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2000年第7期
编号:10209904
扩张型心肌病QT间期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2000年第7期
     作者:何胜彬

    单位:524400 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000751 为探讨QT间期离散度(QTcd)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发生复杂心律失常的预测作用,我们检测了62例DCM患者的QTcd,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 本院1993年3月~1998年12月经彩色心脏B超(仪器为美国HD 2000,探头为2.5 Hz)证实的DCM患者共62例,其中男40例,女22例,平均年龄(48±13)岁。有电解质紊乱、束支阻滞、心房颤动以及应用影响QT间期药物者除外。

    1.2 分组 根据住院过程中心电图或心电监测分为以下三组。(1)复杂组:包括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扑动(均经心电图记录证实)或住院过程中猝死或室性期前收缩Lown分级Ⅲ级以上,共20例;(2)非复杂组:心律失常未达上述指标者,共18例;(3)无心律失常组:24例。

    1.3 方法 QTcd的测量全部病例均选用R波占优势且T波终末部清晰的导联,每例测量导联数不少于6个,同一导联测定3个QT间期,QTc=实测QT/(R-R),取QTc均值,不同导联中最长和最短QTc值之差为QTcd。

    1.4 统计学处理 连续性变量以±s表示,差异显著性检验用成组t检验。

    2 结果

    2.1 复杂组与非复杂组QTcd比较 复杂组QTcd为(82.04±4.85)ms,非复杂组为(43.10±13.89)ms,两组比较t=11.594,P<0.01。

    2.2 非复杂组与无心律失常组QTcd比较 非复杂组QTcd为(43.10±13.89)ms,无心律失常组为(39.33±9.83)ms,两组比较t=9.99,P>0.05。

    2.3 QTcd延长组与QTcd正常组发生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比较 以QTcd≥65 ms为标准,QTcd延长组(≥65 ms)26例中有20例发生复杂室性心律失常,QTcd正常组36例中仅4例发生。两组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χ2=27.56,P<0.01。

    3 讨论

    代表心室肌复极时间的QT间期在心电图各导联间存在差异,QT离散度反映心室肌复极的不同步及不稳定性。关于QTcd以及相关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刘艳等[1]认为QTcd的正常参考值可定为<50 ms,50~70 ms之间有参考价值,>70 ms有诊断价值。对于DCM患者,在病理上心脏扩张,心室变薄;在组织学检查上发现心肌间质纤维化,细胞肥大、变性,心室组织线粒体酶活动减少。这些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必然导致心室肌各种复极化不均匀性增加,电不稳定性区域增多,因而心电图QTcd值就会增高。这种复极不均匀性愈明显,愈容易形成多部位折返激动,从而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本组结果表明DCM患者QTcd延长与复杂性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伴QTcd延长者较易发生复杂性心律失常。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DCM患者常规心电图示QTcd延长者应定期进行心电图复查,以及时发现并治疗复杂室性心律失常,以防心脏性猝死。

    参考文献

    1,刘 艳,郭映春,马 奕,等. QT离散度的方法学及其正常参考值研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4):266.

    (修回日期:2000-03-0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