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2000年第7期
编号:10209876
石骨症的临床X线诊断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2000年第7期
     作者:唐郁宽 马德智

    单位:唐郁宽(511400 广东省番禺市人民医院);马德智(533000 广西百色市,右江民族医学院)

    关键词:石骨症,诊断;X线摄影术

    实用医学杂志000729 摘 要 目的:探讨石骨症的临床及X线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总结7例(男4例,女3例)石骨症患者,其中1例属恶性型,6例属良性型,结合有关文献对其临床及X线表现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石骨症的X线改变基本表现为全身骨质密度普遍性增高,较具特征性X线征象有:(1)夹心椎征;(2)髂骨翼同心圆环状征;(3)骨中骨征;(4)长骨干骺端杵状膨大及伴浓淡交替横纹影等。结论:本病的X线表现具有特征性,X线检查有确诊价值,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对分型及鉴别诊断有指导性意义。

    石骨症最早由Albers-Schonberg于1904年首先报道,是一种罕见的全身性骨发育障碍性疾病。本文收集经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确诊的7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该疾病的临床和X线特征性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7例,男4例,女3例,年龄最大40岁,最小19岁,平均26.6岁。2例因外伤,5例分别因体检、咳嗽、牙痛、上腹痛及拨牙后创口不愈就诊,行X线检查时发现。其中1例既往曾有3次骨折及2次拨牙史,余6例自述自幼体健;1例诉其姐有同样病史外(曾邀未来检),余无特殊。查体:1例28岁男患者,发育明显迟缓,反应迟钝,面色苍白,貌似童颜,身体矮小,全身浅表淋巴结黄豆至花生米般大,头略呈方形,双眼距增宽,双眼视力下降,中度耳聋,肝右肋下3.5 cm,剑下2.0 cm,脾左肋下3.0 cm。余6例发育正常。1例前额轻突,其他外表无特殊。

    1.2 实验室检查 1例WBC 9.0×109/L,N 0.65,核轻度左移,L 0.42,E 0.008,M 0.03,RBC 2.5×1012/L,细胞形态未见异常,Hb 60 g/L,网织红细胞(RC) 0.003,ESR 20 mm/h,红细胞比积(HCT) 0.30,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70 fl,Plt 70×109/L。生化:血清钙1.80 mmol/L,血清磷正常,Ca/P 1.0,ALP 80 U/L。余6例血常规、生化无特殊,1例ALP略高(160 U/L),1例加测血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及尿羟脯氨酸浓度均正常。7例肝、肾功能基本正常。
, 百拇医药
    1.3 骨髓检查 5例作骨髓穿刺检查,3例因骨质异常坚硬穿刺失败,1例穿刺成功,示骨髓增生低下,造血功能减退。1例手术钻孔出粉末样物质,并取活检,镜下见破骨细胞显著缺乏,骨小梁粗糙、紊乱,髓腔被骨化。

    1.4 X线检查 各例均广泛性骨质致密硬化,皮质增厚,髓腔变窄,部分闭塞,各骨的表现特点:(1)头颅骨:颅底骨增生致密尤为明显,蝶鞍浅小,前后床突增白、变扁或呈杵状,4例板障消失,2例正位呈“面具征”改变,5例累及颜面骨,1例乳突气房、副鼻窦、蝶窦均消失,1例下颌骨示骨质破坏。(2)脊柱:6例腰椎正位呈“夹心饼干”样改变,2例加照胸椎示同样改变,2例侧位椎体后部也致密而呈开口向前的“V”形改变,7例韧带均无钙化。(3)骨盆:5例髂骨可见多层同心环状条带状影,2例不典型;6例髋、骶髂关节周边部更致密,1例髋内翻。(4)四肢骨:5例髓腔闭塞,呈大理石样,7例长管状骨干骺端至少有一处见横行线条状或条带状致密影,6例干骺端呈杵状或棒状膨大,2例胫骨上段边缘呈锯齿样改变,股骨(2例)、胫骨(2例)、肱骨(1例)、掌骨(1例)、跖骨(1例)、趾骨(1例)分别见“骨中骨”征象。(5)胸部:6例肋骨髓腔完全闭塞,呈粉笔样增白,2例肋骨前端稍膨大并更致密,3例肋骨前端可见“骨中骨”征象。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7例均经全身多部位X线检查确诊,均未针对本病作特殊治疗。4例现仍健在,1例意外死亡,1例2年后因并发全身多处感染死亡,1例失访。

    3 讨论

    3.1 病因及发病机制 石骨症又称为Albers-Schonberg氏病,骨硬化症,粉笔样骨,脆性骨硬化症,硬化性增生性骨病以及大理石骨症等。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病因是破骨细胞机能缺陷所致,而造成破骨细胞机能缺陷的机制尚不明了,多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此外,有作者[1,2]认为与免疫有关,指出可能因免疫缺陷,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低下所致。基于上述原因,本病的病理变化主要在骨骼系统,由于破骨细胞机能缺陷,使骨骼在成骨过程中,钙化软骨基质及原始骨小梁等得不到及时溶解和吸收而堆积,造成骨组织不能重建,骨质增生硬化,加上骨发育不全及分化不良,有机组织减少,胶原纤维失去正常排列及弹性消失,骨质变得硬而脆。由于骨髓腔变窄消失,造成骨髓硬化性贫血,严重发生再障,继之髓外造血功能代偿性增强,如肝、脾、淋巴结继发性肿大等。
, http://www.100md.com
    3.2 临床分型及表现 本病常分为两型,现有学者提出分为4型[3,4]为佳。(1)恶性型(幼年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早,多见于婴幼儿期,进展快,病情重,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进行性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脑神经受压萎缩和(或)静脉回流受阻,出现视力减退、失明并重听、耳聋、面神经麻痹以及因脑水肿、颅内压升高而出现头痛、头颅增大等,累及副鼻窦致含气腔隙变小,引流不畅时,可出现顽固性副鼻窦炎,累及垂体时,则出现内分泌紊乱症状。常有牙齿发育障碍,根尖感染及拨牙后继发感染,严重贫血和反复感染是本型早期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本文1例28岁男患者属此型,其具有上述大部分的症状及体征。(2)良性型(成年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无特殊,确诊依靠X线检查,在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无任何症状,发病晚,进展慢,病情轻,常因骨折或其他原因行X线检查时发现,本组6例属此型。轻微外伤易骨折及伴局部骨骼畸形是本型的一个特点,本组2例既往有骨折史,1例前额轻突,2例拟有佝偻病征象,脑神经压迫症状早期少见,晚期可出现,髓外造血表现也少见(本组仅1例),少数患者可出现发育迟缓,甚至成为侏儒。(3)中间型。(4)肾小管酸中毒(RTA)型:少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以合并RTA及颅内广泛钙化为其特点[4]
, http://www.100md.com
    3.3 X线表现 (1)基本表现:全身骨质密度普遍增高,呈对称性,以颅底骨尤为明显,骨纹理粗糙或消失,骨皮质增厚,骨松质致密,骨髓腔变窄或模糊或闭塞。如合并佝偻病、骨折或其他疾病会有相应的骨质改变。(2)特征性表现:①夹心椎征象,即椎体上、下部呈带状致密增白而中央部密度相对较低而形成的状如“夹心饼干”样改变,本文有6例。这是由于椎体上、下缘软骨板富含血管,在钙吸收不良的情况下,该部适于类骨质沉着,致椎体边缘部较中心能抑制破骨细胞活动,防止骨吸收,而中央部缺乏类骨质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故骨质吸收较多而形成夹心椎。②髂骨翼同心环状征及在长骨干骺端伴浓淡交替横纹或条带状影,分别有5,7例。同心圆征尚可见于跟骨、骰骨,有人认为此征与骨的生长方式有关[5]。③长骨端呈杵或棒状膨大或干骺端张开、增宽,部分伴有边缘不规则或锯齿状改变,常见于股骨下端(5例)、胫腓骨两端(4例)及肱骨远端(3例),乃因骨生长过程中骨质吸收和塑型障碍所致。④骨中骨征象,分布广泛,多见于长管状骨及前肋,也见于短管状骨等处。Engfeld[4]认为中心骨是由原纤维和有细胞的骨组织构成,并由非硬化骨和未成熟的髓腔与周围的骨皮质分开所形成。⑤在骨密度增白的基础上骨骺、干骺端、骨端、关节边缘部的骨质更致密,在短状骨,病变以骨骺端明显。
, 百拇医药
    3.4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确诊依靠X线检查,典型的X线表现具有特征性,不存在鉴别问题,但早期病变不明显或局限时,需与某些化学元素如氟、铅、磷中毒以及成骨型骨转移相鉴别。在未获得X线检查资料前,恶性型临床表现复杂,每因特殊的血象易与地中海贫血、白血病、雅克什氏综合征及骨髓纤维化等相混淆,尚需与这些疾病相鉴别。

    参考文献

    1 Stein SA,Witkopc,Hills,et al. Sclerosteosis:Neurogenetic and pathophysiologic analysis of an American Kinship. Neurlology,1983,33(3):267.

    2,刘新民,主编. 实用内分泌学. 第2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138~139.

    3,川上胜彦,他. M-CSF正常,1,25-(OH)2D高值的婴儿石骨症.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4,21(4):222.

    4,徐德永,主编. 实用体质骨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45~255.

    5,许有生,黄锡仁,冯国灿,等. 石骨症的X线表现. 中华骨科杂志,1987,7(6):454.

    (收稿日期:2000-01-1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