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急救医学》 > 2000年第9期
编号:10250630
重型及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并鼻出血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国急救医学》 2000年第9期
     作者:王兮 田斌

    单位:王兮(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武汉 430071);田斌(湖北省英山县人民医院)

    关键词:

    中国急救医学000930 重型及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常见危急重症,需要及时救治,出血是HFRS三大主症 之一,正确认识、及时处理直接关系到疾病的预后。本文对两所医院近2年来67例重型及危 重型HFRS并发鼻出血的特点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67例重型及危重型HFRS均为二所医院近2年所收治的住院病人,男性61例 ,女性6例,年龄6~73岁,平均38.2岁。重型39例,危急型28例。

    1.2 诊断标准 HFRS患者均按1987年卫生部《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分型[1] 。鼻出血入选标准为一次出血量大于50 ml,既往无反复鼻出血史、无肝肾疾病、血液病及 高血压病史,并排除鼻局部疾病者。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鼻出血发生情况 67例HFRS共发生鼻出血20例(29.85%),重型12例(30.71%)、危重 型8例(28.57%);发热期2例(10%)、少尿期10例(50%)、多尿期8例(40%);出血量50~100 m l 12例(60%)、100~300 ml 6例(30%)、300 ml以上者2例(10%)。出血量大于300 ml以上 者均发生在少尿期,其中1例2天内鼻出血量达800 ml后血压下降,因并发颅内出血而死亡。 单侧鼻出血17例(85%),两侧同时出血1例,两侧交替出血2例。

    2.2 鼻出血原因 鼻镜检查:鼻腔后部出血12例(60%),前部little区出血8例(40%)。局 部可见鼻粘膜充血、肿胀,弥漫性充血,其中5例见搏动性小血管出血。血小板计数降低12 例(60%),最低为18.8×109/L,正常8例(40%)。2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其中5例多尿早期鼻出血时肾损害为病程中最严重。伴随血压升高6例,最高达180/120 mmHg。
, 百拇医药
    2.3 鼻出血与其他腔道出血的关系 本组病例发热期和多尿期鼻出血均为唯一腔道出血表 现,少尿期10例鼻出血中有8例伴随其他腔道出血,其中黑便6例,咯血1例,颅内出血1例。

    2.4 治疗及预后 发生鼻出血时病人宜半座位,本组病人均先用1‰肾上腺素或凝血酶棉 球局部压迫止血,效果不好,立即请专科医师行凡士林纱条鼻腔填塞术,有2例少尿期出血 间断持续2天,需2次填塞,其他病例均1次填塞后1~3小时内鼻出血停止。全身治疗根据病 情选择输血、利尿、降压及少量输血等。经全身及局部治疗少尿期并鼻出血者有3例死亡(原 因颅内出血1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17例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腔道出血是重型及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发生于发热期、休克期、少 尿期和多尿期,其表现形式多样,常见于消化道、颅内、呼吸道、泌尿道、腹腔、鼻腔等 [2]。本文报道67例重型及危重型HFRS发生鼻出血27例(29.85%),发热期、少尿期 、多尿早期均可发生,以少尿、多尿早期发生率高,分别占50%及40%。一次性鼻出血量以50 ~100 ml多见;出血量达300 ml者均见于少尿期,少尿期鼻出血多伴随其他腔道出血,预后 凶险,说明鼻出血与病情轻重相一致。本文观察到发热期、多尿早期鼻出血常为唯一腔道出 血表现,需引起重视并及时诊治。
, 百拇医药
    HFRS并发鼻出血的原因为:全身小血管的广泛损害,鼻粘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其位置比较 浅表,易致鼻出血;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障碍;尿毒症时体内毒素积蓄,抑制骨髓造血功 能;全身凝血功能障碍;其他如继发性高血压、高热等。

    本文提示HFRS并鼻出血,可为单侧或双侧鼻腔出血,以单侧多见,部位以鼻腔后部多见。我 们体会对于一次出血量大于50 ml者,用局部缩血管药无效,宜及时请专科医师进行鼻腔填 塞止血,同时,根据各病期的特点及病因给予相应治疗。经过全身及局部治疗,大多数病人 一次填塞均能止血,不影响预后,少数出血量大,出血时间长、病情重者,需多次填塞止血 。鼻腔出血虽然为并非直接致死原因,但出血量大会加重病情,影响预后,及时正确处理非 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1988,6(3):188.

    [2]尹华发,朱立胜,余鑫之,等.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并发症与死因分析.安徽医 科大学学报,1998,33(3):224.

    [收稿:1999-10-20,修回:2000-04-1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