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05573
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
http://www.100md.com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0年第1期
     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

    戚文航

    关键词:心房颤动(房颤);抗凝治疗 心房颤动(房颤)的并发症栓塞,尤其是脑栓塞是房颤致死及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目标。转复并维持窦性节律可消除由于房颤所致的栓塞,有条件者应积极争取转复。房颤时有效控制心室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症状,但并不能避免栓塞并发症。

    据统计,房颤栓塞并发症的年发生率从0.55%~20%不等,与观察的人群、病因及年龄不同有关,但通常趋势是随年龄增大,发生率增高,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可达20%。不同病因中又以二尖瓣狭窄引起的栓塞发生率最高。Framingham研究,非风湿性心脏病房颤的栓塞危险是对照非房颤者的5.6倍,而风湿性心脏病合并的房颤则高达17.6倍。在西方国家,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房颤占缺血性中风病因的15%~20%。据估计在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房颤患者中,约每年有5%发生栓塞并发症(年轻者可能较低)。
, http://www.100md.com
    血栓形成与血流类型有关,大致有二种类型。一类发生于血流缓慢的条件下,如静脉血栓,其血栓形成主要与凝血因子的激活有关,相应的治疗应该用抗凝药物;另一类血栓发生于血流速度较快的情况,如动脉内血栓形成,主要与血小板激活机制有关,可用抗血小板制剂预防。心房内血流缓慢,与静脉内血栓类型相同,以抗凝药物为适宜。迄今为止,在房颤栓塞预防中,除了华法林及阿司匹林外,尚未对其它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制剂进行过评价。

    近年的研究还发现,非瓣膜病房颤与窦性心律者相比,其血von Willebrand因子、PAI-1水平均增高,C-蛋白水平降低,反映了内皮依赖性血凝状态的变化,这可能与左心耳血流淤滞及内膜损伤等因素有关,可促进血栓的形成。

    为预防房颤栓塞并发症,有关的大小临床试验不下数十,例如,SPAF-Ⅲ,AFASAK-2,PATAF,CAPPIE,BAATAF,ACUTE等,在抗凝适应证、抗凝剂与抗血小板治疗的选择、阵发性房颤及复律前后的抗凝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共识,但在某些问题上不无争议。
, 百拇医药
    一、心房颤动栓塞并发症的危险因素[1]

    房颤栓塞并发症的发生与下列危险因素有关 (1)年龄>65岁栓塞危险即已增加,>75岁栓塞发生率更高;(2)过去有过脑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或其它栓塞事件者再次发生栓塞的危险大大增加;(3)心脏瓣膜病、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左心房增大(>50 mm);(4)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发现左房血栓或有自发性烟云样回声。烟云样回声提示血流滞缓,常为血栓形成的前期表现。

    二、抗凝剂与抗血小板治疗

    据5个组有关房颤栓塞预防的临床试验证明,用华法林治疗每年卒中发生率可从4.5%降为1.4%,危险度降低68%,而阿司匹林对栓塞危险度的降低为36%,几乎相差一半,因此,对栓塞预防作用较差。但是,由于抗血小板治疗出血并发症较华法林明显为少(1.6%∶5%),使用方便,不必反复观察血凝指标,故仍被接受使用。
, 百拇医药
    SPAF的结果认为,阿司匹林剂量325 mg*d-1较75 mg*d-1有效,并提示低剂量华法林(INR1.2~1.5)与阿司匹林的联合应用并不可取,其卒中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华法林常规治疗(INR2~3)为高[1]

    为达到有效抗凝及尽可能少的出血并发症,用华法林使INR保持在2~3为适宜[1]。也有主张应使INR保持在2.0~3.9之间,目标INR(target INR)保持在3;INR达5,大出血危险明显增加,如<2则无效。对心脏瓣膜病及人工心脏瓣膜患者可能需要INR保持在3~4为宜[1]

    三、危险分层及治疗选择[2]

    1.下列情况属栓塞高危组,必需抗凝治疗(1)曾有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其它栓塞史;(2)年龄>75岁伴至少1项危险因素;(3)有心脏瓣膜疾病及心力衰竭;(4)慢性房颤伴多项危险因素;(5)左房血栓或烟云样回声。>75岁的患者是脑栓塞高危者(通常均伴有某种危险因素),抗凝价值大,但同时也是颅内出血并发症的高危组,抗凝剂应用需密切观察。
, 百拇医药
    2.慢性房颤,年龄<65岁,无上述危险因素,属栓塞低危组,可用阿司匹林75~325 mg*d-1治疗。有抗凝指征但不适宜用抗凝药物,或患者顺从性差,也可用阿司匹林治疗。

    3.介于上述高危、低危组之间的属于中等危险组,需作个体化分析,可用抗凝剂或阿司匹林,必要时作食管超声心动图参考。

    四、阵发性心房颤动

    卒中发生率与慢性房颤相同或略低,应首先尽可能避免其发作,保持窦性心律。有关阵发性房颤的抗凝治疗适应证尚未确立。频发的阵发性房颤,可结合病因按上述慢性房颤原则处理,非频发者通常不作常规抗凝治疗。

    五、心房颤动复律时的抗凝治疗

    房颤复律后可发生栓塞,这类栓塞与自发的房颤栓塞性质有所不同,发生率在1.0%~5.3%。通常认为,栓塞与原已存在的心房(心耳)中血栓在复律为窦性心律后,心房恢复收缩使血栓脱落有关,但近年来观察发现,电复律本身也可损害左心耳功能,电击前后超声心动图对比可发现在35%患者中有左心耳排空速度降低、血流郁滞,电击后出现心耳内烟云样回声,因此,电击复律可引起或加重心房(耳)顿抑,促使血栓形成,这可能解释为为何阵发性房颤患者反复复律(自发性)但栓塞发生率较低原因[3](较电击复律栓塞发生低50%)。但多数学者仍认为,心房“顿抑”与房颤持续时间之长短有关,电击损伤仅部分参与。
, 百拇医药
    复律前如房颤已持续48 h或以上,尤其是合并危险因素的患者,复律前必需先口服抗凝剂至少3周,复律后继续1个月抗凝治疗,以待心房顿抑后收缩功能的恢复。如为紧急复律则不在此例。抗凝治疗的机制是在3周内避免新鲜血栓形成,而原有的血栓在3周内机化,使之复律时不易脱落。

    有条件可作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如发现心房血栓,应予抗凝治疗6周(或更长),复查超声心动图如血栓“溶解”即作复律治疗,随后仍需1个月的抗凝;如未“溶解”,不宜复律。有关“溶解”的性质、机制尚不清楚。但TEE仅能发现1 cm以上的血栓,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血栓的存在,更不能预测电击后可能发生的血栓,因此多数学者认为,TEE阴性结果不是免除抗凝的指征。食管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一般不作常规,也不是必需的步骤。

    1997年ACUTE预试验[4]提出了用TEE指导心脏复律的意见,作者在230例房颤48 h的患者中进行研究,即入院后立即静脉给予肝素,24~36 h后作TEE检查,如阴性,即可在24 h内作复律治疗,复律后用华法林,可与肝素联合应用4~5 d,直至达到抗凝目标值,并维持华法林治疗4周。如TEE发现心房血栓,处理与以上相同。研究者认为,这种方法可降低复律时栓塞危险,缩短抗凝时间,更重要的是可及早复律,不必长久等待,提高了转复率及转复后窦性心律的维持,但上述方法仅为预试验研究,能否作为治疗常规,尚需进一步的观察。
, 百拇医药
    一旦抗凝,保持抗凝药物作用稳定十分重要。下列药物会使华法林作用增强:乙酰水杨酸,保泰松,利尿酸,西咪替丁,D860,奎尼丁,灭滴灵,丙咪嗪及肠道抗生素应用(细菌抑制后,维生素K合成降低)。以下药物使华法林作用减弱:苯妥英纳、苯巴比妥、维生素K、利福平、螺内酯(安体舒通)。

    作者单位:戚文航(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 200025)

    参考文献

    1,Levy S,Breithardt G,Campbell RWF,et al.Atrial fibrillation:current knowledge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management.Eur Heart J,1998,19∶1294-1320.

    2,Lip GYH.Thromboprophylaxis for atrial fibrillation.Lancet,1999,353∶4-6.
, http://www.100md.com
    3,Grimm RA,Stewart WJ,Maloney JD,et al.Impact of electrical cardiovers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on left atrial appendage function and spontaneous echo contrast:characterization by simultaneous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J Am Coll Cardiol,1993,22∶1359.

    4,Klein AL,Grimm RA,Black IW,et al.Cardioversion guided by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he ACUTE pilot study.Ann Intern Med,1997,126∶200-20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