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246040
糖尿病教育与血糖控制的临床关系与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0年第5期
     作者:郭宁 刘君

    单位:300141 天津市第二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

    关键词: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000527 我们观察在门诊治疗的1 495例2型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水平,就诊次数,血糖监测次数共16个月,分析糖尿病教育与血糖控制的关系及糖尿病教育在门诊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临床资料

    一、病人来源:为我专科门诊首诊病人,按 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的1495例病人,观察其16个月门诊治疗期间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糖的变化情况。其中男698例,女797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36岁(55.3±9.5)岁。

    二、疗效判定与方法:所有病人在饮食控制和适当的体育锻炼的基础上,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使用口服药治疗(磺脲类,双胍类,磺脲类 +双胍类)。治疗后症状改善,空腹血糖控制在 <6.1mmol/L,为理想控制。空腹血糖在<7.2mmol/L,为较好控制。空腹血糖在 <8.3mmol/L,为一般控制[1~2]。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血糖无明显变化为未控制。将病人根据疗效判定分为未控制组,一般控制组,较好控制组,理想控制组。比较各组病人就诊次数,血糖监测次数。
, 百拇医药
    三、化验方法:血糖、尿糖测定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胰岛素测定用放免法。药盒由北京海科锐生物技术中心提供。糖化血红蛋白测定采用亲和层析法,试剂盒由北京卫生技术发展公司提供。

    四、统计学方法:数据以±s表示。均数比较用t检验。

    结果

    一、未控制组634例,就诊次数1~4次(1.99±1.05),与一般控制组比较就诊次数少于后者(P<0.05),与较好控制组比较就诊次数明显少于后者(P<0.01),血糖监测次数1~2次(1.45±0.5),与一般控制组和较好控制组比较无差异(P>0.05),与理想控制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未控制组的血糖监测次数明显少于理想控制组。

    二、一般控制组120例,就诊次数 6~10次(7.78±1.62),明显少于较好控制组(P<0.01),血糖监测次数2~3次(1.92+0.77),明显少于较好控制组(P<0.01)。
, 百拇医药
    三、较好控制组126例,就诊次数 6~12次(9.29±1.81) ,与理想控制组比较无差异(P>0.05),血糖监测次数2~5次(3.55±0.99),明显少于理想控制组的血糖监测次数(P<0.01)。

    四、理想控制组615例,就诊次数 5~20次(9.6±4.17),血糖监测次数 3~18次(8.56±3.69)。就诊次数与血糖监测次数均明显多于较好控制组。

    讨论

    糖尿病教育应贯穿于糖尿病人治疗过程的始终。教育的方式也应多种多样。我们以为门诊病人的糖尿病教育重点在于接诊时的系统教育及随机化个体化教育。其中随机个体化教育在门诊病人治疗中有极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系统教育是指每次接诊都应询问检查病人饮食控制,体育锻炼,按时服药,定期监测,以及病情变化和药物调整。而随机个体化教育是根据病人新出现的问题和新提出的问题给以解答和指导。例如病人的饮食调整,门诊医生必须于每次接诊时均强调饮食控制和了解具体的饮食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从而保障有效的药物治疗。从我们观察的病例分析,就诊次数多的病人比就诊次数少的病人血糖控制理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糖尿病教育个体化,随机化在门诊治疗病人中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 百拇医药
    正常血糖水平的维持,是一个极其精密的高度自动化反馈调节过程。糖尿病的现代治疗,就是根据血糖监测提供的有关代谢信息,模拟 B细胞的功能,实现人工的反馈调节,使血糖和物质代谢都尽可能的接近正常水平[3]。通过血糖的监测,有利于病人加深对糖尿病状态的理解,增强保持血糖正常化的欲望,从而促进建立和增强自我管理意识, 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4~6]。从我们观察与分析治疗后血糖控制理想水平的615例病人,其血糖监测次数明显多于治疗后血糖控制较好组(P<0.01)。提示在病人具有自我管理意识后,血糖监测是血糖控制能否达到理想水平的关键。

    从我们的观察还发现,以就诊次数而言,未控制组与一般控制组比较即开始有差别(P<0.05),与较好控制组和理想控制组比较差别显著(P<0.01)。而血糖监测次数,未控制组与理想控制组有显著性差别(P<0.01)。提示在这一组病人中,治疗的前期阶段,就诊次数是关键,即糖尿病人接受个体化随机化教育的条件。没有与病人的接触,也就没有与病人实施教育的机会。
, http://www.100md.com
    在较好控制组和理想控制组之间,比较就诊次数无差别(P>0.05) ,而血糖监测次数有显著性差别(P<0.01)。提示整个治疗期间血糖监测必不可少[3]

    我们体会,门诊治疗的 2型糖尿病人,就诊次数和血糖监测次数,反映糖尿病人对糖尿病医生的信赖程度,是糖尿病教育效果的体现,是提高糖尿病人治疗水平的保障。缺少其中任何一方面,也不能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水平。而在治疗中各个阶段,就诊次数和血糖监测次数又各有不同的作用。因而强调糖尿病门诊医生应重视糖尿病人的个体化教育和随机化教育,使糖尿病教育更加适应每个病人的需要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池艺盛.糖尿病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78~179.

    2.董砚虎,钱荣立主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当代治疗,第1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5~26.

    3.刘人伟.糖尿病人的血糖监测及其临床应用.实用糖尿病杂志,1995,3(4):11~12.

    4.陈家伟.糖尿病的自我监测系统及其临床应用.实用糖尿病杂志,1995,3(4):5~7.

    5.许彰荣,池艺盛.糖尿病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实用糖尿病杂志,1995,3(3):8~9.

    6.齐金吾,许智辉.糖尿病和“治不达标”的危害及其对策.实用糖尿病杂志,1995,3(3):22~24.

    (收稿日期:2000-01-18.编辑、校对:崔立谦),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