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肺血管病杂志》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55380
非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25日 《心肺血管病杂志》 1999年第1期
     作者:安士英

    单位:淮阴市第一人民医院 (223300) 心内科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

    心肺血管病杂志990109 摘要 探讨非典型性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和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选择19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临床分析。非典型性心肌梗塞共54例,其中疼痛部位不典型者21例,无痛而以其它表现为首发症状者23例,心电图表现不典型10例,住院期间病死率31.2%。非典型性急性心肌梗塞多见于老年人、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塞病史者较多。高龄,确诊时间晚,临床症状及/或心电图表现不典型,误诊病例多,住院死亡率较高。

    对象和方法

    对我院1990年1月至1997年12月期间住院及部分经急诊科诊治(未收住院)的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197例进行分析,探讨非典型性AMI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AMI的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或肯定的心电图动态改变,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统计学处理:数据以百分数和X±S表示组间差异性采用X2检验。
, http://www.100md.com
    结果

    1. 性别与年龄 197例AMI患者中,非典型性AMI(IA组)54例,平均年龄68.7±8.9(43~84)岁,典型性AMI(TA3组)143例,平均年龄56.3±9.2(23~79)岁。

    2. 发病至确诊时间IA组平均24.5h,TA组平均为9.8h,2组间差异显著(P<0.01)。

    3. AMI前有关病史 见表1。

    由表1可见,IA组有OMI、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者较高,而卒中病史2组无显著差异。

    表1 2组患者AMI前有关病史比较 病史

    IA组n=54例

    TA组n=143组
, 百拇医药
    X2

    P值

    例数

    %

    例数

    %

    OMI

    8

    14.8

    6

    4.2

    6.43

    <0.05
, http://www.100md.com
    高血压病

    16

    29.6

    21

    14.7

    5.74

    <0.05

    糖尿病

    11

    20.4

    14

    0.98

    3.96
, 百拇医药
    <0.05

    卒中

    4

    7.4

    5

    3.5

    0.62

    >0.05

    4. 非典型性AMI的临床表现 (1) 疼痛部位不典型者21例(38.9%)表现为上腹痛伴恶心呕吐者13例,有上腹痛无恶心呕吐者2例,左肩背痛1例,颈部痛3例,两侧锁骨下疼痛1例,左上肢痛2例。(2) 无痛而以其它表现为首发症状者23例(42.6%)。其中表现为胸闷气憋12例,心力衰竭5例,晕厥、休克3例,一过性脑缺血或脑梗塞3例。(3) 心电图表现不典型10例,其中室颤2例,无Q波性MI 2例,CLBBB合并前壁AMI 1例,MI原位再梗塞3例,复合性AMI 2例。
, http://www.100md.com
    5. 住院期间病死率 IA组死亡18例(33.3%),TA组死亡14例(9.8%)(X2=13.46,P<0.01)。讨论

    非典型性AMI多见于老年人,有报道年龄越大,无痛性AMI的发生率越高[1]。延误无痛性AMI的诊断是导致老年AMI死亡率增高的原因之一[2]。非典型性AMI临床表现多样化[3]。AMI若以上腹痛伴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时易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原有胆囊炎、胆囊结石或溃疡病的患者。本文有5例被误诊,其中误诊为溃疡病者2例,误诊为胆囊炎、胆结石者3例,5例中死亡3例。AMI表现为胸闷气憋时,若伴有咳嗽、咳痰,极易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原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本文有1例诊断为“肺心、心衰”的患者,在补液治疗中突发呼吸因难加重,端坐呼吸,查心电图示下壁加广泛前壁AMI。按心衰治疗后症状渐趋改善,提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患者,尤其是合并有CHD的患者,在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查心电图及血清心肌酶,以防误诊漏疹。
, http://www.100md.com
    AMI以头晕,失语,偏瘫等为首发症状时,易误诊为神经系统病变。本文有3例,其中有2例误诊为脑梗塞,分别在用蝮蛇抗栓酶行溶栓治疗后7h、52h出现典型心绞痛。查心电图,1例示陈旧性下壁MI伴正后壁AMI,1例为广泛前壁AMI。Kickard等[4]发现,溶栓治疗可能为心肌梗塞后心绞痛的一个危险因素。国内也有类似报道[5],证实AMI溶栓治疗者梗塞后心绞痛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对有脑缺血的症状和体症,尤其是在脑梗塞溶栓治疗后出现心绞痛的患者,应高度警惕AMI的可能性。

    无Q波性AMI也是不典型AMI的重要特征之一。分析其原因,部分与患者原有左室肥厚束支阻滞有关,部分则与梗塞部位(病灶位于基底部),梗塞的直径较小(2~3cm)有关,个别患者则可能系梗塞面积较大,累及多支血管而产生互相抵消作用。本文有2例前壁加下后壁AMI,Q波的向量互相抵消,不形成典型的Q波,但有相关导联的QRS波电压降低。

    原位再梗塞的心电图多不典型,本文有3例陈旧性下壁MI发生原位再梗塞,动态观察心电图,见下壁导联的Q波深度及S-T段有动态变化且伴有心肌酶改变。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AMI科研协作组.上海市173例80岁以上老年人AMI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1,10(4):237.

    [2] Anderson HV,King SB.Modern approaches to the diagnosis of CAD.Am heart J,1992,123(5):1312.

    [3] 刘广辉.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167例误诊分析.临床医学,1993,13(2):74~75.

    [4] Kickard C,Becher MD.Recurrent myocardial ischemia following therapy:guidelinrs for praclicing clinians.AM Heartj J,1992,124:183.

    [5] 徐默玲.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后再发心绞痛探讨.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5,11(5):289~290.

    (1998-04-28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