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246066
被困井下煤矿工人心理应激状况调查
http://www.100md.com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0年第6期
     作者:丁小涛 褚衍贞 鹿德智

    单位:徐州矿务集团第一医院 221131

    关键词: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000606

    2000年1月11日上午9时许,徐州矿务集团大黄山煤矿发生了井下突水事故,63名煤矿工人被 困于-320米和-500米的井下作业区。经全力抢险,分两批共营救出42名受困矿工。我们对获 救者的心理应激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

    首次获救人员23名,分属大黄山煤矿下属的四个工区,年龄22~47岁,平均35±33岁;工龄 1~25年。受困三十小时。第二次获救的18名人员,同属上四个工区,年龄29~50岁,平均3 7±26岁;工龄1~25年;被困计一百三十小时。

    采用临床观察和定式询问的方式对获救人员在事故过程中的心态进行了初查,对第二批获救 人员采用了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了测评。
, 百拇医药
    结果 1.被营救出时的精神状况

    首批获救人员在上井时是由救护队员搀扶,医护人员陪同而行。有3人表现情感失控,兴奋 、哭叫,其余人员则面部表情镇静,但诉说心情兴奋、激动。获救当晚即接受记者采访,声 音宏亮,思维清晰。次日晨即出院,不少人再次下井参加抢险。

    第二批获救人员出井时由担架队员抬送。当晚有一人表现得兴奋不安,不停断地讲述遇险情 景,其余17人均面无表情。次日上午有7人诉说不清时间和地点,有非真实感,存在意识模 糊。12人诉说一夜未睡,5人诉说迷迷糊糊睡了四、五个小时,1人诉说睡眠良好。出井第三 天,全部下床活动,但仍诉说头昏、眼花、腿软乏力。有6人请求用镇静剂帮助入眠,3人诉 说轻微的响动即可使他们惊恐、联想起受困情景。

    2.受困时的回忆体验

    所有被困人员都表示在遭遇突如其来的灾难时有过惊恐。这种惊恐的平息或减轻因人而异, 从半天至两三天不等,但在惊恐中仍能够下意识地进行有效逃避。被困后积极寻找出路,同 时坚信外援必到。首批获救的人员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中出井的。但随着受困时间的延长,自 救能力迅速下降,于是静息平卧以延长生存时间,这期间他们很少去想什么,有1/3的人报 告想象起自己的亲人丧失掉自己后的情形。这时候任何一点外援的动静都使他们振奋和鼓舞 ,有些人还表现出高尚的品质。随着再一次大面积塌方,他们心中获救的希望完全被粉碎, 出现濒死前的意识障碍和幻景,有的人看到青面獠牙的鬼怪,有的人置身于灯火通明的夜市 ,有的人感觉自己还在和家人团聚,有的人已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和真实,请别人使劲抽打 自己耳光……。但抢险队员在他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了,他们能听到一声喊:“上面有人 吗?”扭回头,看到一束光亮射过来,心头涌过一阵狂喜,接下来的过程就不能够回忆了。 而主管区长此时却有惊人的气力和镇定,他让抢险队员注意清点人数,还从地上拎起一位昏 迷者递送出去,随后也出现精神亢奋和意识模糊状态。
, 百拇医药
    3.影响应激的因素

    年龄:事故中体现出年长者较为镇静,也较为坦然;年轻者则求生欲望强烈。焦虑和积极自 救行为突出。

    工龄和经验:在井下工龄长者和曾经遭遇类似事件者,他们既有思想准备也有应对经验,一 般是减少氧消耗和体力消耗,尽量延长自己的生存时间;工龄短者则惊慌失措,情绪激动, 进行自救的动机也强。

    受困人数:受困人员聚集得越多,越有利于群体的心态平衡和平静。获救矿工大多表示:“ 幸亏是这么多的人集中在一起,若只有三两人,早支撑不住了。”问:“在同样的条件下, 人数越少,则可供个人利用的氧气和水就越充足,应该更有利于生存呀”。答:“不是这样 ,若只有几个人,就会焦躁不安衰竭而亡。人越多,心情越放松,就是死也是大家死在一块 。”

    被困时间:在灾难降临的最初,每个人都有濒死感和对死亡的恐惧。然后心情逐渐平静了些 ,能够思考和行动。此时生存是最大的愿望,虽然心头充满悲哀痛苦,但很少有心旁鹜。由 于支持生命物质的匮乏,行动的能力下降得极为迅速,短者半天,长者两天。而绝望日渐滋 长,直到弥漫全心。在受困的最后一天,所有人都甘以待毙,十二人还出现幻觉及意识模糊 。
, 百拇医药
    外援信息:受困人员在自行寻找出路无望后,盼望外援就成为其最强烈的心愿。当他们听到 钻孔打眼的声音,心情立即稳定下来,感受到莫大的安慰和欣喜,静息平卧,等待希望。后 来钻机声停下来,他们立即恐慌起来,以为矿上放弃援助了,就自己奋力掘通坑道近二十米 。钻眼打通后,给受困矿工送氧送水,他们又镇静下来,认为有了空气和水,继续支撑一周 完全不成问题。但后来发生塌方,送氧送水受阻。从发生塌方距获救不足二十四小时,所有 人都丧失行动能力,甚者出现鲜明生动的幻觉,不知身处何地,其绝望和无奈的恶劣心情的 作用绝不容低估。

    环境的恶劣程度:受困人员被阻于工作面,面临着随时冒顶的危险而又没有材料整修;他们 不敢睡觉,要随时准备躲闪。其心情既恐惧又无奈。开始时他们不敢敲击管道以向外传递信 息,怕引起瓦斯爆炸;直到技术员检查过瓦斯的浓度不算太高,他们才放下心来有所动作。 首次供水时,因不知水来自何处,不敢饮用;直到实在是饥渴难耐,有人尝出水里的甜味和 奶味,才确定这是外援的营养水。每一次短暂的停风即招致人心惶惶。当最后的一次冒顶使 供水供气中断,最后的一盏镀灯也电源耗尽,他们陷入完全的漆黑之中,受困人员无力承受 这一次又一次心理的刺激,在缺氧尚不严重的状况下,都陷于精神崩溃之中。
, http://www.100md.com
    4.SAS测查结果

    对第二批获救的18名矿工,在获救第三天作SAS检查。SAS量表分(粗分)平均为43.3±10;3 0分以下者2例,31~40分5例,41~50分6例,51~60分3例,61分以上2例。量表分在31~53 分之间的人员,在受困时有采取行动的能力,上井后也是恢复得较快较完全。低于31分者在 井 下最先丧失知觉,出现情感休克和意识模糊,需人照料。高于60分者在井下又哭又叫,胡言 乱语,情感暴发。这二类人员住院期间也恢复较慢,遗留症状较多。未发现本量表分在年龄 、工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

    对被困人员的心理干预

    第二批获救的18人中,7人表示自己以及子女将不再从事井下工作了,11人表示短时期内不 愿见到井下情景,这会引发他们的惊恐,但将来可能还会继续从事井下作业。有3人觉得人 命危浅,自己虽然侥幸不死,仍意志消沉,情绪低落。
, 百拇医药
    在对获救人员进行躯体治疗的同时进行了心理干预。工作人员日夜守候在井口,随同获救 矿工升井,用温柔的声音一遍遍地说:你现在获救了,安全了,有这么多的人在关注 你们。耐心的 倾听、关注、安慰和同情,鼓励他们镇定和振作。在出院前对他们进行了集体认知治疗:使 其认识到灾难的降临是突如其来甚至是难以避免的,在灾难面前我们应保持镇定,坚定战胜 灾难的信心;同时也使其意识到活着就是美好的,这第二次生命是无数的人不分日夜舍 身相救获得的,因此这生命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社会,今后应宽容、温和、善待他人, 多为社会作出有益的事情。这次集体性心理治疗把握住了有利时机,故而深入人心,掌声热 烈,效果甚佳。

    本文虽然没有来得及进行科学的量化数据调查统计,但生动地记录了被困者的灾害性体验, 及受困后即刻反应,并对此作了初步的心理干预。灾害的应激后障碍尚有待进一步跟踪研究 。

    参考文献

    1,Lazarus ,R.S.Stress,Coping,and Illness,in Personality and Disease,(e d.)H.S.friedman 1990,97-12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