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理血剂 > 活血祛瘀 > 血府逐瘀汤
编号:10229647
王清任“血府”说之我见
http://www.100md.com 《湖北中医杂志》 2000年第4期
     作者:涂新春

    单位:涂新春(武汉市职工医学院 汉口,430016)

    关键词:血府;血府逐瘀汤;王清任;评析

    湖北中医杂志000406

    1 王清任“血府”说及血府逐瘀汤

    清代著名医学家王清任在其所著《医林改错》一书中说:“血府即人胸下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如坡,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这就是王氏所谓的胸中血府。王氏指出,“胸中血府”极易产生瘀血,出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治宜活血化瘀,故创血府逐瘀汤。从《医林改错.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来看,王氏认为属“血府血瘀”的病证很多,表现各异,但都有瘀血指征,故均可用血府逐瘀汤“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 百拇医药
    血府逐瘀汤乃桃红四物汤与四逆散(枳壳易枳实)合方加桔梗、牛膝而成。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化瘀;四逆散行气疏肝解郁;桔梗入肺经,开胸理气;牛膝引血下行。全方气血兼顾、活中寓养、升降同施,能促进气血运行,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2 客观地认识王清任的“血府”说

    王氏认为,膈膜之上当存有血液。他在《亲见改正脏腑图》中说:“膈膜以上,满腔皆血,故名血府”。这显然是一个解剖认识上的错误。奇怪的是,王氏的血府说虽有错误,却没有影响王氏创制有效方药。他由“胸中血府”想到“胸中血府血瘀”证,于是采用活血化瘀法,从而在治疗学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所创制的血府逐瘀汤,不但可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还可通治一切气滞血瘀之证。错误的认识何以产生行之有效的治法?笔者认为,唯有客观认识王清任的血府说,方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故不揣浅陋,谨试释之。

    2.1 解剖认识离经叛道,瘀血病理合拍《内经》
, 百拇医药
    有关“血府”的说法,《内经》早有记载。《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夫脉者,血之府也。”这里所指的血府是脉。王氏的“胸中血府”之说,已属离经叛道。但“脉”是血液运行的隧道,血脉布人周身,血液在血管中运行不息,贯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也就无例外地布于胸中。

    王氏的“胸中血府”虽然标新立异,但与《内经》脉管内外可出现瘀血的认识并无矛盾。《灵枢.经脉》说:“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先死”,《灵枢.贼风》云:“若有坠堕,恶血在内而不去……血气凝结。”王氏亦认识到瘀血证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病理,所以采用活血化瘀的血府逐瘀汤。由于血脉不但布于胸中,而且布于人之全身,所以血府逐瘀汤既可治胸中血瘀,也能治人体由瘀血所致的许多疾病。王氏对瘀血的病理认识合于《内经》,治疗方法得当,故疗效显著。

    2.2 病理根据脏腑功能,治疗依据气血生化
, http://www.100md.com
    中医认为,心肺位于胸中,肝位于胸胁。《素问.痿论》说:“心主身之血脉。”心为血液运行之动力,心、血、脉三者相互关联,心气不足则血脉空虚,甚至血行瘀滞。《灵枢.本神篇》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血不足常可导致心神病变。肺主气,“肺朝百脉”,《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气者,皆属于肺。”气与血关系密切,气滞则血瘀。肝藏血,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功能失调则易出现血流方面的病变。肝主疏泄,关系到人体气机升降与调畅,并会影响人的精神情志方面的变化。疏泄功能影响气机的调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故肝气郁结,气不行血则血流不畅。

    位于胸部的肺、心、肝与气、血、脉关系密切,肺、心、肝功能失常则产生血流方面的病变,或出现气滞血瘀的病候,或因气机不畅引起情志异常变化。《医林改错》中所说的属于血府血瘀的病证,如胸痛、瞀闷、心慌、不眠、夜不安、急躁等,结合现代医学看,恰恰属心血管系统与神经系统的疾病。这就不能说是一种巧合,只能证明王氏的“胸中血府血瘀”的病理认识与祖国医学脏腑学说是一致的。虽然王氏对“血府”的解剖认识有错,但未影响其对胸中血瘀的病理认识的正确性。心、肝、肺功能失调,易产生气滞血瘀,或说胸中易出现气滞血瘀证,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认识合乎祖国医学气血生化和脏腑功能变化的理论。气能行血,血的循行除了以心为动力外,也赖肺气的敷布,肝气的疏泄。从王氏的血府逐瘀汤的组成配伍,也不难看出王氏立此方正是以气血生化与脏腑机能为依据的。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王清任的血府说有三个要素:第一是血府的解剖认识;第二是血府血瘀、胸中血瘀的病理认识;第三是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王氏血府说的错误只在于对血府的解剖认识上。他虽未明确反对“夫脉者,血之府也”,却臆造了一个“胸中血府”。然而正是这一错误,使王氏将注意力集中于胸部,提出了“胸中血府血瘀”。既然我们已知王氏的认识有误,不妨去伪存真,将“胸中血府血瘀”当作“胸中血瘀”。事实证明,胸中血瘀是极易出现的一种病理现象,这一病理认识合乎中医脏腑学说,并与《内经》合拍,故用活血化瘀为法也就理所当然了。因此王清任的血府说之三要素中,其二血府血瘀、胸中血瘀的病理认识是正确的,其三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也是正确的。所以王氏以脏腑机能、气血生化为依据创制的血府逐瘀汤可获佳效。

    收稿日期:1999-11-28,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理血剂 > 活血祛瘀 > 血府逐瘀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