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血液学杂志》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219775
石骨症1例
http://www.100md.com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0年第5期
     作者:蔡伟波 王祥财 李国忠 吕军华

    单位:蔡伟波(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肿瘤科 赣州,341000);王祥财(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肿瘤科 赣州,341000);李国忠(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吕军华(赣南医学院生物遗传教研究)

    关键词:

    临床血液学杂志000525 石骨症又名大理石骨、广泛性脆性骨质硬化症、粉笔样骨、先 天性骨硬化等。国内最早是在1955年由何天骥等首先报告,至今约有100例报告。我科曾遇1 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36岁。因左上腹不适1年余、加重1个月余,于1999年10月8日入我院。1998年7月 无诱因渐出现左上腹不适,腹胀,在当地医院B超检查示脾肿大,未治。入院前1个月腹胀加 重,当地医院发现“脾巨大”,检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85 g/L,白细胞3.4×109/L, 其中粒细胞0.72,淋巴细胞0.28,血小板150×109/L,拟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 病收住院,时伴牙龈出血,无发热,既往无特殊病史,月经史正常,顺产一男一女,均健在 ,姐姐于3年前发现类似病史。入院体检:营养欠佳,发育正常,中度贫血貌,左下肢跛行 步态,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或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双肺无异常, 心尖区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左下腹稍隆起,肝肋下未触及,脾大15.0 cm×16.5 cm×4.0 cm,质硬,表面光滑,无触痛。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0 g/L,红细胞2 .4×109/L,白细胞 2.8×109/L,其中粒细胞 0.42,淋巴细胞0.58, 网状细胞0.0032;分类中可见原始粒细胞1/50,晚幼粒细胞1/50,杆状核2/50,分叶核 24/50,淋巴细胞17/50,单核细胞4/50,嗜碱性粒细胞1/50,白细胞
, http://www.100md.com
     现在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分布减低,成熟细胞大小不一,以小红细胞为主,中央淡染区扩大 ,血小板较少见。骨髓抽吸检查2次,均因骨质坚硬不能穿入而失败。骨髓活检仅见一小片 灶骨髓造血组织,其中粒细胞各阶段均可见,其分布和形态大致正常,红系增生比较活跃, 幼红细胞族可见,巨核细胞1个,淋巴细胞散在分布,网状纤维染色++,血生化检查K+、N a+、Cl-、Ca2+、P5+、Mg2+均正常,乳酸脱氢酶159 u/L(正常133 ~160 u/L),SA 753 mg/L(正常<700 mg/L),SGPT 116 u/L(正常<25 u/L)。B超示肝内回 声较密,增粗,脾肿大,胆囊壁毛糙,未探及肿大淋巴结。染色体检查为正常XX核型。

    X线检查示全身骨骼骨质密度增高,皮质增厚,髓腔变窄或闭塞,颅骨可见板状闭塞,蝶鞍 底后棘突皆增厚、变硬;脊椎骨表现为典型的“夹心蛋糕”样改变;髂骨翼可见与髂骨嵴平 行的同心圆状条密度增高影;股骨及肱骨皮质增厚,粉笔状改变,髓腔闭塞,胸骨及肋骨皮 质增厚,髓腔消失。

    讨论 石骨症是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疾病,临床分为幼儿型(恶性型)和成 人型(良性型),主要表现为贫血、骨折、颅神经损伤和肝、脾肿大。X线检查示骨质密度广 泛性增高。其发病机制为破骨细胞功能缺陷。临床上易误诊为白血病及骨髓纤维化。治疗可 试用泼尼松、骨髓移植及其他造血干细胞移植。此病预后差。

    (编辑 黄祖唯)

    (收稿 1999-12-1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