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山东医药》 > 2000年第24期
编号:10254668
乙状窦前入路治疗上斜坡肿瘤3例
http://www.100md.com 《山东医药》 2000年第24期
     作者:陈刚 陶荣杰 许尚臣 刘广存 王剑 庞琦

    单位:陈刚(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250014);陶荣杰(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250014);许尚臣(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250014);刘广存(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250014);王剑(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250014);庞琦(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关键词:

    山东医药002461 1998年11月~1999年12月,我们利用乙状窦前入路治疗岩尖斜坡肿瘤3例,显示了良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例1:女,48岁。因阵发性头痛4年,加重1个月余,伴有左侧上下肢体活动不便而入院。查体:双侧视乳头轻度水肿,左侧肢体肌力Ⅳ级,肌张力增高,左侧巴氏征阳性。CT显示右侧岩骨尖有一骑跨幕孔的椭圆形、略高密度的结节,增强扫描结节增强;伴有三脑室及双侧侧脑室扩大。手术采用乙状窦前入路,向后牵拉乙状窦,打开小脑幕,即可暴露岩尖肿瘤,约3cm×2cm×2cm,基底部在岩尖,有包膜,与脑干相连不紧,术中给予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岩尖脑膜瘤。术后头痛症状缓解,左侧肢体偏瘫4个月后大部分缓解。

    例2:男,54岁。因左侧面部疼痛,伴同侧面肌抽搐而入院。查体:左侧三叉神经的第Ⅱ、Ⅲ支及面神经受损,听力下降。CT显示左侧C-P角、鞍上池后部及脑干腹侧有一低密度的病变,形态不规则,提示表皮样肿瘤。手术采用乙状窦入路,术中见:一包膜肿物骑跨天幕孔上下,呈乳白色。给予全部切除。病理诊断为表皮样肿瘤。术后左侧面部疼痛消失,面肌痉挛3个月后缓解。

    例3:男,19岁。因声音嘶哑、呛咳8年,右面麻木、眼球外突9个月,头痛、恶心1个月余而入院。查体:右侧呈海绵窦综合征,左侧后组颅神经受损表现,双侧视乳头中度水肿。MRI显示右侧C-P角及海绵窦后部,左侧小脑扁桃体与延髓之间各有一类圆形结节,T1、T2像信号略高,有增强效应;导水管上脑室扩大。采取分步手术,由乙状窦前入路行岩尖周肿瘤切除。病理诊断神经纤维瘤(多发)。术后海绵窦综合征缓解,头痛症状消失。择期行二期手术。

    讨论:乙状窦前入路手术主要适用于斜坡硬膜内、外肿瘤,如脑膜瘤、神经纤维瘤、表皮样肿瘤,尤其是岩骨和斜坡肿瘤。其主要优点为:①缩短手术距离:既避免了由颞叶、乙状窦后入路带来的天幕上、下肿瘤不能一次全切的缺点,又避免了幕上、幕下联合入路带来的较大损伤。②减少了小脑和颞叶的牵拉,避免了乙状窦、横窦和Labbe静脉的损伤,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③由于手术距离缩短,术野暴露清晰,有利于操作,更有利于保护中脑、桥脑及其周围血管神经。

    采用该手术方法时,为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和有效减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暴露乙状窦时,应注意保护导血管,避免其损伤或撕裂乙状窦而引起大出血。②打开硬脑膜,剪开岩上窦时,两侧应彻底止血;向下剪脑膜时应向前方,切勿损伤颈静脉球。③将打开的乳突和迷路,用混有抗生素的骨蜡封上,术毕,用肌肉或脂肪填塞空缺颅骨处,以防术后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