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38472
室性期前收缩揭示房室交界性双径路传导
http://www.100md.com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0年第4期
     作者:王晓君 吴祥

    单位:王晓君(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电图室 317500);吴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

    关键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000433 患者男性,82岁。因黑便2 d于1998年12月21日入院,临床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入院体检:神志清楚,心率77次/min,心律不齐,可闻及期前收缩,A2>P2,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呼吸音清晰,腹部无抵抗,肝脾未触及,无异常肿块触及。入院时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图1)。t30001.gif (35498 bytes)

    图1 室性期前收缩揭示房室交界性双径路传导

    长Ⅱ导联心电图示窦性P波基本匀齐,PP间距0.78 s,心率77次/min,QRS波呈qRs形,T波略圆钝,上下两行各出现1次宽大畸形QRS波,QRS时限为0.16 s,考虑是室性期前收缩,本例PR间期呈长短两种类型,长PR间期为0.48 s,短PR间期为0.20 s,两者均较固定,可判定为房室交界性双径路传导。本例的特殊表现在房室双径路传导的转换均在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上行室性期前收缩前的PR间期为0.20 s,期前收缩后的PR间期为0.48 s,也就是说室性期前收缩使房室传导由快径路转为慢径路下传;下行室性期前收缩前的PR间期为0.48 s,期前收缩后的PR间期为0.20 s,也就是该室性期前收缩促使房室传导由慢径路转为快径路下传。本例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交界性双径路传导(为室性期前收缩所揭示)。

    讨论 本例窦性心律,PP间期基本规则,而PR间期固定为0.20 s和0.48 s 2种表现,二者相差260 ms,可符合房室交界性双径路传导,并且快、慢径路传导转换均在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出现。如上行室性期前收缩具有隐匿性逆行传导作用,在房室交界区产生一次新的不应期,随后窦性冲动沿快径路下传由于传导速度快,遇此不应期发生干扰而不能下传,慢径路传导速度慢,当缓慢下传至房室交界处时已脱离不应期,故可缓慢下传,即使房室传导由快径路转为慢径路下传,由于快径路也存在隐匿性逆向传导,致使快径路下传连续受阻,故由慢径路连续下传。下行室性期前收缩也具有隐匿性逆行传导作用,在房室交界区也产生一次新的不应期,这次室性期前收缩对窦性P3来说相对地早,致使P3的快、慢径路下传同时受阻,而下一次窦性搏动P4下传时,已经过一段较长休息之后,房室交界区已脱离有效不应期故可下传,由于快径路传导速度快,故由快径路下传并连续传导。

    (收稿日期:2000-03-2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