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0年第8期
编号:10241777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03例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年第8期
     作者:徐彩华

    单位:徐彩华(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 宁波 315010)

    关键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000822 我院于1995年3月至1998年3月间应用抗生素静滴,中药内服、灌肠,妇 科治 疗仪及心理治疗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03例,并与单纯口服中药治疗慢性盆腔 炎91例比较,具有疗效好,疗程短,复发率低的特点,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治疗组为住院病人,对照组为门诊病人。诊断根据《实用中西医结合诊 断学》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下腹坠胀、疼痛及腰骶部疼痛。在劳累、性生 活后或经期加剧,常伴有月经失调、白带增多。盆腔检查可见宫旁组织增厚,附件增粗呈条 状或形成炎性包块。
, 百拇医药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内服中药,化瘀利湿、行气止痛。方剂:桃红10g,红花6g,当归、赤白芍、川楝 子各10g,元胡20g,蚤休、红藤各15g,败酱草30g,生炒蒲黄各10g。有炎性包块者,加山 甲、三棱、莪术各10g;白带多加黄柏、茵陈各10g,生米仁30g。上述中药每日1剂,煎服2 次,7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除上述综合治疗外,①加中药保留灌肠。炎症型用灌肠Ⅰ号方: 红 藤、败酱草、丹参、蒲公英各30g,赤芍、元胡、生大黄、黄柏各15g。包块型用灌肠Ⅱ号方 :红藤、败酱草、丹参、虎杖根各30g,当归、三棱、莪术各10g,乳香、没药各6g。上方各 浓煎200毫升,用肛管插入直肠15cm,缓缓注入药液,控温在38℃左右,每晚临睡前排空大 便后灌肠,保留至次晨,7天为1个疗程,经期暂停。②妇科治疗仪:采用北京普健器械厂生 产的PJFG-1型电脑妇科治疗仪。方法:将消毒后的电热阴道探头直接置入阴道,辅助电极 分别放在中极穴和相应的骶部或子宫穴,电流依病人耐受度调整至所需治疗参数,治疗30分 钟,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经期暂停。③西药抗生素静滴:选用5%葡萄糖液250ml+丁 胺卡那针0.4g+甲硝唑磷酸二钠针1.83g静滴,每日1次,疼痛剧烈或炎性包块型者,加用 青 霉素针480万单位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每日2次,3~7天为1个疗程,青霉素过敏者 ,改用环丙沙星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2次。④心理治疗:患者入院后卧床休息,每日2次 播放轻松愉快的轻音乐,使他们精神愉快,思想放松,医生和责任护士经常与病人谈心,解 答她们的提问,帮助她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解除她们的紧张、焦虑情绪。疗程, 治疗组7~70天,对照组30天~1年。
, 百拇医药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消 失,B超检查恢复正常,1年内未复发;好转:症状、体征消失,B超检查盆腔包块缩小、触 痛消失,3~6个月内未复发;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B超检查无好转。

    3.2 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n

    痊愈

    好转

    无效

    痊愈 率/%

    治疗组

    103
, http://www.100md.com
    82

    18

    3

    79.6

    对照组

    91

    33

    46

    12

    36.3

    两组疗效比较P <0.05。

    4 体 会

    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的多发病、疑难病,证属中医学的“腹痛”、“征瘕”、“带下” ,多由情绪郁结、肝脾不和、湿热内蕴阻滞气机以致气滞血瘀所致,外因多由经期、产后 、流产后及各种宫腔手术操作后导致脉胞空虚,湿热之邪内侵,或因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当, 余邪未净,阻滞气机而致气滞血瘀,其主要病机为湿热挟瘀。我们运用中药行气活血 化瘀利湿之剂,虽然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单纯口服中药痊愈慢,病人往往见到病情 好转不能坚持服药而放弃,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综合治疗根据妇女的生理特点:阴道子宫后 方紧邻直肠,由于直肠粘膜血管丰富,组织疏松,运用化瘀利湿之中药灌肠配合内服,具有 行 气机、通血脉,使药液通过局部粘膜渗透吸收、直达痛所,提高疗效之功。妇科治疗仪运用 电热疗法,能改善局部循环及局部炎症反应,起到活血化瘀之功。并在疼痛加剧或炎性包块 情况下,加用抗生素静滴,与中药配合应用,可以减少抗生素的用药疗程,减少副作用,提 高临床治愈率,缩短疗程,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故日后复发率明显下降。因此,本文结果 充分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彻底根治慢盆腔炎的临床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收稿日期:2000-01-24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