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急救医学》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05929
应用血气定标机械通气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肺性脑病76例
http://www.100md.com 《中国急救医学》 2000年第1期
     郭桂苓 柴文戌

     关键词:慢性呼吸衰竭肺性脑病 血气监护 机械通气 抢救 慢性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慢呼衰肺性脑病)一直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而应用机械通气救治该病的疗效己被国内外肯定。但在提高抢救率和机械通气的撤离上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我们应用在血气监护下机械通气抢救慢呼衰肺性脑病76例患者均获抢救成功,撤机顺利,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 7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失代偿住院患者,男51例,女25例,年龄36~73岁,平均61.4岁。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诊断标准均符合内科学第四版关于慢呼衰的诊断标准[1]。其中气管切开和气管切开后长期带管者61例,经鼻插管者15例。

    1.2 机械通气治疗 患者开始均经内科一般治疗,包括抗炎、扩气道、合理氧疗及应用呼吸兴奋药等治疗无效,且病情加重,甚至呼吸浅表时而立即进行机械通气救治。在机械通气治疗的初期,呼吸机的每分钟通气量大于患者自主呼吸的每分钟通气量,并给予较高的吸入氧浓度(FiO2),以利患者与呼吸机同步,同时使患者体内的氧分压(PaO2)较机械通气前明显上升。由于进行反复湿化吸痰使气道通畅,而使患者体内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下降,从而使患者体内的内环境明显改善,以达到机械通气治疗的目的。
, 百拇医药
    1.3 血气定标程序 对于慢阻肺呼衰失代偿患者在机械通气的第1周内,调节呼吸机的潮气量,通气量和吸入气氧浓度等参数,使患者的血气值维持在:pH 7.35±0.02,PaO210.667±1.333 kPa,而PaCO2只做为临床上观察通气变化的参考指标。第2周逐渐下调上述呼吸机参数,使患者的pH 7.33±0.02,PaO2 9.33±1.333 kPa,第3周继续下调各项参数,使患者的pH 7.30±0.02,PaO2 7.332±0.667 kPa。同时在第2、3周起在湿化吸痰时,有意识地增加机械通气的间停时间和次数,适当的进行间断“停机”,并逐渐增加停机的时间和次数,第4周即可顺利撤机。

    2 结果

    应用机械通气救治慢阻肺呼衰肺性脑病76例,在血气定标程序监护下,在4周内全部顺利撤机。其撤机时间分别为:2周内撤机者2例;3周撤机者39例;4周撤机者35例。撤机时间为13~28天,平均23.5天,全部救治成功。
, 百拇医药
    3 致?/STRONG>

    应用机械通气治慢性呼吸衰竭(慢呼衰)的疗效已被肯定,但存在撤机困难[2]。一般认为应用机械通气时间越长,越易出现撤机困难[3]。尤其是慢呼衰失代偿的患者,更易发生撤机困难[4]。撤机困难产生的原因:多数人认为由于长时间的机械通气治疗,养成患者精神和心理上的依赖和呼吸肌废用性萎缩所致[5]。而血气定标程序是根据慢呼衰患者的自然病程的发生发展过程、变化规律和特点而制定的。从上机开始就设计了撤机的步骤和程序,消除了产生撤机困难的因素。

    在机械通气治疗的第1周使患者的血气值接近正常水平,这有利于治疗机体内重要脏器功能的恢复。以后逐渐下调呼吸机的各项参数,使患者的血气值渐渐地接近于自主呼吸血气值的水平,这样就缩小了机械通气时的血气值和撤机后患者自主呼吸的血气值的差距,这是撤机成功和是否顺利的关键。我们认为机械通气的血气值明显高于患者自身肺功能所维持的血气值是发生撤机困难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其机制是在撤机后患者自身所维持的血气值明显下降,而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和心率增快,患者不能耐受而拒绝撤机[6]。而血气定标程序的设计是从正常肺功能低限开始,还允许pH值略有偏酸,所以当患者的肺功能恢复超出上述水平即可自行脱机;接近其水平时易于撤机。所以血气定标程序不仅用于撤机,并可避免机械通气的合并症发生,更是慢呼衰失代偿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保证成功的一种有效措施。
, 百拇医药
    基金来源:辽宁省教委重点科研课题No.970165

    作者简介:郭桂苓,女,53岁,副教授

    作者单位:郭桂苓(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1)

    柴文戌(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1)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内科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2-47.

    [2]侯显明.呼吸系统疾病所致慢性呼吸衰竭的救治.实用内科杂志,1985,5(97):457-459.

    [3]马芳春.31例经鼻插管机械通气抢救慢性呼吸衰竭临床总结.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2,15(4):247-248.

    [4]刘又宁.机械通气的撤离.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0,13(3):245-246.

    [5]李华德.机械呼吸机的临床应用.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54-57.

    [6]刘又宁.机械通气与临床.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79-8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