VA组)48例,其中心室颤动(室颤)15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3例,频发室性早搏20例;(2)无室性心律失常组(NVA组)84例。AMI患者近期存活组114例,死亡组18例,其中死于室颤13例,泵衰竭5例。对照组45例,男性32例,女性13例,年龄29~63(62.00±9.86)岁。
, 百拇医药
    AMI组选择入院后首次12导联同步心电图,对照组选用静息后15~20 min12导联同步心电图进行测量分析。选择T波清楚的导联测量QT间期,连续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并获得导联间各参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QTd=QTmax-QTmin

    各组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u检验或卡方检验。

    结果 ①AMI组QTmax(424.64±35.61) ms,QTd(62.7±25.42) ms,分别与对照组QTmax(383.45±23.60) ms,QTd(28.25±12.27) ms比较,P<0.01。AMI组QTmin(360.21±37.23) ms与对照组QTmin(352.63±32.00) ms比较,P>0.05;②AMI患者VA组QTmax(445.25±34.60) ms,QTd(70.40±23.17) ms,分别与NVA组QTmax(419.20±33.62) ms,QTd(50.26±24.15) ms比较,P<0.01。AMI患者VA组QTmin(365.16±29.25) ms与NVA组QTmin(358.24±28.96) ms比较,P>0.05;③AMI组QTd≥60 ms VA发生率65.00%(26/40),显著高于QTd<60 ms VA发生率23.91%(22/92),P<0.01;④AMI患者死亡组QTmax(440.24±30.29) ms,QTd(75.28±24.71) ms与存活组QTmax(415.24±32.25) ms,QTd(57.13±26.84) ms比较,P<0.01;死亡组QTmin(357.26±28.14) ms与存活组QTmin(363.30±31.24) ms比较,P>0.05;⑤AMI患者QTd≥80 ms,其室颤发生率92.86%(13/14)显著高于QTd<80 ms的发生率1.69%(2/118),P<0.01。
, 百拇医药
    讨论 QT间期是心肌电生理,心脏几何学,躯体形态和心肌阻抗与生物信息传递间的综合反映。QTd反映心室复极不同步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局部心肌动作电位时限的变化以及心肌内电位变化的不均一的异常达到足够强度,可引起QTd的明显改变。影响QTd最重要的因素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狭窄程度愈高,QTd增加就愈明显,同时也与AMI梗死面积大小有密切关系。AMI时,QTmax多发生在反映梗死或缺血区的导联,梗死部位与正常的心肌之间存在缺血区,与正常心肌细胞之间的复极不一致性增加,而QTmin均存在于反映非梗死或非缺血区的导联,二者之差构成QTd。本组结果示AMI组QTmax和QTd与对照组比较,P<0.01,证明两组QTd差异显著,故可以认为QTd的变化与QTmax的变化一致,QTd延长的本质是QTmax的延长。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无论是室速还是室颤,大多数是因折返激动所致,AMI时QTd增加,心肌复极不均一性显著增加,为折返激动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使室速、室颤发生率增高。本组结果还显示VA组QTmax与QTd均较NVA组延长,P<0.01,这种明显差异揭示了QTd与心肌电生理不稳定的关系,表明心肌复极越不一致,QTd值越大,越易引起折返激动,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本组结果显示QTd延长愈明显,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也愈增加,QTd≥60 ms可作为预测AMI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一项敏感指标。本组结果还显示死亡组QTmax和QTd均高于存活组对应各项,与AMI近期预后相关性良好,与Zareb等对936例AMI随访2年结果一致。目前研究证明,早期恢复心肌再灌注,可使AMI早期QTd下降,减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降低猝死率,故AMI时应积极进行溶栓或介入治疗。对AMI患者应及时测量QTd,当QTd≥80 ms应警惕室颤的发生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QTd是一种简便、无创地测量心室应激性恢复程度的指标,对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对评估AMI的近期预后有一定意义。

    (收稿日期:2000-02-2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