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253689
腮腺炎病毒性脑炎59例脑电图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0年第6期
     作者:成松梅 赵向东

    单位:泰兴市人民医院 225400

    关键词: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000620 我们总结1992~1996年59例确诊为腮腺炎病毒性脑炎住院患者的脑电图(EEG)检查资料,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和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42例,女17例,年龄4~58岁,平均9.8岁。除3例为成人外,其余56例均为儿童。以5~8岁最多(30例)。临床表现:除发热、一侧或双侧腮肿疼痛外,多伴恶心、呕吐、头昏、头痛。2例伴意识障碍、眼球上翻、四肢抽搐。腰穿检查11例脑脊液正常,6例CT正常。本组治愈21例,好转38例。多于治疗2~4天后病情好转(48例),而症状完全消失则多见于治疗7天后(29例)。
, http://www.100md.com
    1.2 检查方法 用日本三荣21导EEG机(IA98型),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头皮电极,单、双导联常规描记。时间常数0.3,额定电压50 μv,以黄远桂、吴声伶的《临床脑电图学》为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EEG异常率 本组59例均在发病后5日内作EEG检查,异常53例(89.3%),其中轻度异常15例(28.3%),表现为α波不规则、不稳定,额、中央、顶区θ活动增多,波幅为25~50 μν;中度异常28例(53%),表现为基本频率变慢,为6~7 с/s θ波及少量3 с/s δ波,波幅为50~75 μv;重度异常10例(18.7%),表现为基本频率为δ波及少量的θ波,α波基本消失,波幅50~100 μv。59例EEG中,均未有痫样放电。

    2.2 EEG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意识清晰21例EEG仅4例背景为α波改变,17例为θ波;有精神症状13例中EEG 2例背景为α波改变,11例为θ波,定向障碍9例均为慢波化(5例θ波,4例δ波),嗜睡11例中均为慢波化(3例θ波,8例δ波),而昏迷4例均为δ波。
, 百拇医药
    2.3 EEG复查与疗效的关系 间隔3日复查9例中仅3例EEG好转,间隔3~7日复查18例中15例好转,间隔8~10日复查11例中9例好转。

    3 讨论

    腮腺炎病毒性脑炎是流行性腮腺炎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系由RNA的副粘病毒所引起。多见于儿童,发病季节以冬春为主,病程3~10天。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使脑实质受到不同程度之侵犯。因而EEG常有不同程度异常。各种传染病脑炎的EEG异常率极高,90%~100%有改变(黄远桂等.临床脑电图学.1984)。本组EEG的异常率达到89.8%,与文献报道基本符合。

    EEG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从本资料可见,意识障碍程度越重,EEG的波频率越慢。存在定向障碍、嗜睡、昏迷的24例中有8例表现为θ节律,16例为δ节律,而意识清楚,及有精神症状的34例中仅6例表现为α波不规则、不稳定,28例为θ波节律。由此可见,EEG的慢波化与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即临床症状愈重,EEG异常率愈高,异常程度愈明显。
, 百拇医药
    EEG 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从本资料可见本病随着病情的好转,异常脑电图逐渐恢复正常,间隔3~7天复查18例中15例好转,8~10天复查11例中9例好转。表明EEG好转情况可作为衡量疗效的参考指标之一。但需指出,EEG 改善程度与临床症状改善之间不完全呈平行关系,本组资料提示:EEG改善较临床症状恢复为晚,也就是说,临床症状消失后EEG异常仍可持续存在。如本组病例中有2例临床症状已完全消失,而8~10天后复查EEG仍为轻-中度异常。其机理我们认为这部分患者经治疗脑水肿减轻或消除,临床症状虽然消失,但受损脑细胞的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具体表现在脑细胞的电活动异常将持续一段时间。

    总之,我们认为,对腮腺炎病毒性脑炎,EEG检查能早期提供诊断依据,并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评价治疗效果的依据之一。

    (收稿2000-08-14 修回2000-09-1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