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重庆医学》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211226
周围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效率
http://www.100md.com 《重庆医学》 2000年第5期
     作者:于洁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400014

    关键词:

    重庆医学000514 周围血干细胞(PBSC)是自体移植和部分异体移植的主要干细胞来源,周围血干细胞移植(PBSCT)在临床应用广泛,成功的移植或造血恢复要求5×106/kg的CD34+细胞的输入,因此干细胞的采集量及采集效率是临床应用的一个重要问题。化疗和细胞因子单用的动员方案都能增加外周血CD34+细胞的数量,对于接受化疗方案动员的病人,外周血CD34+细胞出现的高峰时期很难确定,通常需要1~8次的采集,给临床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我们从预测PBSC出现的高峰时期和增加采集血流量的角度进行以下研究,对于极大地提高临床PBSC采集效率、保证和促进移植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临床通常根据病人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WBC)恢复1.0×109/L开始采集,我们的研究发现WBC和外周血或采集所得干细胞即CD34+细胞之间的相关性差(相关系数仅为0.2~0.4),只有当WBC水平5.0×109/L时血液中CD34+细胞水平较高;而采集前外周血CD34+细胞和采集所得CD34+细胞间的相关系数为0.96,在外周血CD34+细胞水平10/μl开始采集能够保证单次标准流量采集得到至少1.0×106/kg的CD34+细胞。(2)将以往临床常规采用的3倍人体全血量(TBV)的采集血流量(约为12升左右)提高到6TBV,采集速度高于10ml/分钟,发现采集效率无减低,采集时间缩短,而且采集所得细胞数大于采集启始时PBSC总数,显示了采集过程本身的动员作用;接受大血流量采集的病人的安全性能得到保证,其中病人的血小板降低明显,要求采集前血小板为正常水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