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2000年第10期
编号:10209716
小儿烧伤早期补液失误的原因分析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2000年第10期
     作者:李晋 吴其林

    单位:610083 成都军区总医院烧伤科

    关键词:烧伤;输液疗法;儿童

    实用医学杂志001026 摘 要 目的:对小儿烧伤早期补液失误的原因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探讨小儿烧伤早期补液需要注意的事项,防治补液失误造成的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2例小儿烧伤早期补液的方法及并发症,5例在伤后6~16 h家属仅予口服白开水或矿泉水,5例予葡萄糖氯化钠及生理盐水2 000~3 000 ml,2例休克期按烧伤补液公式补液,渡过休克期后每日仍输入含钠液体>400 ml。结果:并发脑水肿6例,肾功能衰竭3例,高钠、高氯血症2例,肺水肿1例;其中5例死亡。结论:小儿烧伤早期应严格按照小儿烧伤补液公式对补液量和补液种类进行计算,电解质、胶体和水应分次交替输入,避免某一液体在某一时间内大量输入,休克期后限制钠盐输入量。

    小儿大面积烧伤后早期正确补液治疗十分重要,我科自1996年以来共收治大面积烧伤小儿患者73例,12例因早期补液失误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5例死亡。本文对其原因及预防进行了探讨。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患儿,男8例,女4例,年龄10个月~5岁。烧伤原因:热液烫伤9例,火焰烧伤3例。烧伤总面积14%~48%,浅Ⅱ度至深Ⅱ度,以四肢及躯干为主。

    1.2 治疗方法及结果 早期补液治疗方法有:(1)3例患儿伤后其亲属仅给予口服白开水300~500 ml,未予静脉补液治疗,于伤后12~16 h入院。当时患儿均处于严重休克、无尿及浅昏迷状态,给予快速补液、利尿等抢救治疗,2例存活,1例死亡。(2)2例患儿伤后其亲属给予口服矿泉水1 500~3 000 ml,也未给予静脉补液治疗,于伤后6~8 h入院。入院时患者处于嗜睡状态,很快出现脑水肿和惊厥持续状态。给予晶、胶体交替输入及脱水、止惊等治疗,1例存活,1例死亡。(3)5例患儿烧伤后在院外仅给予葡萄糖氯化钠液和生理盐水抗休克治疗,伤后24 h内输入上述液体2 000~3 000 ml。入院时2例患者出现高钠、高氯血症伴惊厥;3例出现脑水肿及惊厥,其中1例脑水肿患儿经抢救无效死亡。(4)2例患儿烧伤后2~4 h入院,按烧伤补液公式治疗,休克期渡过平稳。但休克期后每日输入的含钠液体>400 ml,结果分别于伤后3 d和4 d出现脑水肿及肺水肿死亡。
, 百拇医药
    2 讨论

    小儿的细胞外液量较大,总的血容量较少,同时中枢神经系统及各器官均发育不完善。因此小儿的调节机能及对液体丢失的耐受性均较成人差,烧伤后休克的发生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比成人高[1]。如果烧伤后早期补液治疗不当,极易引起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出现惊厥、昏迷、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是造成小儿烧伤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本组12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烧伤患儿,均由早期补液失误引起,分析其原因主要有:(1)烧伤后延迟复苏时间过长。小儿大面积烧伤后休克发生早,如果早期液体种类选择不当,补液过晚、量过少,长时间血容量不足得不到纠正,易发生肾功能衰竭。本组3例患儿伤后早期补液严重不足,延迟复苏时间超过12 h,均出现了严重肾功能衰竭,其中1例死亡。(2)休克期补水过多。由于烧伤后创伤炎症反应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渗入组织间隙,加上小儿血容量较少,休克发生早,常出现口渴、烦躁不安等症状。此时如果仅给予大量饮白开水,由于小儿肾脏调节功能差和血浆低渗,易引起脑水肿和惊厥。本组2例伤后大量口服矿泉水的患儿均发生了脑水肿和惊厥,其中1例死亡。(3)休克期补钠盐过多。如果患儿伤后仅给予大量等渗含钠盐液进行抗休克治疗,极易造成高钠血症和血浆渗透压升高,这同样可导致脑水肿和惊厥。主要是由于小儿肾脏和液体调节能力差,产生的高血钠和血浆高渗可使脑血流量减少、脑细胞缺氧和ATP减少所致[2]。本组5例伤后大量补钠盐的患儿相继出现了高钠、高氯血症,脑水肿及惊厥,其中1例死亡。(4)休克期后继续过量补入钠盐。小儿烧伤抗休克中已输入了大量含钠盐液,如果休克期后钠盐输入量不加限制,仍可引起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这仍然是由于小儿肾脏调节功能差,致钠盐在体内积蓄过多,使循环负荷加重,导致心衰、肺水肿和脑水肿。本组2例患儿虽然已平稳渡过了休克期,但由于休克期后仍大量无限制地继续输入含钠液体,结果引起脑水肿和肺水肿死亡。
, 百拇医药
    因此,小儿大面积烧伤后,对上述严重并发症应强调早期预防。首先,早期应严格按照小儿烧伤补液公式进行补液量和种类计算。其次,在小儿补液抗休克过程中应将电解质、胶体和水分次交替输入,避免某一液体在某一时间内大量输入。休克期后应限制钠盐输入量,3岁以下小儿每日含钠盐液输入量最好控制在100 ml以内。同时,要定期监测血液生化指标,及时调整水、电解质用量。休克期中常规给予地塞米松和甘露醇,可以较好地预防脑水肿和肾功能衰竭发生;给予安定等镇静剂可以防止惊厥发生。3岁以下患儿出现高钠或低钠血症均可以引起惊厥[3],因此含钠盐液的输入量应控制准确。

    参考文献

    1,黎 鳌,主编. 烧伤治疗学.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428~438.

    2,高 瑞. 关于心肺脑复苏某些问题的新认识. 人民军医,1998,41(4):225~227.

    3,李 晋,吴其林,刘德贵,等. 小儿烧伤惊厥及防治31例报告. 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1994,13(增刊):192.

    (收稿日期:2000-01-1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