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00年第11期
编号:10213041
癌性胸水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0年第11期
     作者:蒋敬庭 吴昌平 邓海峰 吴爱珍 陈国瑾 孙文辉 邱国强 周建军

    单位: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肿瘤生物诊疗中心 常州 213003

    关键词:胸腔积液;恶性;淋巴细胞;肿瘤浸润;增殖力;表型分析;杀伤细胞活性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001118 目的:探讨癌性胸水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生物学特性,以便更 好 地应用于临床。方法:用低浓度白细胞介素2(IL-2)诱导培养癌性胸水TIL,按常规法计数TI L细胞增殖量,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IL细胞表型及MTT法检测其杀伤细胞活性。结果:经 低 浓度IL-2(100IU/ml)诱导培养TIL 21d后:TIL增殖倍数为2?130±1?140,大于1?000倍 占 72%。CD3无显著性变化(P>0.05),CD4、CD8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C D4/CD8 比值高达3.53±0.82,并且在21d时TIL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性。结论:癌性胸水TIL体外诱导 培养3周时TIL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此时进行胸水治疗可取得可靠的疗效。
, http://www.100md.com
    分类号 R561

    本室曾采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u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 L)临床治疗癌性胸水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2]。作者对36例肿瘤患者胸水TIL细 胞的增殖力、表型和杀伤细胞活性等作了进一步的系统研究,以更加掌握癌性胸水TIL细胞 生物学特性,旨在更好地选择最佳生物活性的TIL用于癌性胸水的临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

    36例癌性胸水患者,男22例,女14例。年龄51~81岁,中位年龄67岁。肺癌伴胸膜转移22例 ,乳腺癌术后胸膜转移9例,贲门癌术后胸膜转移5例。36例均经病理学和(或)细胞学诊断为 癌性胸水,胸水量为中等量以上,由X线胸片及胸部B超观察胸水量的改变,均未接受癌性胸 水的其他常规治疗。原发癌治疗采用常规对症化疗处理。

, 百拇医药     1.2 实验材料和方法

    1.2.1 材料 RPMI 1640(美国GIBCO),细胞表型CD3、CD4、CD8分析 采用荧光 素标记的鼠抗人单克隆抗体试剂,用FACSCalibur型流式细胞仪测定(美国BD公司),淋巴细 胞分离液(上海试剂二厂),白细胞介素-2(IL-2,北京四环生物工程制品厂),四甲基偶氮唑 盐(MTT)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华美生物工程公司)。

    1.2.2 诱导方法 常规无菌采集每位患者癌性胸水500~1?000ml,肝素抗 凝(10IU/ml),用不连续密度法分离得到TIL细胞和肿瘤细胞,用含低浓度白细胞介素-2(10IU / ml)完全培养液调整TIL细胞浓度1.0×106/ml置6孔板中,在37℃,5%CO2条件下培 养,每隔48h加入倍量培养液扩增。

, 百拇医药     1.2.3 胸水TIL增殖力测定 按常规法每96小时计数TIL细胞增殖量。

    1.2.4 胸水TIL细胞表型分析[3] 取培养于不同时期的胸水TIL 10 0μl,加入荧光抗体标记单抗20μl,混匀放置4℃30min,取出加溶血素3ml,混匀,放置5 min,1?200r/min,5min去掉液体加入0.5ml PBS溶液,混匀用FACS进行检测分析。

    1.2.5 胸水TIL细胞毒活性测定 采用MTT比色法测定TIL细胞对自身肿瘤细 胞作为靶细胞的杀伤活性,郊靶比20∶1。计算TIL细胞活性,公式如下。

    TIL细胞活性=(1-(实验组A值-效应细胞对照组A值)/(靶细胞对照组A值))×100%

    1.3 统计处理

    各组间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
, 百拇医药
    2 结果2.1 癌性胸水TIL增殖力

    采用常规法每96小时计数TIL细胞增殖量,根据不同情况加入适量的完全培养液,使细胞密 度维 持在2×106/ml。从36例癌性胸水中分离获得TIL数为4.0×105~10.5×1 06,经体外培养21d时细胞数量至5.7×108~2.4×109。增殖倍数大于 1?000倍以上有26例,占72%,平均增殖倍数2?130±1?140。其中22例肺癌伴胸膜转移 的癌性 胸水TIL扩增倍数明显大于5例贲门癌术后胸膜转移的癌性胸水TIL扩增倍数(P<0.05), 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2.2 TIL表型分析

    用FACS检测36例转移性胸水经体外诱导培养14,21,28d的T淋巴细胞表型,CD3经3次检测无 显 著性变化(P>0.05),CD4、CD8 3次检测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CD4/C D8比值21d时为最高,结果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36例转移性胸水T淋巴细胞表型与体外诱导时间的关系 (%)

    培养时间(d)

    CD3

    CD4

    CD8

    CD4/CD8

    14

    91.37±5.53

    41.71±3.75

    23.15±2.86

, 百拇医药     1.41±0.53

    21

    93.55±4.781)

    61.35±7.052)

    16.92±3.772)

    3.53 ±0.823)

    28

    92.53±6.34

    51.25±5.13

    21.66±3.12

    2.18±0.78
, 百拇医药
    注:1)t检验,同一表型比较P>0.05

    2)t检验,同一表型比较P<0.01

    3)t检验,同一表型比较P<0.05

    2.3 胸水TIL杀伤细胞活性分析

    杀伤细胞活性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呈负相关,是判断机体抗肿瘤水平和促使恶性胸腔 积液的吸收标志之一。三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胸腔积液中的TIL细胞对自身肿瘤细胞杀伤 活性在21d时具有较高细胞毒性(均P<0.05),结果见表2。

    表2 TIL在不同时间对自身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变化 (%) 组别

    例数

    [(〗
, 百拇医药
    时间(d)

    7

    14

    21

    28[)〗

    肺癌伴胸膜转移

    22

    21.55±5.71

    40.25±11.93

    66.75±14.31

    43.51±13.70

    乳腺癌术后胸膜转移
, http://www.100md.com
    9

    19.61±4.35

    38.54±10.11

    62.55±12.67

    40 .54±11.33

    贲门癌术后胸膜转移

    5

    17.45±5.10

    29.32±38.71

    58.52±10.23

    31 .69±9.25
, http://www.100md.com
    注:t检验,同一疾病比较P<0.05

    3 讨论

    癌性胸水是某些晚期恶性肿瘤首发的临床表现,常规治疗常采取全身化疗、非抗癌硬化剂 、 胸腔内注射抗癌药物或单纯胸腔抽液等,但疗效较差。而癌性胸水中的淋巴细胞是一种特殊 形式的TIL细胞[4],TIL抗肿瘤效果是LAK 50~100倍[5],它能充分识 别 肿瘤细胞后杀伤肿瘤细胞,采用此法治疗癌性胸水的疗效已被临床证实[1,2], 癌性胸水TIL细胞增殖力、表型及杀伤细胞活性与疗效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对其生物学特 性的进一步研究将更加有助于临床的应用。

    本室采用低浓度IL-2培养癌性胸水TIL细胞可获得较好的杀伤特异性,而高浓度IL -2培养可能更容易激活非特异性细胞毒细胞。检测经体外培养3周时癌性胸水TIL扩增后,72 %的TIL扩增1?000倍以上,而对自身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也增强(见表2)。同时CD4、CD 8细 胞表型与培养时间有显著的相关性,CD4/CD8比值于21d时达最高值,而CD4、CD8抗 原高表达 也是淋巴细胞功能活动增强的一个指征。因此,癌性胸水TIL 21~28d时比值明显增高, 此阶段是临床应用的最佳时间选择。自体胸水TIL的临床应用给癌症患者胸腔积液的治疗带 来了新的希望,且胸水TIL来源丰富,方法简便易行,无毒副作用,一般在3周时应用TIL治 疗癌性胸水可取得可靠的疗效。
, 百拇医药
    参 考 文 献

    1,蒋敬庭,吴昌平,陈雪勤,等.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治疗老年人恶性胸水的疗效.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9;18(1):35

    2,蒋敬庭,吴昌平,吴爱珍,等.TIL治疗癌性胸水的疗效观察.中国肿瘤临床杂志 ,1999;26(3):226

    3,蒋敬庭,吴时平,陈雪勤,等.癌性胸水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型分析.上海医学检 验杂志,1999;14(3):153

    4,Rosenberg SA.The immunotheraphy and gene therapy of caner.J Clin Oncol ,1992;10:180~182

    5,Rosenberg SA,et al.A new aprroach to the adoptive immunotheraphy of ca ncer with tumou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Science,1986;233:1318

    (2000-04-18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