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239714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中重度创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0年第5期
     作者:赵文静 张亚卓 单丽丽 徐凯春 张巍巍 李丹卉

    单位:110015 沈阳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总医院

    关键词:创伤;程序;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000504 摘要 目的:为使创伤病人在急诊科赢得抢救“黄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创伤病人预见性护理程序,于1996年3月至1998年3月,对中重度创伤病人休克的早期预防和护理进行研究,观察组按预见性护理程序护理,对照组按急诊科常规护理程序护理,比较两组有效抢救时间。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提前28min。结论:预见性护理程序为病人赢得了时间,提高了病人生存质量。

    The Application of predictive Nursing Procedure in the Middle-severity Trauma Patients
, http://www.100md.com
    Zhao Wen-jing Zhang Ya-zhuo Shan Li-li

    (General Hospital of Shenyang Militarg Region ShanYang,110015)

    Abstract Objective:To strive for “golden time” of emergency treatment for serious trauma patients,and to increase the survive rate.Methods:From March 1996 to March 1998,we used the foresighted nursing procedure to observe the prevention and care of early shock in a group of serious trauma patients,and the common nursing procedure was used in another group.Results:The effective treatment time was 28min in advance in experimental group,compared with the other group.Conclusions:The predictive nursing procedure earnedtime for freatment.It enhanced survival quality.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Key words Trauma Procedure Nursing

    创伤已成为现代社会公害,无论在平时、战时或自然灾害条件下,均需建立健全完善有效的急救系统。创伤死亡有3个高峰,第二高峰在伤后数分钟至2h内,有人称之为抢救危重病人的“黄金时间”,而有组织的创伤护理一般在第二高峰实施。[1]为提高创伤病人救护质量,我们应用自行设计的创伤病人预见性护理程序,于1996年3月至1998年3月,对中重度创伤病人休克的早期预防和护理进行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0例,男47例,女13例,年龄18~55岁,均为健康人受伤,来诊时间分别是伤后10 min至4 h;交通事故伤48例,坠落伤12例,创伤指数均在10以上,均需入院观察或手术。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

    以自行设计预见性护理程序为依据,分4个护理组,每组2名护士,对来诊创伤病人按程序要求实施护理。该程序共分5步,依次为外观预测→开放静脉通道→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处置或术前准备→入手术室、入院。具体流程见图1。采用阶段对照法,将来诊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入选病例均符合中重度创伤诊断标准,每组各30例。观察组按预见性护理程序护理,对照组按急诊科常规护理程序护理,即: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开放静脉通道→遵医嘱处置或术前准备→入手术室、入院,两组观察指标为急诊科有效抢救时间,即来诊至术前准备完毕或住院准备完毕时间。

    2 结 果

    表1 两组病人来诊时间和有效抢救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 百拇医药
    受伤至来诊时间

    (min)

    有效抢救时间

    (min)

    观察组

    30

    50.33±49.77

    48.66±17.32

    对照组

    30

    52.50±49.71

    76.66±15.55
, 百拇医药
    t

    0.1689

    6.588

    P

    >0.05

    <0.001

    表1可见,两组病人伤后来诊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有效抢救时间的对比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比对照组平均提前28 min,说明预见性护理程序在指导中重度创伤病人的护理中,发挥了作用,为病人赢得了抢救的“黄金时间”。

    图1 中重度创伤病人抢救流程图
, http://www.100md.com
    3 讨 论

    3.1 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必要性

    创伤急救有3个重要阶段,即院前、急诊科和创伤监护病房。[2]在我国,创伤病人的现场救治和途中运输还做不到系统的预测和时间控制,故病人到达急诊科最初几分钟往往即决定了其早期救治的质量和速度。[3]对于休克的早期诊断人们能够给予充分的重视,但临床上仍然习惯依据生命体征来判断休克程度。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优点是,把外观预测作为护士判断病情,采取措施的主要依据,使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重度创伤病人可按流程以最快速度开放输液通道,维持循环,争分夺秒赢得抢救时间,中度创伤病人及有隐蔽性伤情者,可用外观预测指标及早发现休克早期症状,做到瞬间判断、正确评估、果断处置,使创伤抢救在急诊科由被动救治转变为主动抢救,真正成为生命绿色通道。

    3.2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抢救中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3.2.1 通过外观预测缩短抗休克时间

    重度创伤病人病情危重、死亡危险性高,1h内救治存活性大,能引起医护人员高度重视,但休克症状不典型者,休克早期反应不出危险情况,很容易贻误病情误导救治。护士运用外观预测循环的4项指标,[4]对早期休克病人进行评估并立即采取相应对策,使多个静脉通道迅速开放于休克代偿期,大血管充盈度尚好时,再结合生理学指标和解剖学指标变化进程,做出对创伤病人的确定性抢救,在测量生命体征的同时已保证了循环灌注,控制体表出血和给氧,做好基本生命支持的第一步后再动态观测血压、尿量、评估循环,扩大循环监测视野,将早期创伤出现的复杂问题及早得以控制,缩短创伤病人抗休克时间。

    3.2.2 应用创伤护理程序缩短多项处置时间

    创伤护理程序是以整体护理为指导,以熟练的抢救技能为基础,以提高抢救质量为目的的全程护理负责制。应用创伤护理程序,护士不再是被动地听医嘱做处置,而是通过创伤病人的伤情评估,主动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有休克早期征象的病人及时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如套管针开放静脉通道同时进行配血及化验,提早集中做各种过敏试验,对中重度脑外伤,有无伤口均剃头以便观察或手术,及时导尿加强循环评估的准确性,医生腹穿抽出不凝血,护士即下胃管等,均把各项处置做在医生下达医嘱之前,以缩短在急诊科的救治时间。
, http://www.100md.com
    3.2.3 调整科间协作缩短辅助检查时间

    创伤病人病情复杂,涉及科室范围广,这就要求各科相互协作密切配合,才能超出科室的个人能力界限,发挥集体的功能。[5]应用创伤护理程序,护士可有计划做好协调工作,默契配合,形成护士围着病人转的工作模式,将坐等处置,转变为主动为病人提供服务的整体护理,边救治边通知有关科室以保证病人通过这些科室时不受任何阻力,缩短辅助检查时间,使抢救节奏加快。

    3.3 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效果

    预见性护理程序是通过科学手段提高护士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突出特点是,以症状护理为依据,主动对病人进行循环评估管理,按流程实施稳健有序的救治,缩短了创伤病人在急诊科的有效抢救时间,使急诊科急救管理规范化。通过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提高了护士的急救意识,建立起快速反应的急症抢救机制,培训出了动作敏捷、观察能力强、急救技能高的急诊护士。使创伤病人抢救时间上比原来提前了28min,赢得了抢救的“黄金时间”,提高了创伤病人生存质量。
, http://www.100md.com
    参 考 文 献

    1,尹庆荣综述.创伤护理最新进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6):243-246.

    2,张亚卓,赵文静,徐凯春,等.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进展.中华护理杂志,1996,31(7):418-420.

    3,白涛主编.现代创伤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7.

    4,赵文静,张亚卓,单丽丽,等.中重度创伤病人外观预测与休克的相关性分析.中华护理杂志,1999,34(6):338-340.

    5,林钧才.完善卫生体系与“以病人为中心”.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7,4(13):193-196.

    1999-03-15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