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 2000年第12期
编号:10214806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附15例报道)
http://www.100md.com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12期
     作者:杨新 沈小华 周水淼 周卫东 陆小燕

    单位:杨新 陆小燕(新疆武警总队医院耳鼻咽喉科,乌鲁木齐 830000);沈小华 周水淼 周卫东(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耳鼻咽喉科,上海200433)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鼻腔;鼻窦;手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001237 [中图分类号] R 739.62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258-879X(2000)12-1160-02

    原发于鼻腔鼻窦的黑色素瘤临床上较少见,占全身黑色素瘤的2%[1]。粘膜黑色 素瘤的恶性程度高于皮肤。早期不易诊断且误诊率高,易复发,预后也较差。现分析我科于 1993~1999年收治鼻腔鼻窦黑色素瘤15例,以探讨该病的有效治疗措施。
, 百拇医药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长海医院自1993~1999年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鼻腔鼻窦黑色素 瘤患 者15例,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30~85岁,平均58.5岁。临床主要症状:15例均有鼻塞 、鼻出血或涕中带血。其中嗅觉减退伴头痛8例,鼻腔有腐臭味分泌物4例,伴颈部淋巴结转 移2例,面部肿块1例。3例入院前误诊为出血坏死性鼻息肉、血管瘤或肉瘤,误诊率为20%(3 /15)。临床检查:鼻腔见结节状或息肉样新生物,有溃烂及坏死,表面覆血痂。肿块显黑 色者5例,棕褐色2例,暗紫色3例,灰白色5例;质脆软,触之易出血。肿瘤发病部位:中鼻 道4例,中鼻甲3例,下鼻甲2 例,鼻中隔3例,筛窦2例,上颌窦1例。3例鼻中隔黑色素瘤中 2例有黑色卫星病灶,1例卫星病灶延及鼻咽部。全组病例均行鼻窦CT检查。

    1.2 治疗方法 15例均行鼻侧切开,扩大上颌窦根治手术。6例侵犯筛窦、额窦、 蝶窦的均行窦腔粘膜切除。原发于鼻中隔3例中2例行全鼻中隔切除术;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2例;1例行上颌骨次全切除术+眼内容物剜除术;1例侵犯筛骨水平板及硬脑膜,施行筛 窦、硬脑膜切除,同时行前颅底修补术;2例为手术后局部复发,再次行鼻侧切开肿瘤切除 术。术中均行冰冻切片,以保证切缘的安全边界。术后14例行放疗,联合化疗6例,免疫 治疗2例。
, 百拇医药
    2 结 果

    术后获随访14人,存活1年11人,3年5人,5年2人;其存活率分别为73.3%(1 1/15),33.3%(5/15),13.3%(2/15)。死于术后复发的4 人,远处转移8人,其转移的脏器有肝、肾、肺及甲状腺。发生颈淋巴结转移行颈清扫术后,存活1年、3年各1人。术后联合放疗、化疗8人,存活1年4人,3年3人,5年1人。单纯放疗6人,存活1年4人,3年1人,5年1人。

    3 讨 论

    鼻腔鼻窦黑色素瘤起源于神经嵴产生的黑色素细胞。目前病因仍不明确。本病易误诊为鼻 息肉、血管瘤等鼻腔其他肿瘤,特别是无色素者更易误诊。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是 对恶性黑色素瘤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其中免疫组化中HMB45及S-100为黑色素瘤的特异性 标记物[2]。鼻窦CT或MRI对病变的范围及了解肿瘤对周边组织的侵犯程度以及指导 手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手术是治疗黑色素瘤的最佳方法[1]。本组手术15例 ,术后复发4例,复发率26.7%。对于局部复发的患者,可以行再次手术补救,广泛切除后仍 有好的生存率。本组中有2例为术后局部复发,术后行再次广泛手术切除,术后生存1年1人 ,3年1人。
, http://www.100md.com
    以往认为黑色素瘤对放疗、化疗不敏感,术前术后很少用或不用放疗。近年来 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国内外均较多采用不同形式的放疗方法,放疗具有缩小肿瘤 体积和减轻局部复发的作用[3]。本组14例行手术加放疗, 其中1,3,5年生存率分 别为73.3%,33.3%,13.3%。与国外文献报道基本相符,因此建议将术后放疗作为黑色素 瘤的常规治疗手段。化疗对黑色素瘤的治疗效果一直未有明确的研究报道。免疫治疗前景十 分广阔,椐国内外研究发现,用大剂量白介素2对黑色素瘤有较显著疗效。 黑色素瘤 因复发率高,易转移而预后较差。综合分析预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能提高生存率,预后相对好;手术切除是否广泛彻底,与生存率呈正相关;发生远处转移的 死亡率高;术后辅以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的存活率高于单纯手术治疗。

    [作者简介] 杨 新(1968-),男(汉族),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 Spirs M, Paul JD. Malignant mucosal mela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port of 14 patients[J]. Cancer,1997,80:1 373-1374.

    [2] 张 欣 ,周建华,肖健云, 等.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组化研究与临床 观察 [J].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1999,5(1):32-34.

    [3] 陈俊强,林祥松.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方法的探讨[J].肿瘤研究与临床,1996,8(3):165-166.

    [收稿日期] 2000-04-06

    [修回日期] 2000-07-2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