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腹部外科》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252938
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治的有关问题
http://www.100md.com 《腹部外科》 2000年第5期
     作者:郑英键

    单位:郑英键(武汉市第二医院普外科 430014)

    关键词:

    腹部外科000504

    结直肠癌较为常见。其中, 约有20%~4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同时性肝转移,约有22% ~50%在原发灶治疗后发生异时性肝转移。我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虽高,但仍不及转移性 肝癌的二分之一。结直肠癌约50%发生肝转移后,其中70%因肝转移而死亡。因此,肝转移 癌的有效治疗十分重要。

    一、 转移性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脏是结直肠癌经门静脉转移的常见好发部位。无论是结直肠癌初次确诊时发现有肝转移, 抑或是原发癌根治术后再发生肝转移, 约有1/4~1/3转移灶局限于一叶, 大多数均为两 叶, 孤立性肝转移灶较为少见。肝转移灶早期鲜有明显临床症状, 诊断困难。直到晚期 才有明显症状和体征, 预后极差。故早期诊断是治疗关键。转移性肝癌常以原发癌所引起 症状和体征为主要表现, 往往通过影像学检查或剖腹时才发现有肝转移灶, 或原发灶根治 后随诊数月后发现有肝转移灶。但有个别病例也可以先有肝脏转移灶而原发癌未被发现。若 有肝外肿瘤史, 应首先警惕转移性肝癌的可能性。因此, 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前一定要常规 检查肝脏, 以期及时发现肝转移灶。笔者曾遇一直肠癌患者, 在香港手术后两周来本院化 疗, 发现已有肝转移, 再行手术切除。若无肝外肿瘤史, 影像检查有肝内多发灶为转移 灶时, 更应作进一步检查, 以发现原发灶。
, http://www.100md.com
    肝转移灶的鉴别诊断: 首先应与原发性肝癌相区别。后者常有α-FP升高, 有乙型肝炎病 史、 肝 硬变, 病灶多呈单个块质, 或卫星状弥散病灶; 前者一般无肝硬变, CEA可升高, 病灶 单个或大小相近的多个病灶。若有肝外肿瘤史, 诊断即可成立。此外, CT表现不典型的海 绵状血管瘤也易误诊为转移性肝癌。重复癌也需与转移性肝癌鉴别。笔者曾遇一直肠癌患者 , 肝脏有包块, 疑为转移灶, 经手术切除证实为重复发生的原发性肝癌。血清CEA值呈异 常升高或结直肠癌术后动态值迅速升高者, 可视为结直肠癌有肝转移的信号。若影像学无 肿瘤发现, 也可考虑有隐性或亚临床期转移灶的可能。应严密观察, 以免漏诊早期病变。

    肝转移性癌常用诊断方法有B型超声检查, CT和MRI检查。Adloff报道, B型超声诊断敏感 度可达80%, 可发现1~2 cm肿瘤。图像表现为低回声或相对低回声, 边界清晰, 包膜完 整, 中心区强回声, 周围有暗区包绕等表现。B型超声是临床检查的首选方法。近来, B 型超声造影确诊更为可靠。CT特异性诊断率可达90%, 显示低密度灶, 有不定形模糊轮廓 。MRI比CT略为敏感,T2图像常表现靶状不规则或晕圈病灶影。CT加动脉门静脉造影(C- AP)是目前最敏感的检查方法之一,可发现最小为0.4 cm的病灶, 对微小转移灶的发 现极有帮助。
, 百拇医药
    结直肠癌的肝转移度常与癌细胞生物学行为有关: 若CEA值升高或术后值正常后又升高; 低分化癌; Dukes C期病变, 侵犯肠壁血管, 异倍体肿瘤等均可视为有肝转移的高危因素 。诊断时不应满足于原发癌的发现, 而应警惕高危因素, 设法发现同时或异时肝转移, 以期早期诊断, 及时处理。

    二、 肝转移性癌的手术治疗

    结直肠癌肝转移多是原发肿瘤血运播散的结果。不论是同时或异时性, 过去认为这都意味 着无法医治, 悲观失望。1980年, Adson及Van Heerden切除孤立性肝转移灶取得良好效果 以后, 才改变了人们对肝转移的悲观认识, 从而采取了较以往更为积极的策略。大量资 料显示: 局限性肝转移灶切除后中位3年、 5年生存率分别为40%与25%, 相当于Dukes C期 原发性结直肠癌手术后的结果, 也就等于切除局限性肝转移灶有望从原Dukes D期降为Duke s C期病变。这将使部分患者获得新生的希望。因此, 对肝转移病例采取积极的态度, 已 成为大家的共识。
, 百拇医药
    目前, 多数学者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切除的指征是: 孤立性局限性病灶; 位于肝脏一 侧或双侧多发病灶; 或是三个以内病灶, 只要能获得满意手术切除, 切缘无癌残留, 而 又无肝外转移的患者, 均宜首选手术切除。多次研究发现, 多发与孤立肝转移癌切除后生 存率无差异, 手术指征范围又有扩大, 态度更加积极。譬如原发灶能根治性切除, 或原 发灶切除后局部未复发, 而转移灶又不毗邻重要血管或胆管, 切缘距病灶又可保持大于1 cm者, 即使病灶数多于三枚, 或不局限于肝脏一叶, 也可考虑手术切除。总之, 在评价 患者全身情况后, 任何局限于肝内的可切除病灶, 均一律可视为手术适应证。如果肝外转 移灶可切除, 同样可延长患者生命。当然, 肝外转移灶只要能手术, 也可考虑为手术切 除的相对适应证。

    手术切缘阴性是关系预后的重要标志。Cady在一组病例中, 33例切缘距肿瘤大于1 cm者, 复发率为36%。提出: 切缘必须距肿瘤大于1 cm。Scheele则认为: 切缘宜距肿瘤1.5 ~2 cm。近来, 多数学者认为: 借助术中B型超声来确定切缘距肿瘤的距离, 以获得阴性 切缘较为准确, 也较适用。
, 百拇医药
    原发灶手术时发现同期性肝转移者约8.5%~26%, 是否同期或择期手术, 也存在着不 同看法。多数作者认为: 在原发灶手术发现肝转移时, 主张择期手术。其理由有: 下腹 部切口显露肝脏困难; 更重要的是依据肿瘤生物学特性, 肿瘤转移复发, 常经过癌细胞 脱落、 转移、 种植和增殖几个过程, 即当原发肿瘤切除后, 肿瘤转移肝内蛰伏状态的微 小隐匿癌灶, 可能继续发展成显性病灶。这个过程, 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判定转移灶的部 位、 大小和数目。这个过程是决定择期手术时间的重要依据。Cady和Stone提出: 在原发 灶切除后, 常规观察4~6个月, 再行肝转移灶切除。但Scheele则认为: 间隔期最长不应 超过3个月。我们认为:“个体化”原则决定, 一般以术后1~2个月患者免疫抑制恢复后为 好。但若转移灶发展很快, 大小超过5 cm; 或毗邻血管, 或第一、 二肝门, 则宜早切除 为妥。

    手术方式的选择: 原则上与原发性肝癌手术要求类同。手术切缘应坚持距肿瘤1.5~2 cm , 以确保无癌残留为原则。其目的: 一是防止播散; 二是防止种植。作楔形或肝段切除均 可。在彻底切除转移灶的前提下, 尽可能保留正常肝组织, 为今后可能复发后再切除提供 条件。因此, 近来手术趋向于局部切除, 并在术中超声指导下, 探明肝内血管分布, 决 定手术切除范围。弥散卫星式肝转移灶或伴有肝实质内孤立小病灶者, 也可肝切除同时对 深在病灶辅助冷冻、 无水酒精注射处理。
, http://www.100md.com
    肝转移癌切除后, 两年内约有50%~70%再次复发。常见部位为肺, 其次为肝。对此, 有 再发癌的病例如无肝外转移时, 仍可再次行再发癌切除。为了防止术后残肝癌复发, 在切 除转移灶后或对多发、 弥散性病灶无法切除者, 宜放置全植入式肝动脉导管, 供术后进 行辅助化疗; 或争取4~6个月后对缩小病灶再行二期手术切除。若有条件, 亦可采用肝移 植手术, 但易复发。

    三、 结直肠癌肝转移灶的介入化疗

    目前,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灶治疗的首选方法。但其切除率仅10%~15 %。对不能切除的病灶, 化疗便成为这类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文献报道, 传统的全身化 疗仅18%~25%有效率。而区域性化疗有效率可达53%~85%。区域性化疗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 地位近10年来已有很大提高。

    正常肝组织的血供70%来源于门静脉, 30%来自肝动脉。一旦发生肿瘤时, 肿瘤血供则主要 来自肝动脉。因此, 肝动脉化疗对肝转移灶是有的放矢。肝动脉途径化疗的依据有: ①>3 mm的肝转移灶的血供来自动脉, 而不是门静脉; ②经肝动脉注射放射标志的FUDR后, 在 肝 病灶浓度为门静脉浓度的15倍, 为全身注射后400倍; ③经动脉注射后全部被肝脏提取, 大剂量药物不会产生全身反应。因此, 肝动脉化疗可提高“靶区”的毒性作用, 使肿瘤 缺血、 坏死, 而全身反应轻微。然而, 门静脉化疗对已形成肝动脉供血的肝转移灶无多 大作用, 但对预防肿瘤肝转移是有效的。因此, 采用肝动脉灌注联合全身化疗是合理的, 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治疗方案。
, http://www.100md.com
    近来研究证实, 大肠癌对5-FU较敏感, 生化调节剂甲酰四氢叶酸(Leucovorin,LV)可明显 增强5-FU的作用。氟脲嘧啶脱氧核苷(Floxuridine, FUDR)系5-FU类似药, 其肝的清 除率又高于5-FU。因此, 选用LV分别和5-FU或FUDR行全身和肝动脉灌注化疗是目前较好 的选 择方案。Kemeny报道, FUDR 0.3 mg/kg+LV 15 mg/m2动脉化疗, 有效率提高至75% ; 若加入地塞米松, 则可降低胆管硬化并发症, 有效率提高为78%。当前, 随机研究证 实, 对多发转移灶经上述治疗后如能转为局限时, 仍可手术切除处理。此外, 我国高能 超声体外聚焦热疗能以70℃高温、仅0.2秒内, 使癌细胞在43~45℃死亡。

    (收稿: 2000-07-1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