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综合临床》 > 2000年第12期
编号:10210807
高血压对Ⅱ型糖尿病微血管和神经并发症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中国综合临床》 2000年第12期
     作者:毕会民 李栋 但汉卿

    单位: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武汉430060

    关键词:

    中国综合临床001212 目前全世界有2亿多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T2DM合并微血管和神经并发症为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高血压为大血管病的一般危险因素[1],但与T2DM微血管和神经病变的关系研究不多。为此,我们探讨了高血压对T2DM患者上述并发症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2例T2DM患者,男64例,女98例;年龄(53.32±7.98)岁,均为住院患者。T2DM的诊断为美国糖尿病协会诊断标准。微血管病包括糖尿病肾病(DN)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神经病变包括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PN)和糖尿病心自主神经病变(DCAN)[2]。其中DN以尿微量蛋白排泄率(UAER)为依据,DR以眼底镜检查为依据,DPN以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NCV)为依据,DCAN以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检查(CANF)为依据。高血压的诊断根据1999年2月出版的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所订的标准,即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各组患者的年龄、T2DM病程、血脂、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体重指数(BMI)都均衡一致。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

    1.2.1 观察指标 一般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血压、T2DM病程。生化指标包括餐后及空腹血糖(PBG和FBG)、HbAlc、总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UAER。其他实验室检查有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IRT)、神经传导速度、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1.2.2 实验方法 TG、TC、BUN、Cr采用大型生化仪测定,血糖采用强生OneTouch血糖仪测定,HbAlc采用亲和层析微柱法测定,尿微量蛋白排泄率、胰岛素采用放免法测定,神经传导速度采用Niclet公司Viking肌电图仪测定,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由深呼吸和立卧位心率差、乏氏动作指数、立卧位收缩压差来评估积分标准参照Ewing法[3]

    1.2.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都用±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标准;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T2DM合并高血压时微血管和神经病变发生率 结果见表1。

    表1 T2DM患者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

    微血管和神经病变发生率的比较(例,%) 分组

    例数

    微血管病变

    神经病变

    高血压组

    80

    62(77.50)

    53(66.25)
, http://www.100md.com
    非高血压组

    82

    30(36.59)*

    32(39.02)*

    注:两组比较,*P<0.012.2 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对微血管和神经病变的影响 结果可见在相同的病程下,收缩压比舒张压对微血管病变的危害更大,但对神经病变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别,结果见表2。

    表2 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对微血管和神经病变的影响(例,%) 分组

    例数

    微血管病变

    神经病变
, 百拇医药
    收缩压增高组

    9

    12(63.15)

    6(31.55)

    舒张压增高组

    26

    10(38.39)*

    6(23.08)

    注:两组比较,*P<0.052.3 微血管和神经病变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以微血管病变或神经病变为应变量(Y1或Y2),以年龄、T2DM病程、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HbAlc、TG、TC、胰岛素敏感指数(IAI)为自变量(X1、X2、X3、X4、X5……);进行Logisit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病程为糖尿病微血管和神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989和0.124,P<0.05。此外,上述并发症也与T2DM病程、HbAlc、TC存在相关。
, http://www.100md.com
    2.4 其它 两组间身高、体重、PBG、HbAlc、TC、TG无显著性差异,T2DM合并高血压组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高于未合并高血压组。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率(80/162,49.38%)明显高于一般人群(7.7%~10.05%)。大量研究认为糖尿病与高血压有共同的发病基础,如肥胖、高胰岛素血症、高脂血症。高血压可导致大血管损害,如动脉粥样硬化,继而会造成严重的靶器官功能不全。但高血压是否亦为T2DM患者微血管和神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显示T2DM合并高血压组的微血管和神经病变发生率高于非高血压组,分别为77.5%和66.25%,前者比文献报告的61.23%稍高[4];并且就微血管而言,收缩压的危害更大;经逐步回归分析也发现高血压病程与T2DM微血管和神经并发症相关,提示高血压也为上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子,尤其是收缩压升高。
, http://www.100md.com
    同时,本研究还观察到T2DM高血压组有更高的FINS和IAI,说明高胰岛素血症与高血压有关联。但就目前研究,到底谁为因谁为果尚存在争论[5]。依据近年的研究,高胰岛素血症参与了DM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高血压导致T2DM微血管和神经病变除微血栓形成、粥样硬化外,高胰岛素血症的因素不可不考虑。或者说高胰岛素血症与高血压共同参与T2DM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低于微血管病变,可能是由于开始时高血压对神经的影响较小,当微血管发生损害后,则影响神经纤维的血供导致神经病变。

    本研究提示,高血压确实是促进T2DM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因素之一,联合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也认为有效控制血压可减少糖尿病血管并发症[6];而且,新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也强调其危害性。因此,及时有效地控制血压对T2DM患者来说,不亚于血糖下降所带来的利益。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Hanefeld M,Fischer S,Julius J,et al.Risk factors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death in newly detected NIDDM:the diabetes intervention sudy,11 years follow-up.Diabetologia,1996,39(12):1577-1583

    2,Felig P,Baxtr J D,Frohman L A.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3rd Edition.USA:McGraw-Hill,1994.1107-1235

    3,周丽诺.糖尿病心血管植物神经功能检查的临床应用与评价.实用糖尿病杂志,1998,3(1):59
, http://www.100md.com
    4,陈玉莹,田 慧.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微血管病变患病率的影响.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14(2):107

    5,Feener FP,King GL.Vascular dysfunction in diabetes mellitus.Lancet,1997,350(Suppl):9-13

    6,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UKPDS) Group.Tight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risk of macrovascular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type 2 diabetes:UKPDS 38.BMI,1998,317(4):703-71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