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213315
加压输血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0年第6期
     作者:李胜云 李书杰 吴飞跃

    单位:李胜云 吴飞跃(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 450052);李书杰(河南省卫生厅临床检验中心 郑州 450052)

    关键词:仪器;输血器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000647 分类号 R318.6

    我们研究了一种加压输血器,采用前瞻性的方法对2?453例使用患者进行观察,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在2?453例患者中,外伤引起的大出血、休克938例,手术创伤出血1?446例,胃底、食管静脉破裂引起大出血18例,产后大出血12例,其它39例。患者年龄2个月~69岁,加压输血量50~4?000ml(中位数1?400ml)。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本组成年患者,应用库存全血20号套管针穿刺,维持静脉路通畅情况下,加压13.3kPa并维持。每分钟输入50~80ml,较传统方法提高5倍以上。婴幼儿(3岁以下),用5~6号头皮静脉针穿刺,加压10kPa并维持,每分钟输入16~30ml,较传统方法提高10倍以上。

    血性休克患者,压力13.3kPa,10min内输入500ml全血,监测器上显示,血压升高3~4kPa,中心静脉压提高3~4mmHO,脉搏下降20~30次/min。有心肺功能不全时,则出现循环超负荷现象,中心静脉压增长过快。

    本组2?453例患者中,2?158例应用效果显著。在10~30min内纠正休克(占88%),216例应用效果一般(占10%),79例无效(占2%)。加压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库血存放时间长,粘稠度增加,堵塞输血器滤网,单纯靠增加压力提高速度,效果不理想,必须更换输血器或者更换血液后重新加压。
, 百拇医药
    红细胞破坏情况:随机于加压输血前后,取血袋内血样20份,作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加压前血袋内血液红细胞平均值为(3.52±0.25)×1012/L,血小板平均值为(12.27±1.84)×1010/L。加压13.3kPa后,血袋内血液红细胞的平均值为(3.49±0.37)×1012/L,血小板平均值为(12.92±1.65)×1010/L,加压输血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将加压前后的血样常规制备血片,经瑞-姬氏染色法进行红细胞染色,在油浸镜下对照观察红细胞形态及其它血液有形成份,均无明显形态改变或破坏情况发生。电镜观察,红细胞膜结构、血小板结构无破坏。

    3 讨论

    本组2?453例,88%在30min内迅速纠正休克,使用该输血器不受输液架高度的限制,便于长途运送危重病人。加压输血器的压力可显示,滴速可控制,施压均衡,效果理想。而传统的挤压输血液皮条加压输血方法可引起血液有形成份的破坏,影响输血质量,增加输血反应的发生[1],本组资料显示:在13.3kPa压力下,有形成无明显破坏,而输血速度可完全满意临床抢救病人的需要。最近,陈惠平亦有类似的报道[2]。本组大宗病例显示,该系统安全可靠。
, 百拇医药
    加压输血器的加压系统与输血管道为两个独立的装置,互不相通,具有无污染的特点。与传统方法用三通注射器反复推注血液(易污染活塞)相比,更符合无菌操作。

    使用中注意事项:使用前输血器要认真做好查对工作,输血器各连接处必须紧密,否则,脱落后造成血源浪费。对于小儿、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全者,使用时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中心静脉压,控制加压输血速度。加压输血器使用时,只限于软包装液体袋,施加压力不超过16kPa,否则,易造成有机玻璃上盖脱落。单位时间内输血量与穿刺针头型号、所施压力、血管条件、血液本身质量、粘稠密度相关。

    参考文献

    1,李荷花,吴青梅,王百龄,等.加压输血可引起血液质地的改变.医学理论与实践,1997;10(3):140

    2,陈惠平.加压输血对血液成份影响的观察.护理学杂志,1995;10(1):3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