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 2000年第7期
编号:10206589
巨大成人肾外肾母细胞瘤2例
http://www.100md.com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0年第7期
     作者:张福丙 王孝廉 贾守道 穆春来 郭海峰 王力

    单位:解放军第322医院外一科 山西大同,037006

    关键词: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000731例1 女,34岁。因左上腹包块伴间断疼痛半年入院。患者无发热、高血压、呕吐及腹泻。体检:体温36℃,脉搏80次/min,血压83/60 mmHg(1 mmHg=0.133 kPa),一般情况好,心肺未见异常,左肋下可扪及一15 cm×15 cm肿块,质中等,活动差,界限清,轻压痛。B超:左肾前方、胰腺后方探及一20 cm×16 cm×14 cm肿块,界限清,呈实质性,中间为暗区。上消化道造影:胃后方有外压性改变。静脉肾盂造影:双肾显影良好,左肾被向外向下推移位。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

    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胃及胰腺后方腹膜后有一20 cm×16 cm×14 cm肿块,表面不平,包膜完整。肾蒂被肿块包绕,无法剥离。故行左肾及肿块切除,术后7 d拆线,伤口Ⅰ期愈合。病理检查:切除肿物与肾门处软组织有粘连,但与肾及肾被膜无关。肿物大小18 cm×14 cm×10 cm,表面呈结节状,包膜不完整,切面灰白、灰红、灰黄相间,大部分区域出血、坏死呈腐肉状,并有囊性区。肾脏大小11 cm×5 cm×3 cm,切面未见明显异常。镜下见肿物主要有两种成分构成:①胚胎性肉瘤样细胞,瘤细胞小,分界不清,呈圆形、梭形,细胞质少,呈弱嗜碱性,核较大,呈圆形、卵圆形,深染,有明显异形性,核分裂相少,呈平行或弥散状排列;②胚胎性上皮样瘤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呈圆形、立方形及低柱状,细胞质略嗜酸,核呈圆形、卵圆形,排列呈腺管状并可见基底膜,部分呈小巢状,似原始肾小球,分化差者呈菊形团。病理诊断:左侧后腹膜肾外肾母细胞瘤,肾组织未见明显异常。

    例2 女,19岁。腹部包块2个月余。体检:左上腹位于肋下10 cm、越过中线5 cm处可触及一质硬包块,入院后间断发热,体重下降,肿物渐长大。双肾盂造影检查:肾盂、肾盏正常,左侧输尿管略增粗。实验室检查未见阳性改变。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肿物位于左侧腹膜后,与结肠、小肠周围粘连,但与左肾及肾被膜无关。分离粘连,将肿物予以切除。患者于术后3个月死亡。病理检查:肿物呈扁圆形,表面粗糙,大小17 cm×13 cm×6 cm,包膜不完整。切面呈鱼肉样,有出血坏死。镜下观:基本病理组织结构与例1相似,肿瘤由胚胎性肉瘤样细胞区和胚胎性上皮样瘤细胞区构成。病理诊断:左侧后腹膜肾外肾母细胞瘤。

    讨论 肾外肾母细胞瘤临床罕见,由于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表现,故术前往往难以确诊,极易和肾上腺或其他腹膜后肿瘤相混。

    Fukutomi等提出诊断标准为:①原发肿物必须在肾外;②组织学出现原始的梭形及圆形细胞成分;③形成发育不全或胚胎样管或肾小球样结构;④肿瘤不含皮脂样肾瘤和畸胎瘤成分;⑤患者年龄>15岁。本组2例均符合以上临床及组织学标准。

    收稿 2000-03-0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