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综合症 > 结肠易激综合征
编号:10229637
论肠易激综合征的辨治思路
http://www.100md.com 《湖北中医杂志》 2000年第4期
     作者:刘力 沈舒文

    单位:陕西中医学院 咸阳 712083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泄泻;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

    湖北中医杂志0004211 情绪激动而激发,抑木扶土调肝脾

    情绪的变化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形成肠易激综合征的内动因素。本病常因焦虑、愤怒、抑郁、精神紧张和恐惧等情志变化而激发。中医认为肝乘脾,脾土受伐是本病的基本病机。“痛责之肝,泻则之脾”,病发于肝旺脾虚,治宜抑肝扶土,调理肝脾。抑肝有柔泻与疏泻之异:腹痛较甚者,用白芍柔和肝体,缓肝之急斯为泻肝,即取《内经》“肝苦急,急食酸以缓之”之意;胁腹胀明显者,用麦芽疏肝和胃;胁肋胀满者,用柴胡疏达肝气。健脾当用党参、白术甘温益气,扶土运脾,调补中虚。

    2 便意未尽兼坠胀,健脾还应升清阳

    肠易激综合征以结肠运动障碍为主者,大便次数增多,便后仍感便意未尽,伴腹坠胀肠鸣。此为脾胃清阳不升,湿浊留滞大肠所致,即《内经》所云“清气在下,则生胀”之故,一般健脾助运化可收效。若健脾无功,宜配合升阳荡风。升阳宜用葛根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止泻;所谓荡风者,用升浮之药如防风、升麻、白芷之属,鼓荡脾胃气机升浮,展气流湿之谓也。医者常以风药散外湿者恒多,治内湿者鲜少,殊不知风药荡风化肠湿确有卓效,“如地上淖泽,风之即干”(《医案必读.泄泻》)。从病因方面认识,风与泄泻的发生关系密切。肠胃虚而泻,“空谷”易生风;受外风而泻,风易陷“虚谷”。本病用风药防风、炒升麻之属鼓风荡湿,用于本病泻后便意未尽,下腹有坠胀感者,疗效满意。

    3 便秘腹泻相交替,补脾运中调气机

    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便秘与腹泻不规则间歇交替出现,此多为结肠运动障碍与分泌功能障碍的混合型,伴有上腹不适、饱满、恶心等。此为脾虚乏运、气滞湿阻所致。脾虚湿胜则泻,脾呆气滞则结,治宜健脾胃助运化,调整肠胃功能。健脾运中宜用四君子汤甘补温运,强健脾胃,崇土以助中运;调整肠胃功能重在调理中州气机,宜用枳实与陈皮相伍,斡旋中州气机,或枳实配葛根导滞升阳调理升降,或枳实、陈皮配肉豆蔻疏涩并用,纵而兼擒调理肠胃。

    4 水样腹泻伴肠鸣,分利收涩纵而擒

    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小肠功能障碍显著者,主要表现有水样腹泻,脐周不适,阵发性腹痛,肠鸣音亢进。此为肠内水湿内盛,内迫下注所致。治当分利水湿与收涩固肠相兼顾,纵擒摄宣调肠胃。分利水湿用胃苓汤疏利三焦水道,开通“支河”以流湿,疏导沃土濡肠之水湿改道小肠,即利小肠而实大肠也。与此同时,须将收涩固肠寓于分利水湿之内,收涩用乌梅、石榴皮、芡实擒津固肠,抑制肠蠕动,延长水谷在肠道的停留时间,禁固胃关。水泻缓解之后当转分利为温补兼涩,用附子理中丸加肉豆蔻、补骨脂温补脾肾,“釜底加薪”,使脾胃阳气振奋,水谷藉以生化。

    收稿日期:1999-11-08,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综合症 > 结肠易激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