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下丘脑-垂体疾病 > 胰岛素瘤
编号:10208646
胰岛素瘤诊治探讨
http://www.100md.com 《北京医学》 2000年第6期
     作者:关 劼 姚秀平 吴铁镛

    单位: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邮政编码 100029

    关键词:

    北京医学000622 胰岛素瘤较少见,国外报道年发病率为0.8~0.9/100万,根据其有无内分泌功能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胰岛素瘤,恶性胰岛素瘤更少见。本病病程长,进展慢,有低血糖的一系列症状及或晕厥史,本组4例均为无功能性胰岛素瘤,辅助检查早期不易诊断。我院自1984~1999年经临床症状、B超、CT、手术、病理诊断胰岛素瘤4例,其中男1例,女3例。4例均有低血糖症状,2例有晕厥史,2例有肝转移,现报告如下。

    例1,男,60岁。头晕,阵发性心慌、乏力、纳差、多汗2个月,伴腹泻、寒战、高热、腹痛、消瘦。查体:黄疸、腹部包块,肝大,腹水。血糖2.5mmol/L,诊断壶腹癌入院治疗。B超、CT:胰腺弥漫性增大,胰体尾5.5cm×3.7cm肿物,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下段狭窄,肝及腹腔淋巴结转移、腹水。手术:胰腺肿物6cm×6cm,侵及全胰,质硬、囊实性,肝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病理:恶性胰岛细胞瘤。行肿物切除,Rou-Y胆总管空肠吻合术。
, 百拇医药
    例2,女,50岁。头晕、头痛半年,伴腹痛、腹胀、消瘦。查体:左上腹压痛、肝大、腹水。血糖3.1mmol/L。B超、CT:胰体尾4.2cm×5cm肿物,有出血、坏死,肝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病理:恶性胰岛细胞瘤。行肿瘤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例3,女,27岁。阵发性头晕,伴心慌、多汗2年,饥饿时发作,有晕厥,进食后缓解,血糖3.4mmol/L。B超、CT:胰体直径2.7cm低密度肿物。手术:胰尾2.5cm×3.5cm圆形肿块,与周围组织界线清楚。病理:胰岛细胞瘤。行肿物局部切除术。

    例4,女,50岁。反复头晕、心慌1年,饥饿时发作,有2次晕厥,口服葡萄糖迅速缓解,血糖2.8mmol/L。B超、CT:胰体直径2.0cm低密度肿块。手术:胰体直径2.5cm的圆形肿物,质硬。病理:胰岛细胞瘤。行肿瘤局部切除术。

    讨 论

, 百拇医药     1.功能性胰岛素瘤少见,占15%,可分泌胰岛素、胃泌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肽等,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综合征。无功能性胰岛素瘤占85%,恶性胰岛素瘤少见,约小于10%。本组4例为无功能性胰岛素瘤,其中2例为恶性胰岛细胞瘤。

    2.胰岛素瘤女性多于男性,本组男∶女为1∶3。病程长,进展慢,本组1例病程10年,2例恶性胰岛细胞瘤术后分别存活3年、4年。常见症状是饥饿时头晕、头痛、心慌及晕厥、腹痛、纳差、消瘦、腹部包块。2例恶性胰岛细胞瘤有黄疸、肝大、腹水。胰尾肿物可侵犯脾脏引起脾大、门脉高压症状及消化道出血。肿瘤良、恶性区别主要视有无其他脏器转移。本组2例有肝、腹腔淋巴结转移。

    3.胰岛素瘤患者的空腹血糖低于正常(3.9mmol/L)。1983年Whipple提出诊断要点是典型低血糖发作症状,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及摄入葡萄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本组4例空腹血糖2.5~3.4mmol/L,全部有低血糖症状。胰岛素瘤分泌过量的胰岛素,测定患者免疫反应性胰岛素(IRI)水平比测定血糖更有意义。国内报道80%病人IRI高于正常。计算胰岛素与血糖比值(IRI/G)比单独测血糖或胰岛素值更有诊断意义。
, 百拇医药
    4.B超检查对诊断直径大于2cm的胰岛素瘤阳性率较高。肿块呈低回声或中强回声,2例有肝多发低回声,腹腔淋巴结肿大及腹水。CT检查胰腺有高密度肿块,2例肝转移者表现为牛眼征。直径小于2cm的胰岛素瘤B超及CT不易发现。超声内镜可提高胰腺小肿瘤的诊断率。胰岛素瘤免疫组化研究发现,应用ABC法及LSAB法进行胰岛素(Ins)、胃泌素(Gas)、高血糖素(Glu)、生长抑素(Som)、血管活性肠肽(VIP)、胰多肽(PP)等研究,证明胰岛素肿瘤为混合性,可分泌多种激素,NSE(神经特异性稀醇酶)、CHG(嗜铬颗粒蛋白)及SYP(突触运载蛋白)是肿瘤标志物,HcG(促绒毛膜性腺激素)有助于胰岛细胞瘤良、恶性鉴别。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胰岛素瘤唯一有效方法,90%病人术后低血糖症状消失,常见并发症是胰瘘。

    (收稿:1999-12-08 修回:2000-06-02),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下丘脑-垂体疾病 > 胰岛素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