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腹部创伤 > 脾破裂
编号:10213209
微波固化后缝扎保脾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
http://www.100md.com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0年第8期
     作者:乔铁 孙明昌

    单位:乔铁(广东省番禺市大岗人民医院外科 511470);孙明昌(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外科)

    关键词:脾外伤;微波凝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000860 分类号 R657.6+2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脾脏的功能日益受到重视。脾保留术已经成为当代脾外伤优先考虑的方法。我科1996年3月~2000年2月收治62例外伤性脾破裂,对其中13例采用微波固化缝扎保脾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1例,女2例,共13例。年龄6~58岁,平均32岁。均为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肝破裂2例。参照哈尔滨医科大学一附院提出的Ⅳ级分类法,Ⅰ级3例,Ⅱ级10例。
, 百拇医药
    1.2 手术方法

    进腹探查后,充分游离脾脏并托出切口,明确诊断及分级后,用微波针形刀插入裂口两侧的脾组织,Ⅰ级裂伤选择针长1.5cm,Ⅱ级裂伤选择针长4.5cm,输出功率180~100W,时间30~45s,以组织变白为准,形成两条凝固带,然后清除裂口内的血肿并填入带蒂大网膜,用7号丝线兜底结节或褥式缝合,脾窝置血浆管一根引流。

    2 结果

    13例均一次保脾成功,术后无1例发生再出血和腹腔感染。住院时间7~16d,平均11d,术后经过顺利,均治愈出院。随访9例,时间2个月到3年,未发现并发症,其中5例CT检查,证明脾愈合良好。

    3 讨论

    1979年在美国创伤外科年会上,评价保脾手术是脾外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从而推动了脾外科的发展。目前常用的保脾手术方式有:局部粘合凝固止血、脾修补术、部分脾切除术、脾切除自体脾组织大网膜内移植术。国内外多数学者主张根据脾外伤的分级进行选用,并提出分级标准。哈尔滨医科大学一附院提出的脾损伤分级标准及相应的保脾术,简单实用。Ⅰ级,被膜下血肿或被膜破裂或孤立裂伤,长度<0.5cm,深度<1.0cm,可行粘合、凝固止血及修补术;Ⅱ级,孤立的或多发损伤,长度>0.5cm,深度>1.0cm,脾门完整,缝合修补;Ⅲ级,不合规则破裂,脾门受损或脾部分离断,可选用脾部分切除;Ⅳ级,脾广泛破裂,包膜广泛剥脱,脾血管主干离断,可采用全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移植术。由于脾修补术能够保留一个完整的脾脏结构和功能,因此是Ⅰ级、Ⅱ级脾外伤争取选择的术式。但因脾脏结构上的特殊性,血供丰富,组织脆软,打结紧易导致缝线切割酿成新的脾组织损伤;打结松,不能止血[3]。因而打结时用力的适度往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这一适度在临床上较难掌握,害怕止血不彻底常导致缝线对脾组织的割伤,使保脾手术失败。作者曾经遇到过3例。采用微波固化后,3mm以下的血管全部被凝固,创面上基本上无渗血,同时,脾组织的韧性相对增加,缝合修补变得简单,打结可以用力,因而止血可靠,安全和易于操作。术中注意:充分游离脾脏并拖至切口,直视下操作。微波固化前,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以免被灼伤,微波凝固范围一般为10~15mm,因而微波刀应远离脾门血管20mm以外。通过13例实践,认为微波固化后缝扎保脾术是Ⅰ级、Ⅱ级脾外伤较为理想的术式。

    参 考 文 献

    1,张 峰.脾脏损伤的临床分级.中华肝胆外科杂志,1998;2:99

    2,崔东旭.微波凝固术在脾外伤保脾手术中的应用.普外临床,1995;10:228

    3,李宇鸿.脾部分栓塞术的临床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9;9(6):9

    收稿:2000-04-08,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胃肠外科 > 腹部创伤 > 脾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