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肛肠病杂志》 > 2001年第11期
编号:10203394
关于“痔不是病”的我见
http://www.100md.com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1年第11期
     辽宁中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2) 张有生

    关键词:肛肠病;痔;肛垫;痔不是病

    摘要:

    古今中外临床医家均认为痔是常见病、多发病,虽然提出很多病因学说,但至今还不完全清楚。1975年Thomson提出了肛垫下移学说,明确指出:肛垫病理性肥大或下移是痔的本质。受到专家、学者的支持,也为临床医生所普遍接受。但有人认为痔不是病,是人人皆有的正常解剖结构。Keighley则认为有症状者(出血、脱垂、疼痛等)应称为痔病。有人则认为,痔亦名肛垫,或称解剖学痔。这些提法,未能被临床医家普遍接受,现仅就个人意见结合我国临床实际,提出讨论如下。

    1 痔是病

    我国自古以来就认定痔是病,历代中医也都认为痔是病而加以论述[1]。民间俗称“十人九痔”之说,虽是泛指肛门疾病而言,但皆因有症状而感到痛苦。现今我国出版的所有古今中外医学书刊及肛肠病专著,都认为痔是病而加以详细论述。当西方医学传入我国后,其文献中所写的希腊文字Hemorrhoid,原意就是有流血症状的病,与中医的血痔相符而译作痔;一般口头说的拉丁语Pile,原意也是有“球”和“丸”状体征的病,与中医的各种外痔形状相似而译为痔[2]。法国称痔为figs,意为血凝之病。日本医学书刊中所说的痔核也说痔是病。况且Thomson所研究的主题是内痔的本质,故不能以偏概全,全盘否定而说痔不是病。
, http://www.100md.com
    2 痔不是病的提法,自相矛盾

    因为痔是病,才去研究,研究结果又说痔不是病,这就自相矛盾,不合乎逻辑思维规律。文化艺术要讲形象思维,科学技术要讲逻辑思维。逻辑思维就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用科学的抽象概念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认识现实的结果。正确地形成和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就是逻辑思维的规律。在思维过程中违反形式逻辑的规律、规则而产生的错误,就是逻辑错误,如偷换概念、偷换论题、自相矛盾[3]。说痔是病,研究后又说痔不是病,自相矛盾就是逻辑错误。界定痔是不是病,主要依据是有无病理改变。肛垫病理下移是痔,否则不是痔,把无病理下移的正常肛垫也说是痔,岂不自相矛盾。故不能说痔亦名肛垫。况且肛垫已是解剖名词,又何必再贴上痔的标签,意义何在。如果硬贴在一起,就会偷换概念,造成混乱。痔是病,属于临床研究范围;解剖学是研究正常结构,故不应把痔强拉到解剖学里,说成解剖学痔,否则就会偷换论题,主题不明,论述不清。
, 百拇医药
    3 痔不是病的提法将造成概念混乱

    语言、文字是表达一切事物的工具,表意必须准确,不能含糊其辞。遣词造句必须恰如其分。痔不是病的提法,不符合我国文字学、语言学、翻译学、命名学、中西医学和肛肠专业学术用语的规则和规律,必将产生一系列问题,说痔不是病,就要重新给痔命名。痔是病也不必再称解剖学痔或痔病,这不符合语言规律和命名规则。说痔不是病,就不能把Hemorrhoid和Pile翻译成痔,要另改译名。中西医学和肛肠专业用语也要变动,如内痔则是内肛垫之意,不是病名。依此类推,现行通用的混合痔和各种外痔都要变动。而血栓性、结缔组织性及炎症外痔的本质,又与肛垫无关而不能变动,不变都不是病名。所有治痔药和手术名称都要变动,如枯痔丁、消痔灵、消痔丸、化痔丸、消痔膏、消痔栓等,还有痔结扎术、痔套扎术和各种痔切除术。不改就不是治病,而是治肛垫的药物和手术。正常肛垫又不需治疗。痔科和书刊名称如《中国痔瘘学》、《实用痔瘘学》等都要改名,实际上又都改不了。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一连锁反应必将导致临床用语混乱,也不能为广大临床医师所接受,由此可见,这些提法弊多。
, 百拇医药
    4 痔不是病的提法,不符合国情

    我国文化和中医历史悠久,已形成中华民族所特有语言、文字和医学术语的规律。50余年来我国肛肠科发展的实践也说明,具有中西医结合现代化特点的肛肠专业,既不是古老的中医,也不是现代的西医,而是各取所长,中西两法并用的学科。目前对痔的病因病机、诊断分类和治痔方法,据文献报道,绝大多数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内治法多服各种中药;外治法多用中西消痔膏或消痔栓;注射法多用消痔灵;手术法多用痔结扎术、外剥内扎术和分段结扎术等,效果较好。很少采用国外的各种痔切除术。但并未排斥国外的先进理论和技术,而是认真学习,择优而用。如肛垫下移学说、内痔套扎术等,已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医学是一种实验科学,是在实践中探索而发展的。任何理论和技术,都要符合临床实际,要经过临床实践检验,符合实际能推广应用者,才是正确的提法。

    5 痔是病就勿须另立痔病一词
, 百拇医药
    根据Thomson肛垫下移学说,肛垫病理性肥大或下移就是痔,否则就不是痔,是正常肛垫。但肛垫病理性肥大并非都有症状,故有人分为无症状和有症状痔,并称后者为痔病。而临床上都是有症状感到痛苦而来求治的,实际上看不到无症状痔。只在流行病普查和健康检查时才能发现。因无症状也不求治,临床上无法分类统计。有人说只有少数人才有症状痔,但按Hass等调查结果,还是有症状痔多。其对叙述有肛门部症状的594人和随机选取的241例无任何肛门病主诉的其他人进行对比检查,结果有症状组522人有痔,占88%,而无症状的对照组有198人有痔,占82%。两组的痔发生率无大差异。这一结果似乎表示在任何年龄组中,不论有没有症状,都有一定数量的人患痔[2]。痔即是病,就勿须把有症状痔另称痔病。综上所述,痔不是病的提法不仅概念混乱,又不符合专业名词和术语的标准要求。

    上述意见,提出讨论,不当之处请指正!

    参考文献

    1 黄乃健主编.中国肛肠病学.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6.620.

    2 王玉成,谷振春.常见肛肠疾病.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6.1,13.

    3 夏征农主编.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105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