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北京医学》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37682
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多发深静脉血栓一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北京医学》 2000年第4期
     作者:王淑华 刘长虹

    单位:王淑华(北京市潞河医院内科 101149);刘长虹(北京市潞河医院内科 101149)

    关键词:

    北京医学000430 患者,男性,65岁。因进行性右下肢沉重感2周,右下肢水肿、疼痛1周就诊。既往史: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功能不全9年;维持性血液透析2年,透析不脱水,肝素抗凝。查体:体温37℃,血压24/12kPa,贫血貌。心、肺、腹部正常。右下肢凹陷性水肿,轻触痛,皮肤发紫、发花样,皮温略低。左下肢正常。两侧足背动脉搏动有力、对称。患、健肢大腿周径差8cm,小腿周径差5cm。化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8g/L,白细胞6.5×109/L。凝血酶原时间为12.8秒,凝血时间2分钟。纤维蛋白原1.5g/L。血管彩超提示下腔静脉下段、右骼总静脉、右股总静脉、右股浅静脉多处血栓形成。磁共振支持彩超结果。诊断:多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抗凝用速避凝0.6ml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静脉点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加血栓通,卧床,抬高患肢。治疗10天,测量患、健侧大腿及小腿周径差较入院时无差异;彩超示右髂外静脉血栓。进一步治疗采取右股静脉保留插管,局部溶栓,每日1次自插管滴入生理盐水100ml加尿激酶25万U。右下肢水肿逐渐减轻,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溶栓15天后测量患、健侧大腿及小腿周径差分别为2cm、1cm;彩超示下腔静脉以下各级深静脉通畅,血栓消失。停止溶栓,继以阿斯匹林每日80mg口服,长期预防。

    讨 论

    1.深静脉血栓形成易见于有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高粘状态以及长期卧床血流缓慢者。尿毒症血透患者应用肝素抗凝,临床合并症以出血症为多见,血栓形成相对少见。血栓形成见于:①血透应用深静脉插管为临时透析通道,血栓在插管损伤的血管部位形成;②应用内瘘透析,血栓可在内瘘处或反复血管穿刺处形成。上述二种情况均有血管壁损伤,易于血栓形成。本例透析应用内瘘,不脱水,无血液浓缩,下腔静脉至右股静脉多处血栓形成的原因不清。

    2.股静脉、盆腔深静脉血栓发生肺栓塞危险性高,需积极治疗。通常采取抗凝、溶栓治疗。全身用药溶栓易发生出血并发症。为减少出血的发生,我们采取血栓的静脉远端保留插管,自插管给药局部溶栓治疗获得成功。局部插管的优点:①尿激酶顺静脉血流达血栓处,并在局部形成高浓度,持续时间长,能最好地发挥溶栓作用。②局部静脉溶栓较全身用药造成的出血危险性可降低。局部插管须注意在静脉血栓远心端插管,插管尖端距血栓2~5cm为宜,以免触及血栓,造成血栓脱落,发生肺栓塞。

    收稿:1998-12-14

    修回:1999-04-2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