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00年第11期
编号:10213044
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肥大细胞密度及形态学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0年第11期
     作者:黄生业 黄生高

    单位:黄生业(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美容中心 410008);黄生高(湖南医科大学附二院口腔科)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肥大细胞;组织形态学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001114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在增生性瘢痕组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随机 采集临床诊断为增生性瘢痕的瘢痕组织,以瘢痕形成的时间分组,特殊染色后分别行光镜及 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早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肥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与正常组织比较, 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随着瘢痕组织的成熟,肥大细胞逐 渐减少,甚至接近正常水平;肥大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关系密切;肥大细胞活化,可见到大量 的脱颗粒相。结论:肥大细胞的增殖活化可能在增生性瘢痕组织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分类号 R751

    增生性瘢痕(Hydertrophic Scar, HTS)是皮肤创伤后组织异常修复形 成 常见的病理疾患,严重影响人们的心身健康,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关于HTS形成机 制的 研究,主要集中在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增殖、活化及与之相关的细胞因子如转化生 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上[1~3],而对与FB增殖、活化 起促进或调控作用的某些炎症间质细胞研究较少。近来许多研究发现在速发型变态反应中起 重要作用的肥大细胞(Mast Cells,MC)与某些组织纤维化疾病关系密切[4~6]。 本 文试图借助光镜及透射电镜手段观察HTS组织中的MC的分布与形态,旨在探讨MC在HTS形成 过程中的作用。
, 百拇医药
    1 材料与方法1.1 组织来源

    本研究所需增生性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均取自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美容中心门诊手术 病人 。年龄在18~46岁之间。其中,正常皮肤(正常组)10例,HTS组织1~3个月(A组)11例,3~6 个月(B组)18例,6~9个月(C组)12例,9~12个月(D组)10例,12个月以上(E组)8例。

    1.2 MC染色与计数

    常规连续切片3张(5μm),脱蜡至水,0.5%甲苯胺蓝浸染15min,水洗,0.5%冰醋酸分化直至 胞核及颗粒清晰,稍水洗,吹干,透明封固。在高倍镜下(400倍)用每网格面积为0.25× 10-2mm2的接目镜测微器测量,计算每单位面积的MC数。

    1.3 超微结构观察
, 百拇医药
    将固定组织取出、修块、PBS漂洗,10%锇酸后固定。双蒸水浸洗,0.5%醋酸铀浸染,丙酮分 级脱水,Epon812包埋,修块定位,LKB超薄切片机切片(700~900A),捞片,柠檬酸铅复染 ,H-600透射电镜下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α=0.05。

    2 结果2.1 MC光镜观察及计数结果

    MC显示清楚,颗粒清晰,辨认明确,在正常皮肤及A、B、C、D、E各组中均可见到,但数量 不一。A、B、C、D组织中MC明显增多,与正常皮肤比较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D组中MC数 较A 、B、C组少,但无统计学差异,而E组中MC数接近正常水平,见附表。在A、B、C、D各组中 ,MC多呈圆、卵圆或片块状,体积较大,主要分布在微细血管附近。在MC周围可见大量FB聚 集,见图1。
, http://www.100md.com
    图1

    附表 MC计数结果 组别

    样本数

    MC数(±s个/mm2)

    P

    正常组

    10

    8.86±2.58

    A组

    11

    21.80±7.01
, http://www.100md.com
    <0.01

    B组

    18

    20.91±7.52

    <0.01

    C组

    12

    18.62±7.13

    <0.01

    D组

    10

    13.13±4.24

    <0.05
, http://www.100md.com
    E组

    8

    9.68±3.10

    >0.05

    2.2 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MC胞质中可见明、暗及明暗嵌合三种颗粒,大小不等,在A、B、C、D各组中,可见MC与FB关 系密切,表现为:利用伸长扭曲的胞突相互接触;细胞间面对面靠近;细胞局部接触或融 合;MC颗粒直接进入FB胞体内。而FB胞核肥大,异染质丰富,胞质中含有大量粗面内质网及 游离核糖体等细胞器,而胞膜外可见大量胶原纤维。说明FB合成功能活跃,见图2、图3。

    图2

    图3

    3 讨论
, 百拇医药
    瘢痕是人体创伤愈合过程中必然和必须的产物。但在其形成过程中,如果调控失衡,形成 过度,就会造成病理性瘢痕,即HTS或瘢痕疙瘩,而以HTS最为常见。

    MC被认为是一类较特殊的炎症细胞,在速发型变态反应中起重要作用。MC的组织学特征是: 胞体较肥大,多呈圆、卵圆或片块状,胞质中含有大量的异染颗粒,研究指出: 在IgE的起 动下,MC脱颗粒或转颗粒,可释放大量组织胺、肝素、过敏性嗜酸性粒细胞聚化因子、中性 粒 细胞趋化因子、慢反应物质、血小板活化因子、前列腺素、促血栓素等[7]。Smit h CF[8,9]等发现IgE介导释放的MC产物组胺参与了HTS的形成。组胺使微血管内 皮细胞分裂,导致微血管增生,胶原沉积。本研究发现:MC主要分布在微血管周围,是MC导 致微血管增生还是MC从微血管中渗出,尚待进一步研究。1992年,Heard等[5]证 实MC能引起培养中的FB失去接触性抑制而增殖,并可增强其对胶原和糖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使之在细胞外基质中大量堆积。本研究发现,MC在HTS形成阶段数目明显增加,并且与FB关 系 密切,可见到大量MC与FB胞膜融合甚至转颗粒现象,而相应的FB则处于明显的活化状态。在 HTS成熟阶段,即HTS晚期,MC数目明显减少。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测MC在HTS形成过程中起 重要作用。对MC在HTS形成过程中的生物学行为以及其颗粒内含物的进一步研究将为揭开HTS 形成之谜提供重要线索。
, 百拇医药
    参 考 文 献

    1,David A Bettinger.The role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wound healing: Accelerated healing in endotoxin resistant mice.J Trauma,1994;36:810

    2,Castagnoli C.TNF production and hypertrophic scaring Cell Immunol,1993 ;147:51~63

    3,Brown JA.Acceleration of tensile strength of incision treated with EGF and TGF-β.Ann Surg,1988;208:788~791

    4,Irani AM.Mast cell changs in scleroderma prescence of MCT cells in the skin and evidence of mast cell activation.Arthritis Rheum,1992;35:933
, http://www.100md.com
    5,Heard BE,Dewar A,Corrin B.Apposition of fibroblasts to mast cells and lymphocyte in moral lang and cyptogenic fibrosing alveoltitis.Ultrastracture cel l perimeter measurement.J Pathol,1992;166:303

    6,Takeda K.Increased number of mast cells accompany enhanced collagen sy nthesis linear localized scleroderma.Aroh dernatol Res,1989;281:288

    7,Li QY,Asma RA,Macaulay MA,et al.The relationship of mast cels and thei r secreted productes to the volume of fibrosis in post transplant hearts.Transpl ant,1992;53:1047
, 百拇医药
    8,Smith CF,Smith JD,Finn MC.The possible role of mast cells (allergy) in the production of keloid and hypertophic scarring.J Burn care Rehabil,1987;8(2) :126

    9,Russell JD,Russell SB,Trupin KM.The effect of hestamine of the growth of cultured fibroblast isolated from normal and keloid tissue.J Cell Physiol,199 7;94:389

    (2000-05-10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