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47735
兔耳实验性瘢痕模型的建立及实验方法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2000年第4期
     作者:刘德伍 刘立强 李国辉 曹勇

    单位: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关键词:

    现代康复000493

    增生性瘢痕的治疗研究进展受动物模型难以复制的限制。我们参照最近国外有关文献[1],建立了一种简便易行的免耳瘢痕模型并观察了去炎松对其作用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由江西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雌雄不拘,体重2~3kg,氯胺酮肌注使兔麻醉后,在其双耳腹前侧分别作两个正方形切口,边长1cm,完整切除全层皮肤,并用灼热铁丝烧灼创缘四周皮肤,创面以“邦迪”牌创可贴贴敷。操作完毕动物自然清醒,分笼饲养,观察瘢痕形成情况。3~4周后选择经病理切片证实的瘢痕创面随机分组,实验组将进口去炎松粉配成40mg/ml的混悬液,每天由瘢痕内局部分点注射20ml;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去炎松,处理方法同上。治疗10d后取组织标本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HE及VG染色,光镜观察;HE和VG染色切片,每张随机选取5个视野,采用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CMIAS-8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合作研制)分别计算瘢痕组织内成纤维细胞核数量、胶原占组织面积的密度百分比。

    2结果

    (1)本组制作模型24例,术后形成增生瘢痕20例。光镜显示,瘢痕真皮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量多、且密集、胶原纤维致密、排列系乱。(2)经去炎松治疗后的瘢痕变软,体积和外形均变小,瘢痕真皮组织内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胶原纤维束间空隙较大,排列较前规则。图像分析显示,生理盐水对照组成纤维细胞数量51.8±11.8个/视野,胶原面密度86.8±6.3%;去炎松实验组成纤维细胞数量21.0±8.5个/视野,胶原面密度60.3±7.3%,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由于兔耳腹前区毛发少,因而避免了毛发再生对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的干扰,实验结果证实兔耳实验瘢痕模型稳定可行,方法简便。另有4例排除在实验之外,系由于创缘周围上皮爬行愈合创面而影响了瘢痕的发生和发展。我们体会用灼热铁丝烧灼创缘四周皮肤,可以有效防止周缘上皮爬行修复创面,是本模型制作成功的关键。

    经去炎松治疗后的瘢痕从外观看:变软、体积变小。从镜下看:瘢痕真皮组织内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胶原面密度降低,表明去炎松治疗的有效性与人体内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是一致的,我们的实验是初步的。但与国外Morris等的报道结果相似,该实验模型是否适用于增生性瘢痕治疗的药物研究及疗效评价,尚有待于深入观察研究。

    参 考 文 献

    [1]Morris DE,Wu L,Zhao LL,et al.Acute and chronic animal models for excessive dermal scarring:Quantitative studies[J] .Plast.Reco nstr.Surg,1997,100(3):674~ 681

    收稿:1999-11-1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