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血液学杂志》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238262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综合征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0年第5期
     作者:顾静文 侯旭敏 林果为

    单位:200040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关键词:

    中华血液学杂志000523 患者,男,71岁。因贫血2年,血小板增多10个月,加重1个月,于1999年5月31日入院。患者于1997年3月检查血常规,Hb 88g/L, RBC 2.9×1012/L,未予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以后多次复查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1998年6月因消瘦、乏力,在当地医院行胃肠道钡餐造影、X线胸片检查均无异常,遂来上海就诊。WBC 8.9×109/L,中性粒细胞0.667,RBC 1.93×1012/L, Hb 60g/L,BPC 737×109/L。1998年9月3日外周血:原始粒细胞0.005,早幼粒细胞0.005,中幼粒细胞0.105,晚幼粒细胞0.115,计数1000个细胞可见早幼红细胞5个,中幼红细胞40个,晚幼红细胞190个。NAP积分:79分。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例为3.07∶1,粒系增生活跃,形态基本正常,嗜酸粒细胞可见;红系增生活跃,形态无异常,偶见双核中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形态大小不一,部分细胞中央浅染区扩大;巨核系增生活跃,血小板散在或成堆易见。细胞外铁:(±),细胞内铁:(+)占26%,(++)占17%,(+++)占16%,(++++)占5%。1998年9月4日骨髓活检:骨髓造血细胞与脂肪细胞比例为7∶3,粒、红比例为4∶1,粒系原始幼稚细胞较多,巨核细胞增生(+++),小部分为小巨核细胞,网状纤维增生(+)。外院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给予羟基脲、高三尖杉酯碱、干扰素治疗,血小板一度下降至(400~500)×109/L。入院前1个月因血红蛋白减低(69g/L),停用化疗。1999年5月25日我院门诊随访,查血常规:RBC 2.33×1012/L,Hb 79g/L,WBC 8.5×109/L,中性粒细胞0.49,BPC 1333×109/L,收治入院。患者1996年7月曾因消瘦、右颈部淋巴结肿大、胸片示纵隔淋巴结肿大、颈淋巴结活检示淋巴结结核,服用利福平、异烟肼1年半,后未复查胸片。入院时体检:神清,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皮肤无瘀斑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右颈部见一手术疤痕。颈软,胸廓无畸形,心率100次/min,律齐,各瓣膜区均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两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触诊不满意。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无异常。入院后外周血片:中幼粒细胞占0.01,杆状核细胞占0.08,分叶核细胞占0.56,嗜酸粒细胞占0.02,淋巴细胞占0.36,单核细胞占0.05。骨髓有核细胞增生较活跃,粒、红比例为0.758∶1,粒系比例减低,偶见三核型原、早幼粒细胞,部分有巨幼样变,可见巨晚幼、巨杆状核细胞及粒系有丝分裂相,部分粒细胞可见核浆发育不平衡及空泡、中毒性颗粒及颗粒丢失。红系明显增生,以晚幼红细胞居多,部分幼红细胞有巨幼变,可见2~3核巨晚幼红细胞,可见核溶解、核分叶畸形、嗜碱性点彩及脱核障碍。成熟红细胞大小不一,可见巨大红细胞及点彩、多嗜性红细胞和有丝分裂相。全片巨核细胞133个,计数50个巨核细胞中颗粒型28个,产板型29个,裸核3个。单圆核多见,还可见一些多圆核巨核细胞及小巨核、微巨核,散在及成簇血小板易见,并可见畸形血小板及巨大血小板。铁染色:外铁,未见骨髓小粒,内铁86%阳性,环铁4%。NAP积分:20分。染色体检查:骨髓标本染色体G带核型分析为47,XY,+8。RT-PCR检测bcr 3/abl 2:阴性。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B超:脾肿大。诊断: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综合征。

    (收稿日期:1999-08-1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