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00年第11期
编号:10213070
急性白血病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0年第11期
     作者:贺云南

    单位:湖南省衡阳县人民医院内科 421200

    关键词:白血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001138 分类号 R557

    我院自1990~1999年收住急性白血病合并重症感染患者54例,发生 感染69例次,现将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4例急性白血病均系我院10年内住院病例,根据全国统一的白血病诊断标准诊断:急 淋26例,急非淋21例,慢粒急淋变2例,急粒变3例,淋巴肉瘤白血病2例。年龄6~53岁,中 位年龄22岁,男29例,女25例。

    1.2 感染的判断标准
, http://www.100md.com
    由血、咽、粪、尿、痰、骨髓液及病灶分泌物中培养出病原菌;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 检查 阳性结果,或高热伴严重毒血症或发生休克;体温超过38.5℃持续3~5d未退,不能以原发 病解释,抗生素治疗有效。

    1.3 重症感染部位分布

    上呼吸道感染13例次,肺部感染15例次,口腔感染9例次,肛周感染5例次,皮肤软组织感染 4例次,消化道感染6例次,泌尿系感染7例次,两个以上部位感染8例次,无明确感染部位者 4例次。

    1.4 重症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病原菌不明确的感染31例次,占44.9%;检出致病菌38株,占55.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5株,表皮葡萄球菌7株,草绿色链球菌4株,肠球菌3株,肺炎克雷白杆菌3株,大肠杆菌8株 ,肺炎杆菌2株,绿脓杆菌1株,阴沟杆菌2株,白色念球菌2株,曲霉菌1株。
, 百拇医药
    1.5 重症感染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关系

    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与感染频率有关:9例次发生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109/L时 ,18例次发生于中性粒细胞在1.0~2.0×109/L之间。42例次发生于中性粒细胞<1.0 ×109/L时,其中<0.5×109/L者25例次。

    1.6 重症感染与化疗的关系

    9例次发生于化疗前,26例次发生在化疗中,34例次发生在化疗后7~14d。

    1.7 防治措施

    粒细胞缺乏患者常规给予多贝氏液嗽口,每日1/5?000高锰酸钾液清洗肛周,口服非肠道吸 收的抗生素,病房严格消毒,隔离,所有病例在发热后均接受抗生素治疗,首选氨苄西林或 哌拉西林加氨基甙类药物,若72h未好转,病原菌尚不明确,则改先锋V或先锋VI与氨基甙合 用,待细菌培养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后再行调整。病原菌不明确的如经上述两阶段无效 ,则改第三代头孢菌素与第三代喹诺酮类合用,经上述三阶段仍无效则给予抗真菌药,如酮 康唑0.2g,2次/d。有条件者,在粒细胞缺乏情况下,使用G-CSF,75~150μg/d,连用5~7 d。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5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69例次重症感染,治愈42例次占60.9%,其中G+菌感染治疗有效 16/19例次,G-菌感染治疗有效11/16例次,真菌感染以酮康唑治疗有效1例。死亡21例, 占38.9%,因重症感染而死亡11例,占死亡病人52.4%。

    3 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急性白血病并发重症感染,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其次为皮肤、粘 膜软组织感染。病原菌阳性的感染例次仅占55.1%,且G+菌感染率与G-菌感染率较接近 ,分别 为50.0%和42.1%,G+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金葡菌、链球菌为主,其原因可能与第三代 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药物普遍使用有关[1]。G-菌中仍以大肠杆菌为主。
, 百拇医药
    耐药菌株感染明显增多,G+耐药菌株分别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肠球菌,这两株金 葡 菌对所有β-内酰胺类均耐药,提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在本组资料中发生率达到5.3 %。有资料表明,MRSA院内感染有逐渐增多的趋势[2]。G-耐药菌株分别为:2株 肺炎克雷白杆菌,1株肺炎杆菌,1株大肠杆菌,1株绿脓杆菌。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109/L时是导致院内感染最危险最重要的因素[3]。本 组资料提示:随着中性粒细胞水平下降,感染的频率逐渐上升,化疗后病人的感染机会亦大 于化疗前,这是由于急性白血病患者本身病变及化疗因素引起骨髓抑制,免疫力下降,多数 病人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致使感染机会增加。因此当中性粒细胞<1.0×109/L时必须 警惕重症感染的发生,除做好预防措施之外,一旦发生无法解释的发热,应立即给予足量、 有效、联合的抗生素静滴,用至体温降到正常后5~7d才停药。同时加强支持疗法,保护重 要脏器功能,酌情输新鲜血,成份输血,调节水电解质平衡,改善机体免疫状态,有条件者 ,尽早使用造血细胞生长刺激因子,帮助患者顺利度过重症感染关。本组因感染死亡占死亡 患者的52.4%,与文献报道的42.0%~56.7%相符[4],说明重症感染已取代原发病 成为急性白血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 百拇医药
    参 考 文 献

    1,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944

    2,翁亚丽,贾辅忠,赵旺盛,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耐药性研究.实用内科杂志, 1999;19(2):118

    3,熊金元,瞿群华,张新华,等.201例急性白血病死亡分析及经验教训.临床血液 学杂志,1996;9(3):118

    4,谭元菊.78例恶性血液患者医院感染分析.临床血液学杂志,1994;7(2):65

    (2000-02-10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