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临床研究》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23743
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http://www.100md.com 《医学临床研究》 2000年第4期
     作者:吴利玲 金明华

    单位: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中国湖南 长沙 410008

    关键词:剖宫产术;方法

    湖南医学000441 [中图分类号] R719.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9421(2000)04-0266-02

    新式剖宫产术因其安全、简便、快捷、美观等特点现已有逐渐替代传统剖宫产的趋势。本文收集1999年4月至7月开展的新式剖宫产100例,并与同期传统剖宫产10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200例,既往无腹部手术史,无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合并症,无需同时行输卵管结扎术。按随机表法分为新式剖宫产组(观察组)和传统剖宫产组(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年龄
, 百拇医药
    分别为(27.19±2.64)岁和(27.75±3.36)岁;身高为(159.24±4.22)cm和(158.94±4.01)cm;体重为(69.23±8.02)kg和(68.44±8.63)kg;血红蛋白为(113.59±13.65)g/L和(114.02±12.23)g/L。以上四项指标两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

    1.2 剖宫产指征 以剖宫产第一指征列入表1。

    表1 两组剖宫产指征比较(例,n=100) 组 别

    头盆不称

    胎儿宫内

    窘迫

    妊高征

    巨大儿
, http://www.100md.com
    过期妊娠

    观察组

    22

    27

    8

    6

    4

    对照组

    24

    34

    1

    6

    0

    组 别
, http://www.100md.com
    羊水过少

    臀位

    妊娠合并症

    与并发症

    珍贵儿

    观察组

    10

    7

    6

    10

    对照组

    8

    7

, 百拇医药     11

    9

    1.3 方法 采用连硬外麻醉,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1.3.1 新式剖宫产 按马彦彦[1]介绍的方法作如下改进:①钝性分离脂肪层后直视下横行剪开腹直肌前鞘与皮肤切口等长。②胎儿娩出后待胎盘自行剥离娩出,如胎儿娩出后5 min 胎盘未自行剥离或有出血则行人工剥离胎盘。③不将子宫全部取出于腹腔外。④皮肤、皮下脂肪缝合3针:从切口下缘距皮肤切缘1.5 cm 进针,缝合皮肤、皮下组织,自切口上缘皮肤下出针;再自切口下缘皮肤下进针,在切口下缘距皮肤切缘1 cm 处出针,在切口下缘打结。

    1.3.2 传统剖宫产术 取下腹部正中直切口长约10~12 cm,依次纵行切开腹壁各层,横行切开膀胱子宫腹膜返折及子宫肌层,取出胎儿、胎盘,1号薇乔合成线连续套锁缝合子宫肌层全层,0号薇乔合成线连续缝合膀胱子宫腹膜返折,逐层关腹。
, http://www.100md.com
    1.4 观察指标 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min),手术总时间(min),术中失血量(ml,用容积法及面积法估计),新生儿体重(g),及Apgar评分4~7分的例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h),术后输液天数,术后镇痛药应用情况,产褥病率,腹壁切口愈合情况,住院天数,术后B超及术后42 d 随访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AS 6.12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属正态性资料用t检验,非正态性资料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术中情况 见表2。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而术中出血量、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

    表2 两组剖宫产术中情况比较(±s,n=100) 组别
, 百拇医药
    娩出时间

    (min)

    手术总时间

    (min)

    术中出血

    量(ml)

    新生儿体

    重(g)

    Apgar评分

    4~7(例)

    观察组

    8.64±

    2.52
, 百拇医药
    32.02±

    4.93

    227.10±

    108.45

    3386.56±

    473.93

    6

    对照组

    10.83±

    3.44

    43.38±

    9.87

    234.60±
, 百拇医药
    14.77

    3399.50±

    510.8

    3

    P

    <0.001

    <0.001

    >0.05

    >0.05

    >0.05

    2.2 术后情况 见表3。表3 两组剖宫产术后情况比较(±s,n=100) 组别
, http://www.100md.com
    镇痛药应用

    (例)

    肛门排气

    时间(h)

    输液天数

    (d)

    住院天数

    (d)

    产褥病率

    (例)

    观察组

    30

    21.70±
, http://www.100md.com
    10.66

    1.22±

    0.44

    7.65±

    1.59

    14

    对照组

    48

    30.10±

    9.04

    1.51±

    0.56

    8.43±
, 百拇医药
    0.90

    16

    P

    >0.05

    >0.001

    >0.001

    >0.001

    <0.05

    术后镇痛药物使用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输液天数及住院天数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产褥病率则无差异(P>0.05),两组均无腹壁伤口感染。

    2.3 术后B超观察 拆线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行B超检查了解子宫复旧、宫腔积血及子宫伤口愈合情况。子宫复旧不良(0 vs 1)、宫腔积血(8 vs 6)的发生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观察组(8例)高于对照组(1例)(P<0.05)。
, 百拇医药
    2.4 产后42 d 随访 两组均无晚期产后出血、肠梗阻、腹壁切口疝发生,B超检查提示子宫切口愈合好。

    3 讨论

    以往本院一直采用腹壁直切口或Pfannenstiel横切口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作为常规术式。自从1999年4月开展新式剖宫产后明显体会到新式剖宫产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术后恢复快、肛门排气时间早、伤口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切口美观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本院的常规术式。作者将马彦彦[1]介绍的方法作了以下改进:①开腹时皮下脂肪、腹直肌分次钝性撕开,改直视下剪开腹直肌前鞘,避免了腹壁浅动、静脉损伤及筋膜与皮肤切口不等长。②胎盘自行剥离娩出,不作常规人工剥离。仅在胎儿娩出后有活动性出血或胎儿娩出后5 min 胎盘未剥离时才行人工剥离胎盘。③不将子宫全部取出于腹腔外,因术野暴露清楚,避免牵拉反应。④改良后的皮肤、皮下脂肪缝合方法简单,较连续皮内缝合时间短,拆线后切口上缘无针眼,下缘的3个针眼产后42 d 复查时已消失或被阴毛覆盖,切口美观。
, 百拇医药
    由于剖宫产子宫切口最初粘合是由胶原纤维束碎片和纤维蛋白束构成,术后7~8 d B超下可见子宫切口呈一平行或弧形强回声光带,按白骏介绍[2]切口愈合分类为Ⅰ类。当子宫切口出现水肿、充血、淋巴炎性浸润或切口出血时[3],即可在B超下表现为混合光团,甚至液暗区,即为Ⅱ,Ⅲ类。本资料子宫切口愈合不良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观察组术后6 d 行B超检查有5例子宫切口愈合为Ⅱ类,根据该5例患者体温血象正常,无不正常阴道出血,宫旁无固定压痛点,认为系非感染性炎症反应,3 d 后复查B超有4例转为Ⅰ类,1例光团明显缩小。而对照组在术后8 d 行B超检查未发现Ⅱ类切口愈合,故认为观察组Ⅱ类切口愈合发生率高与过早行B超检查有关。对照组中有1例,观察组中有2例B超子宫切口愈合为Ⅲ类,表现为B超下见子宫切缘上有直径2~3 cm 之液暗区,认为系血肿,经抗炎、理疗,一周后B超检查血肿吸收,为Ⅰ类切口表现。故无论何种术式,缝合子宫肌层都要求对合整齐,止血彻底,防止血肿形成。

    [作者简介] 吴利玲(1963-),女,湖南浏阳人,妇产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马彦彦.新式剖宫产术[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4.

    [2] 白 俊,徐望明,杨 菁,等.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的B超与临床监测[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32(4):195.

    [3] 程志厚.剖宫产及相关问题[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199-201.

    [收稿日期] 1999-10-1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