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209964
新型弹性开放袢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2000年第6期
     作者:张琦 陈毅华 何晓平 王星 王小云 黄剑施

    单位: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眼科

    关键词:晶体,人工;白内障摘除术;前房

    实用医学杂志000616 摘 要 目的:探讨新型弹性开放袢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弹性开放袢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体会,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15例(62.5%),无一例有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失代偿、前房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新型弹性开放袢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适应证广,作为无条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时的一种补救措施,值得信赖。

    近几年来,由于设计合理、制作精良的新型弹性开放袢一体式前房型人工晶体的问世,使之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无后囊膜支持及伴随其它瞳孔异常的无晶体眼的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我院从1996年10月开始施行新型弹性开放袢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14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本组14例14眼,男9例,女5例;左眼8例,右眼6例;年龄22~81岁,平均58.5岁。老年性白内障8例,外伤性白内障4例,二期人工晶体植入2例。术前常规行视力、光定位、眼压、裂隙灯、眼轴、角膜曲率等检查。植入的人工晶体全部为双侧“S”型弹性开放袢一体式全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前房型人工晶体。观察时间平均9.9月。

    2 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0.5以上8例,其中达1.0者1例。手术并发症:前房积血2例,血液系从切口流入前房,且于5 d内吸收;角膜混浊8例,均于术后10 d内消退;无一例发生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失代偿、瞳孔夹持。

    3 讨论

    随着眼科显微手术的普及,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首选术式。后房型人工晶体就其最佳的生理位置而言,是任何类型的人工晶体所无法代替的。因此,前房型人工晶体不可能取代后房型人工晶体而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无条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时,植入新型弹性开放袢前房型人工晶体,作为一种补救措施,有其应用价值。本组8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均因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撕裂,4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则因外伤致后囊膜破裂,1例因以前行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后囊膜缺乏,他们均无法采用单纯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另1例因1987年眼外伤行白内障抽吸术,虽保持了完整的后囊膜,但存在广泛的虹膜后粘连,如欲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需行广泛的后粘连松解,势必对组织造成较大创伤而引起术后严重的虹膜炎症反应。所以,我们选择了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 百拇医药
    3.1 前房型人工晶体的优缺点 众所周知,前房型人工晶体的制造工艺直接影响其应用效果,制造工艺的粗糙是早期前房型人工晶体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晶体边缘锐利、粗糙不平、弹性不适当、屈度大,导致了晶体与虹膜、房角、角膜内皮的摩擦和接触。硬性闭合袢晶体可引起广泛的房角组织受压、周边虹膜前粘连、房角关闭及瘢痕化。患者由此可产生眼部不适、刺痛、角膜内皮损伤、大泡性角膜病变、继发性青光眼、葡萄膜炎、前房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新型弹性开放袢一体式全PMMA前房型人工晶体生物相容性好,滚动式抛光工艺使整个晶体表面非常光滑,从而大大减少了晶体对组织的刺激;弹性袢可起到调整作用,且在较大压力下仍能保持适当的屈度,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尤其是角膜并发症。我们在观察中注重了对患者主诉的调查,以及术后视力、角膜、前房、眼压的检查,仅5例患者在术后早期有轻度眼痛,在2~3 d内全部消失,出院和复查时无一例有上述并发症发生。

    尽管国内外有过诸多关于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报道,但缺乏后囊膜支撑,缝线固定的人工晶体稳固性欠佳,易发生人工晶体的偏位和倾斜;或缝线及蘑菇头滑脱,不仅致手术时间延长,更由于再次穿刺引线时,增加了对组织损伤和出血的危险[1]。而新型弹性开放袢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操作在虹膜面,可见度广,术中植入路径短,手术本身对眼球的损伤极微,并通过4个固定点支撑在前房角的位置,眼内稳定性强,不易发生人工晶体的偏位和倾斜,因此要比经巩膜缝线固定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更快、更简单容易,且安全可靠。
, 百拇医药
    3.2 效果评价 文献[2,3]报道白内障术中玻璃体脱出后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矫正视力≥0.5者约为50%。本组病例术后矫正视力≥0.5者8例,为57.14%,与上述报道相近。前房型人工晶体术后矫正视力之所以不够理想,考虑到与手术前患眼之状态密切相关。本组病例中,外伤性白内障、二期人工晶体植入、异物、角膜白斑、眼底病变等其它影响视力因素所占比重较大,故影响整体术后视力矫正水平。

    3.3 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操作体会 对于白内障摘除过程中,后囊膜破裂而发生玻璃体脱出者,采用彻底地前部玻璃体切割,并在前房内注入粘弹性物质,在粘弹性物质的推压下,迅速缩瞳,再加之人工晶体的阻挡作用,可免除前房内玻璃体残留。由于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操作在虹膜面,离角膜内皮更近,植入时一定要给予足量的粘弹性物质,才能维持前房的深度,保护角膜内皮免受损伤。为防止人工晶体所致前后房阻滞,后房压力增高,前房变浅,引起人工晶体损伤角膜内皮和继发性青光眼,我们常规行虹膜周切,从而有效地防止上述并发症发生,无一例前房有玻璃体残留。

    参考文献

    1,任西平,黄浩成. 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11例临床观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5,13(1):49~50.

    2,宋维贤,施玉英,王 钢. 前房型人工晶体36例临床分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5,13(5):267~269.

    3,徐 深,张朋利,侯四清,等. 柔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6,14(10):615~616.

    (收稿日期:1999-10-1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