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213356
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附54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0年第5期
     作者:王小东

    单位: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417000

    关键词:血肿;硬膜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000547 分类号 R651.1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4例患者,其中男45例,女9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5.5岁,其中53岁以上38例,占70.4%。有明确头部外伤患者42例,占77.8%,确诊前病程1月~2年。临床表现:头昏、头痛、恶心35例,肢体不同程度偏瘫42例,反应迟钝,记忆力障碍,智能减退,定向力障碍等精神症状15例,视乳头水肿17例,锥体束征5例。术前CT检查:双侧血肿2例,单侧血肿52例;CT低密度31例,等密度4例,混杂密度19例。
, 百拇医药
    2 结果

    全组病均行钻孔(前、后2孔)引流治疗,血肿量30~150ml。术后引流血性液体总量为50~1?500ml,全组病例治疗效果良好,无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同侧硬膜外血肿1例,脑内血肿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1例,脑脊液漏并头皮切口感染1例,颅内积气1例。

    3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原因,绝大多数都有轻微头部外伤史,目前多数研究证明,促使血肿不断扩大,与病人脑萎缩、颅内压降低、静脉张力增高及凝血机制障碍等因素有关[1]。目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方法主要有:钻孔或锥孔冲洗引流术;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但以钻孔引流术创伤小、简便、效果好,但仍有一些并发症,如能强调术中操作的某些步骤,将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硬膜外血肿发生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硬膜下血肿清除后,颅内压下降,硬膜与颅骨内板分离,导致硬膜与颅骨之间小血管撕裂出血;骨孔缘及硬膜渗血,止血不彻底,颅内压降低后,渗入颅骨内板下所致。处理:拆开原头皮切口,并弧形延长,取骨瓣清除血肿,电灼止血,骨孔缘涂骨蜡,悬吊硬膜治愈。预防措施:钻孔用力适度,钻头勿损伤硬膜;硬膜渗血止血彻底;血肿腔放出陈旧性血液时要缓慢,使颅内压逐渐降低;必要时悬吊硬膜。
, 百拇医药
    脑内血肿发生原因为钻孔冲洗血肿腔之后所置引流管较硬,穿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脏层包膜进入脑组织,损伤包膜血管及脑内血管所致。术后病人立即出现瞳孔散大,急诊开颅去骨瓣清除脑内血肿,术后改用质软引流管引流治愈。预防措施:需用质软引流管,放置引流管时操作轻柔、忌盲目置管;术后如有意识状况变差,及时复查CT,确保对症处理。

    血肿复发经原孔重新冲洗引流治愈。复发的原因可能为:血肿腔内凝血块及局部的纤溶物质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2]未能彻底冲洗干净;包膜内微血管渗血;包膜厚,特别有脑萎缩者,脑组织弹性差,脑组织未能及时膨起,血肿腔仍存;硬膜外渗血流入包膜内形成;引流管内径较小,被血凝块堵塞至引流不畅。预防措施:术中冲洗时动作轻柔,忌用力过猛,损伤包膜小血管;术中冲洗要彻底,将凝血块,局部的纤溶物质及FDP尽可能冲洗干净,以恢复硬膜下腔的正常止血机制[3]直到冲洗液清亮为止;术中引流管保持通畅;拔管前复查头部CT;对复发血肿采取原孔或重新钻孔冲洗引流,对包膜厚者可改行骨瓣开颅,必要时切除包膜。
, http://www.100md.com
    钻孔引流术后颅内常残留积气,一般于1~3周内能自行吸收,可能发生的原因:原血肿腔在放出陈旧性的血性液体后,未闭合,在接引流袋之前,空气从引流管进入;术后拔除引流管时,空气从原引流管皮下通道进入。预防措施:缝合头皮切口前,用生理盐水注满血肿腔及引流管,同时将引流管外端夹闭。在接引流袋时,勿使引流管及血肿腔内液体流出,避免空气进入;术后拔除引流管时,当第一个侧孔接近脑表面时,要尽快拔出并及时结扎预制缝线关闭引流口[4]

    总之,如果能熟练掌握钻孔引流术的手术指征及熟练操作,将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王忠诚主编.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37

    2 惠国桢,韩莘莘,兰 青,等.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机理的研究.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2;2:80

    3 尹 畅,阳楚雄,胡守兴.慢性硬膜下血肿93例临床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3:3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