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0年第9期
编号:10227980
神经—肌电图检测在上肢神经卡压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年第9期
     作者:陆新 宋建良

    单位:(杭州市整形医院 杭州 310014)

    关键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000917 我院从1998年12~1999年12月对诊断为上肢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病人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测和分析,旨在评价电生理检测在上肢神经卡压中的诊断价值。

    1 临床资料

    12例中男4例,女8例,年龄19~65岁,病程1~7年。临床症状:颈肩部酸痛5例,肘部酸痛4例,手部麻木、感觉障碍8例,伴有夜间麻醒史3例,手掌肌肉萎缩6例,伸指障碍1例,屈拇不能1例。除1例为双侧罹患,余均为单侧。2例曾有外伤史,1例有糖尿病史,余无明确诱因。本组病例疑诊为颈椎病5例,运动神经元疾病2例,软组织劳损2例,诊断不明3例。
, 百拇医药
    诊断依据 ①腕管综合征 拇短展肌末端lat>4.5ms;拇短展肌失神经改变(放松时出现插入电位延长、正相尖波、纤颤波);桡侧三指的SNCV<40m/s,SNAP波幅较健侧衰减>1/2。②肘管综合征 尺神经支配肌失神经改变;肘段(肘上5cm→肘下5cm)MNCV<40m/s;肘上段的诱发电位波幅与健侧比衰减>1/2。③分支卡压者有相应支配肌的失神经改变,神经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潜伏期延长,波幅减低。

    2 检查方法

    神经—肌电图检查采用意大利ESAOTE Reporter肌电仪,肌电图用同心针电极测定,运动传导速度用表面电极记录,有明显肌肉萎缩可用同心针电极记录检查时室温保持25℃左右,皮温控制在30℃。

    2.1 肌电图检查(EMG) 有肌肉萎缩者先做肌电。肘管综合征做第一背侧骨间肌,小指展肌和尺侧屈腕肌;腕管综合征做拇短展肌;疑为分支卡压者做相应支配肌。
, 百拇医药
    2.2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①运动传导速度(MNCV):腕管综合征者分段测定正中神经腕→肘→锁骨上段的MNCV,记录拇短展肌的末端潜伏期(lat),计算各段的传导速度。肘管综合征者分段测定尺神经腕→肘→肘下→肘上→锁骨上段的MNCV。②感觉传导速度(SNCV):腕管综合征者分别测定拇指、食指、中指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肘管综合征:测定小指的SNAP,腕→肘段的神经干动作电位(NAP),计算正中神经、尺神经NAP的潜伏期,波幅和SNCV。

    3 结 果

    根据以上检查,诊断腕管综合征6例,其中双侧1例,肘管综合征5例,伴腕尺管综合征1例,伴骨间背侧神经卡压1例,骨间掌侧神经卡压1例。6例腕管综合征中3例拇短展肌有失神经改变。4例5侧拇短展肌末端lat>4.5m/s,最长9.8m/s。5例6侧有桡侧三指SNCV减慢,<40m/s,以拇指减慢最为明显,1例消失,SNAP波幅较健侧衰减>1/2的3例。肘管综合征5例,其中1例为双卡,伴腕尺管卡压,另1例伴骨间背侧神经卡压。5例中4例第1骨间肌,小指展肌有失神经电位,重收缩时运动单位(MU)减少,呈单纯相或单纯混合相,其中1例无MU,无CMAP,故考虑伴有腕尺管综合征,仅2例尺侧屈腕肌有失神经改变。(因该肌有时受从肘管以上分支出去的神经支配,故影响较小)。全部病例肘段(肘上5cm→肘下5cm)MNCV均减慢<40m/s,最慢的25.6m/s,平均29.8m/s,而肘上5cm→锁骨上段MNCV均>50m/s,平均58.1m/s。对侧肘段MNCV均>40m/s,平均46.2m/s。双侧相比有明显差异。
, 百拇医药
    4 讨 论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上有4个共同点:①被卡压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如疼痛麻木和不适;②一部分患者有夜间疼痛或加剧的情况;③神经所支配感觉区的感觉改变;④该神经所支配的肌力减退,肌肉萎缩等。

    神经—肌电图检查在周围神经卡压中的诊断价值:①与运动神经元疾病的鉴别:电生理检查时运动神经元疾病及神经卡压晚期均可见巨大电位,但前者往往以多个肢体的肌电变化为主,所以疑为运动神经元疾病时,应加做胸锁乳突肌,舌肌及下肢的EMG检查,可呈现多肢体。广泛的神经元性损害:有束颤波,多相电位比例增加,巨大电位较常见,MNCV可以有轻微的减慢以及CMAP波幅减小,SNCV多为正常。而从各种报道及本组结果看周围神经卡压则以SNCV为最敏感指标,其次是MNCV,EMG。②与颈椎病的鉴别:颈椎病中的神经根受压型颈椎病,颈部疼痛向上肢放射,甚至手指的麻木疼痛的症状很容易与上肢神经卡压征相混淆。肌电图可以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如果不同周围神经同一根支配的肌肉出现神经元性损害,应考虑为根性受损,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一般正常,因为病损在后根节结的脊髓侧不影响第一级感觉神经元以及其远的纤维。运动传导速度也经常正常。若高度疑为颈椎病可加做椎旁肌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椎旁肌有失神经电位,并该神经根相应之SEP延长,则可诊断为颈椎病。但由于双重卡压及“逆向”双卡的机理,有时在远端神经受压时,还可能合并有近端神经受压,如胸廓出口综合征(TOS),颈神经根受压等疾病同时存在,当然,为了进一步明确,有时还应做X线相或CT或MRI。③定位定性准确:周围神经卡压征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体格检查,仔细地检查疼痛及感觉异常分布对区别被卡压的神经及部位有一定作用。但由于患者对疼痛和麻木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不同,主诉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尤其是有双卡综合征者,诊断更困难。电生理检查可采用分段检测及计算的方法及不同周围神经或分支所支配的肌肉的电生理变化,检测结果进行双侧对比,或与已建立的正常值对比可确定某一周围神经的卡压部位和卡压程度,同时亦可证实是否有双卡综合征存在。说明神经—肌电图检查对诊断神经压迫征有其独特的诊断价值。收稿日期:2000-04-1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