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2000年第10期
编号:10237476
甘露醇肠系声学造影在超声诊断肠道肿块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2000年第10期
     作者:张伟

    单位:张伟(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功能科 523945)

    关键词:甘露醇;肠系造影;超声诊断;肠道肿块

    广东医学001028

    【摘要】目的 探讨甘露醇肠系声学造影在超声诊断肠道肿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诊断肠道肿块的新方法。方法 被检查者口服20%甘露醇250 ml进行肠系声学造影,不同时间段B超观察各段肠管,重点观察肠壁结构,病变区有无肠内液体流入及病变与肠系关系。结果 甘露醇肠系声学造影能鉴别肠内外包块,能显示肠肿块的大小、形态及部位。尤其对回盲部、结肠瓣及小肠的观察效果更好,提高了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论 甘露醇肠系声学造影经济、方便、结果可靠,在肠道肿块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实用价值。

    肠道肿块因肠腔气体干扰可造成超声漏诊或误诊。为获得清晰图像,有的作者用泻药、消胀片或清洁灌肠后再进行超声检查,但对辨别肠道肿块的来源,误诊率较高[1]。为此我院自1992年10月至2000年4月对常规B超检查发现肿块的病例,进行口服甘露醇肠系声学造影,共诊断肠道肿块26例,取得良好效果,提高了超声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确切的诊断肠道肿块的新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24~70岁,平均40.2岁。其中结肠癌15例,回盲部癌1例,慢性阑尾炎及其周围炎8例,肠结核1例,炎性假瘤1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内窥镜或穿刺细胞学检查证实。

    1.2 方法 采用RT-2800型及AU-3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被检查者禁食8 h以上,先行常规腹部超声显像探查,然后口服20%甘露醇250 ml,为加快充盈,20 min后加饮温开水300~500 ml,即行超声检查,观察包块与胃及十二指肠之关系;于服药后0.5~1 h开始探查,观察肿块与小肠关系;服药后1 h开始观察结肠情况。对各脏器采用纵切面和横切面探查,重点观察肠壁结构,肠腔充盈及肠蠕动情况,动态观察病变区有无肠内液体流入及病变与肠系关系。

    2 结果

    2.1 常规B超检查时肠道肿块声像图 2例未探及腹部明显包块,24例包块位于右下腹14例,右中腹、右侧腹、左上腹及左中腹各2例,左下腹及左侧腹各1例。包块最大为9.1 cm×4.7 cm,最小为3.4 cm×2.8 cm,以4~7 cm多见。9例包块见假肾征,15例包块假肾征不明显,呈非均质性包块。
, http://www.100md.com
    2.2 造影后正常肠道声像图表现 口服甘露醇造影后,不同时间段见肠腔按顺序充盈。见肠壁显示清楚、正常段肠壁厚度均<0.5 cm。小肠肠袢断面内径<0.3 cm,见一节收缩一节舒张的特征性回声,空肠段肠壁较厚,粘膜环状襞明显,呈羽毛状伸入肠腔,在肠内液体中飘动;回肠段肠壁较薄,肠粘膜显示为较平滑光带;结肠通常在小肠袢外周,肠管粗而弯曲少,并且有结肠袋特征。

    2.3 造影后肠道肿块声像图 造影后肿块区肠壁显示清楚,可见肠壁厚度、形态及粘膜异常改变。3例结肠癌见肠壁呈息肉样或菜花状团块、大小为3.6 cm×2.9 cm,3.3 cm×2.4 cm及2.0 cm×1.9 cm,向肠腔内生长,有蒂与肠壁相连。7例结肠癌、1例炎性假瘤见肠壁明显增厚在0.7~1.9 cm,粘膜回声增粗而不光滑。8例慢性阑尾炎及其周围炎、6例结肠癌、1例肠结核表现为肠壁增厚呈非均质性肿块,肿块较大,造影时动态观察肿块区有液体缓慢流入,肠腔狭小而不规则,肠壁不均匀性增厚,由于肿块与周围组织粘连,肠壁浆膜层回声模糊不清。5例合并不完全性肠梗阻、肿块上段肠管扩张,肠蠕动增强,肠内容物呈穿梭样活动,而肿块下段肠管充盈差。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3.1 甘露醇肠系声学造影的优点 肠道肿块常因肠腔气体的干扰,难以获得清晰图像,甚至漏诊。以甘露醇作为肠系声学造影剂是因其高渗性质,使组织液向肠腔内渗透,使肠腔在短时间内充盈,并使肠蠕动加强,因而能清晰显示肠壁结构,以及辨别各段肠管声像图特征,并能动态观察肠内容物的活动状态,从而对肠道肿块作出更可靠的诊断。

    3.2 甘露醇肠系声学造影有助于肠道病变的定位诊断 服药后根据检查需要采取即刻、0.5 h、1 h等时间超声监视可逐段观察整个肠系,服药后即刻检查,可观察胃、十二指肠,服药后0.5 h小肠开始充盈,1 h后开始观察结肠。根据服药后各时间段及各段肠管造影后声像图表现,容易确定肿块在肠道的位置。对于回盲部肿块则需注意寻找结肠瓣及盲肠,于右下腹髂窝处斜切面扫查,可显示盲肠的盲端,探头向上移行可找到回肠的末端入结肠的开口和结肠瓣。在此区域内发现的肿块则定位于回盲部。

    3.3 甘露醇肠系声学造影在超声诊断肠道肿块中的实用价值 肠道肿块常规B超显示为假肾征[2],但其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临床多用内窥镜或X线肠系钡餐或钡灌肠检查确诊。但当肠腔过于狭窄,钡剂不易通过或病灶表浅时,X线不易发现。本组2例慢性阑尾炎及其周围炎,钡剂灌肠无异常发现,而甘露醇声学造影见包块与肠系有关。1例结肠肝曲癌,纤维结肠镜未能达到肿块区,不能确诊,而甘露醇肠系造影后发现肠管有占位病变。造影后根据肿块处肠壁厚度、形态及粘膜回声改变,以及肿块区有无造影剂进入,可以容易地鉴别是肠内肿块或肠外肿块。由于甘露醇肠腔充盈顺序顺应肠系生理状态进行,声像图上可以清晰观察到小肠内液体经回盲结肠口进入大肠时的流动状态。而水灌肠法只有肠内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大肠内液体才能逆流入小肠,因而对结肠瓣的观察,对回盲部肿块的确定,口服甘露醇比水灌肠法为佳 。

    口服甘露醇肠系声学造影法经济、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易为患者接受,与其他方法相互补充印证,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可作为肠系疾病检查的首选方法之一,特别是不能接受内窥镜检查的患者可首选甘露醇肠系声学造影法。

    参考文献

    1,叶惠凤,沈志祥,罗和生,等.B型超声检查腹部肿块误诊30例原因分析.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89,5(1):13

    2,周永昌,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915

    (收稿日期:2000-06-2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