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2000年第7期
编号:10209881
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2000年第7期
     作者:周怡兴 李展鹏 何炳辉 段传志 李铁林

    单位:周怡兴 李展鹏 何炳辉(526021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段传志 李铁林(510282 广州市,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NBCA;栓塞;介入治疗

    实用医学杂志000720 摘 要 目的:研究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cAVM)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监视下,经股动脉插管,采用Magic 1.5~1.8F微导管,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栓塞剂对21例脑AVM患者行血管内栓塞。结果:完全栓塞达解剖治愈4例,脑AVM团栓塞达90%以上6例,70%~90%9例,70%以下2例,术后出现头晕、头痛3例,2例栓塞后又行手术切除,3例栓塞后行γ-刀治疗。随访12例,除一例仍有癫痫发作外,余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脑AVM安全有效,单纯栓塞可治愈部分脑AVM,血管内栓塞结合手术或γ-刀放射治疗,可提高脑AVM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 百拇医药
    脑动静脉畸形(cAVM)是局部脑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这种异常血管可造成脑盗血、缺血,发生脑出血、癫痫、头痛等症状,随着介入神经放射学的发展,此病的检出率逐渐提高。我院1993~1999年共收治21例AVMS患者,其诊断治疗均有一定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16~50岁,平均33岁。其中单纯栓塞16例,栓塞后手术切除2例,3例栓塞后行γ-刀治疗。

    1.2 临床表现 颅内出血6例,癫痫发作9例,头晕、头痛3例,神经功能缺失4例。按Spetzler分级:Ⅰ级4例,Ⅱ级6例,Ⅲ级8例,Ⅳ~Ⅴ级3例。

    1.3 CT和MR检查 21例均作CT扫描,除6例出血者表现为高密度影外,增强CT 4例提示环状、点状或块状异常增强影,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示16例有病变血管团及粗大引流静脉。DSA示:cAVM供血动脉包括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动脉1支4例,2支8例,3支以上9例。按血管畸形大小范围分,<3 cm 6例,3~6 cm 11例,>6 cm 4例。
, 百拇医药
    1.4 方法 21例患者均在神经安定镇痛,全身肝素化下选择股动脉穿刺插管,先行全脑血管造影,确认动静脉畸形的类型、部位和供血动脉的来源与组成以及引流静脉的数目及迂曲程度,用Magic微导管进入靶血管,将碘苯酯及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酸(NBCA)按比例调配成合适的浓度,5%GS冲洗微导管后,在减影透视下边注射NBCA边观察其向畸形团内弥散的情况,防止进入引流静脉,一旦NBCA到达静脉前壁或不再前进时,应立即将导引管连同微导管一起迅速抽出。栓塞后行脑血管造影,了解栓塞程度。畸形团较大者,应分次栓塞,间隔时间为6~8周。本组行1次栓塞16例,2次栓塞4例,3次栓塞1例,2例栓塞后行手术切除,3例栓塞后行γ-刀放射治疗。

    2 结果

    2.1 疗效 本组完全栓塞达解剖治愈4例(19%),栓塞达90%以上6例,70%~90% 9例,70%以下者2例,2例栓塞后行手术切除病灶,3例栓塞后行γ-刀放射治疗。术后恢复正常工作12例,症状明显改善6例。上述18例中癫痫消失或药物控制者8例,神经功能缺失改善4例,肌力改善6例。另2例头痛症状消失,1例仍有癫痫发作。12例随访1~5年,无一例出现再出血情况,4例畸形团较小者栓塞后1年复查DSA,症灶消失,栓塞后手术或γ-刀治疗5例复查未见异常。
, 百拇医药
    2.2 并发症 有3例脑肿胀,经脱水后症状好转。

    3 讨论

    3.1 cAVM不同治疗方法评价 cAVM是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主要疾病之一,好发于20~40岁青年人,以男性多见。cAVM的主要治疗手段有:(1)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栓塞治疗;(3)立体定向放疗(γ-刀治疗)。血管内栓塞治疗是缓解和治疗脑AVMS所引起的蛛网膜下腔或脑内出血,癫痫和脑溢血以及部分或完全消除病灶的主要手段之一[1]。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手术切除脑内AVM有很大进步,但对病灶巨大、位置深或功能区AVMS仍十分困难,γ-刀仍适用于较小的深部脑AVMS,有效直径30 mm以内,血管内栓塞治疗无需要开颅,术中用微导管超选择栓塞AVM,可使部分病例达到解剖治疗。Spetzler等[2]根据畸形团的部位、大小及引流静脉的深浅,将AVMS分为Ⅰ~Ⅴ级,即位于功能区1分,非功能区0分,畸形团直径<3 cm 1分,3~6 cm 2分,>6 cm 3分,有深静脉引流1分,无深静脉引流为0分,根据此3个标准累积计分,总分数即为级别,治疗的难易程度也随着分数上升,分数越高,越需血管内栓塞后再作手术或γ-刀治疗。Valavanis[3]提出40%以上的AVMS病例通过血管内栓塞治疗得以治愈。大部分患者栓塞后造影显示:(1)畸形血管密度减低,范围缩小;(2)供血动脉闭塞及其分布畸形血管减少;(3)引流静脉变细或消失;(4)正常血管出现。本组对脑AVMS解剖治愈率为19%。我们体会,对较大的深面、高血流量的脑AVM病灶应尽可能分2~3次栓塞,未能完全栓塞者,可用γ-刀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值得指出的是,血管内栓塞治疗也有其局限性,如多数细小的供血动脉供应血管团,微导管难以到位,则不能栓塞;栓塞以穿支型方式供血的AVM,有可能造成正常分支的动脉栓塞。我们认为,应根据脑AVM的大小,局部供血方式及结构来选择治疗方法,血管内栓塞结合手术切除、γ-刀放射治疗等,可提高疗效和治愈率,降低并发症。
, 百拇医药
    3.2 栓塞剂的性能 临床常用的血管栓塞剂有多聚体微粒(有真丝微粒、线段、乳胶等),其中最常用是胶样栓塞剂即NBCA和氰基丙烯酸异丁酯(IBCA)。IBCA是一种低粘液度化学粘合剂,在碱性液中与阴离子接触可立即聚合,并可引起血管内膜炎性反应,导致继发血栓的形成,但对周围脑组织也有炎性反应,引起患者头痛;而NBCA则不同,在聚合后呈海绵状,不易结硬块,不存在粘管之虞[4],我们一般配成33%的浓度,NBCA能很充分地在畸形血管内弥散,不仅能栓塞供血动脉,且能够使小动脉供血的cAVM达到治愈。

    3.3 栓塞脑动静脉的技术要点 影响栓塞效果的因素包括cAVM的大小、位置、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操作技术和经验等[5]。我们体会:(1)选择全脑血管造影与超选择造影明确了解病变的部位、范围、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盗血情况。栓塞时,一定要将微导管置入畸形血管团内,不能单纯栓塞供血动脉;(2)根据血流情况,调配不同浓度的NBCA进行栓塞,一般选择33%左右;(3)注射NBCA时,应先用5% GS冲洗微导管,在DSA监视下进行,看清NBCA在畸形团内弥散铸形情况,一旦畸形团填充或即将出现逆流时,迅速抽出微导管;(4)动作应尽量轻柔,避免不必要的刺激,以防脑血管痉挛;(5)全部操作均在全身肝素化及神经安定下进行。
, 百拇医药
    3.4 并发症的诊治 栓塞后常见的并发症为脑肿胀,脑出血(NPPB)。Valavanis等[3]报道387例脑血管栓塞治疗后发生率为1.3%,均系1次栓塞面积过大,血液溢流所致。本组有3例发生脑肿胀,发生率14%,经用尼莫通、激素降压及脱水剂处理后,症状消失。为预防栓塞后的NPPB,对高血流的巨大脑AVM,应充分控制在低血压下进行。

    参考文献

    1,凌 峰,李铁林,主编. 介入神经放射影像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133.

    2,Spetzler RF,Zabramsk JM,Flom RA. Mcmagement of juvenile spinal AVMS by embalization and opertive excision,J Neurosurg,1989,79(2):628~632.
, 百拇医药
    3,Valavanis A,Yasargil MG. The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J Neurosurg,1998,24(4):133~214.

    4,李宝民,王家钰,周定标,等. 国产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研究.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3):167.

    5,Richling B,Killer M. Endovascular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Neurosurg J Clin North Am,2000,11(1):123~145.

    (收稿日期:2000-03-1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