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22322
头胸导联右胸Q波与右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0年第4期
     作者:王伟 李晓东 孙亚清 尹炳生

    单位:王伟(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心电研究中心 510515);尹炳生(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心电研究中心 510515);李晓东(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孙亚清(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

    关键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000413 常规心电图右侧胸前导联常见宽深Q波,但在临床上缺乏诊断学意义,而被称为“右室 盲区 ”。本文应用头胸导联观察右侧胸前导联宽深Q波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一步研究头 胸导联在右心室病变上的诊断价值。

    资料和方法 25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13例,陈旧性心 肌梗死12例),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男性19例,女性6例,年龄32~75(56±11)岁,所有 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照组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35~70(53±10)岁, 经门诊或住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其中9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应用第 一军医大学心电中心研制的ML2000 24道全同步心电图仪。其主要组成为:PⅡ586计算机,W INDOW95平台,24道心电前置放大器,24道A/D采样设备和2套导联系统复合电缆。可单独作 常规12导联全同步记录,或头胸(HC)12导联全同步记录,也可全同步做常规12导联和HC12导 联共24 导联心电图,导联接法为:①左胸24导联:常规Ⅰ、Ⅱ、Ⅲ、aVR、aVL、aVF、V1~V6 、头胸CL2、4、6、HR3、H0、HL3、HV1~HV6;②右胸24导联:常规Ⅰ、Ⅱ、Ⅲ、aVR、 aVL、aVF、V3R~V8R、头胸HV3R-HV9R、HV7~9、AR3、AL3。心电图记 录与测量按规定导联连结法将电极准确置于相应部位,按常规方法记录与测量。选同步记录 的常规右胸导联V3R~V8R和头胸导联HV3~HV8R进行比较。采用x 2检验分析结果。
, http://www.100md.com
    结果 正常组头胸导联心电图在右胸无1例宽深Q波,常规心电 图则有16/30出现宽深Q波(P<0.01),其出现Q波的导联数为58/180(32%)。在心肌梗死 组,7例右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在常规及头胸2种导联右胸宽深Q波出现率分别为6/7:1/7( P<0.05),Q波导联数分别为25/56和3/56(P<0.01)。右冠状动脉狭窄20%~70% 者6例,在常规和头胸导联心电图右侧胸前Q波出现率分别为4/6和1/6,两种导联Q波导联数 分别为13/42和1/42(P<0.01)。 右冠状动脉狭窄>70%者12例(1例为80%狭窄,余均为100% 闭塞),常规和头胸导联心电图右侧胸前Q波出现率均为12/12(100%),Q波导联数分别为62/7 2和59/72(P>0.05)。

    讨论 ①关于异常Q波:常规心电图习惯上将深度≥R波的1/4, 时限≥0.04 s的波称为“异常Q波”。它的出现在心肌梗死的诊断上有重要价值,但人们 也注意到在某些导联上出现“异常Q波”时(如Ⅲ、aVF、Ⅰ、aVL、及V1、V3R~V 6R等),其意义必须结合临床综合判断才能明确。如能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则此时的“ 异常Q波”视为假性改变。因此,将常规导联出现的“异常Q波”称之为“宽深Q波”更妥当 ,宽深Q波包括异常Q波和假性Q波;②头胸导联心电图在“异常Q波”方面的鉴别作用:尹炳 生根据拟球状面心电位场波阵传递假说创立了头胸导联心电图,将参比点置于右前额, 使得右胸导联的心电图形的变化规律与左胸导联的规律一致,克服了常规导联“右室盲区” 的不足,理论上讲头胸导联心电图在右胸导联不会出现“异常Q波”。通过1 616例正常人群 研究也证实头胸导联心电图各导联均无“异常Q波”出现。本文结果提示,右冠状动脉造影 有70%以上狭窄或闭塞者,两种导联右胸宽深Q波及Q波导联数比较差异不明显。而在右冠状 动脉正常或有20%~70%狭窄的患者中,两种导联右胸Q波比较差异明显,提示常规右侧胸前 导联 宽深Q波的出现率远高于头胸导联而且与病变是否存在无明显关系,头胸导联右胸宽深Q波的存在则与右冠状动脉病变较符合。在正常人右胸头胸导联无一宽深Q波,而常规心 电图在右胸则多有宽深Q波,差异极显著。因此当常规心电图右侧胸前导联出现宽深Q波时, 它可能是异常 Q波,也可能是假性Q波。而头胸导联心电图则可对常规导联的宽深Q波作进一步的鉴别,即 明确其为异常Q波或假性Q波。头胸导联对右胸病变的表达较常规导联有较好特异性,能真实 的反映病变情况。

    (收稿日期:2000-01-1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