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 2000年第8期
编号:10206559
小儿隐匿阴茎的手术治疗
http://www.100md.com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0年第8期
     作者:陈小华 魏孝钰 魏晟宏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小儿外科,福州,350001

    关键词: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000820 小儿隐匿阴茎在临床上并非少见。我院自1996年至今采用二点式阴茎固定术联合Shiraki术或改良Shiraki术治疗小儿隐匿阴茎17例,方法简单,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7例,年龄3岁3个月~12岁,平均5.8岁。其中伴有隐睾3例,包茎14例。根据Wollin(1986)的分类标准,部分型13例,完全型4例。检查见阴茎外观短小,包皮口与阴茎根距离短,包皮似鸟嘴包住阴茎,与阴茎体不附着,内板多,外板少,用手握住阴茎并将周围皮肤向后推,可显露与年龄大致相当的阴茎体及阴茎头。
, http://www.100md.com
    1.2 手术方法

    先扩大包皮口,于包皮背侧纵行切开外层皮肤,分离包皮粘连,使包皮翻转,充分显露阴茎头和冠状沟。再于阴茎头缝一牵引线,将阴茎完全牵拉出来,在阴茎根部3~4点及8~9点各作一横切口,潜行分离达阴茎白膜,用1号线将阴茎白膜间断缝合固定于周围皮下组织,每侧固定2针,使阴茎不能回缩。4例完全型隐匿阴茎患者在行阴茎固定术后,由于阴茎皮肤缺乏,联合采用Shiraki术治疗,即先在阴茎两侧作包皮外层纵切,再在内板上作“V”形切口,将“V”形尖端与包皮外层皮肤切口之近端缝合,修剪其余内板皮肤。13例部分型隐匿阴茎患者在行阴茎固定术后,诱发阴茎勃起,发现背侧皮肤稍缺乏,周围内板过多,遂于背侧内板作一“V”形切口,利用内板皮肤弥补背侧皮肤短缺,距冠状沟0.5 cm环形切开内板,修剪过多内板皮肤(修剪要较常规包皮环切少)。术后用网眼纱布包扎阴茎,以减轻或防止术后阴茎包皮水肿。

    2 结果

, http://www.100md.com     本组17例,术后随访1个月~1年,阴茎显露满意15例,仍有轻度隐匿2例,均未发现有难消性水肿及阴茎血供损害、阴茎勃起疼痛等并发症。

    3 讨论

    隐匿阴茎发生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有学者认为是由胚胎期发育不良的纤维板(腹壁浅筋膜层与阴茎浅筋膜相延续的部分)将阴茎束缚在耻骨前皮下组织所致,也有作者认为阴茎皮肤未正常附着于阴茎体上,使阴茎皮肤背侧短、腹侧长,内板多、外板少。确诊本病应与过于肥胖的小儿阴茎埋于耻骨联合部皮下脂肪内或小阴茎、阴茎发育不良相鉴别,一般认为体重超过平均标准体重的20%即为肥胖症。本组与之对照无肥胖症患儿。小阴茎及阴茎不发育者,虽阴茎外观短小,但阴茎体长度小于正常阴茎长度平均值2.5个标准差以上,阴茎海绵体发育不良或不发育。本组患者无此征象。

    为了避免损伤尿道海绵体、阴茎神经及阴茎血供,我们采用阴茎根部3~4点及8~9点皮肤小切口的方法,虽操作简单,但术后阴茎头外露仍欠满意。因此,利用Shiraki术或改良Shiraki术,即用内板皮肤来弥补外板皮肤的短缺,扩大包皮腔,可保证阴茎体固定和阴茎头外露良好,阴茎外观正常。本组有2例患者术后仍有轻度隐匿,可能与术中向外牵拉阴茎头牵引线显露阴茎根部白膜不足有关。因此,术中一定要充分显露两侧阴茎根部白膜。本组伴发隐睾3例,术后均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随访观察阴茎无明显变化。本组手术方法简单,疗效好,无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收稿 2000-03-2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