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肺血管病杂志》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55465
我国心血管病的流行概况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25日 《心肺血管病杂志》 1999年第4期
     作者:姚崇华 刘淑倩 左惠娟

    单位: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100029)人群防治研究室

    关键词:

    我国心血管病的流行概况 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占世界人口的1/5,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传染病迅速下降,预期寿命从解放初的50岁增长到70多岁(表1),出生率自70年代有了明显的下降,人口逐渐老龄化,预期老年人口的比例还要进一步增加。1953年65以上的人口比例为4.4%,1990年增长到5.6%。

    表1 中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

    年份

    总

    男性
, http://www.100md.com
    女性

    1949

    35.0

    -

    -

    1957

    57.0

    -

    -

    1973~1975

    65.0

    63.6

    66.3
, 百拇医药
    1982

    67.8

    66.4

    69.3

    1995

    68.6

    66.9

    70.5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一、心血管病死亡率

    1.心血管病死亡率趋势 自1988年以来,我国已与工业化国家和部分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收集每年按国际标准的全国性心血管病和其他病因的死亡率,并报世界卫生组织汇总。我国1949年传染病死亡率为56.6/10万,1995年降至0.34/10万,而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却明显地上升。1957年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为86.2/10万,1997年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上升为244.9/10万(图1),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百分比也呈明显上升趋势。241-1.gif (1911 bytes)241-2.gif (1432 bytes)
, http://www.100md.com
    图1 我国城市居民心血管病和传染病死亡率变化趋势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自1989年以来建立了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由30个省的直辖市城市和农村的145个疾病监测点组成。1991年至1996年监测结果显示无论农村还是城市,脑血管病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而风湿性心脏病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图2)。241-3.gif (2252 bytes)241-4.gif (1307 bytes)

    图2 中国监测人群心血管病死亡率变化趋势(1991~1996年)

    2.地区的变异 自1983年以来,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在全国16个省市监测了581万人群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5~74岁人群心血管病死亡率和心血管病占总死亡的百分比北方明显高于南方,最高是河南的郑州,男性为50%,女性为63%,最低的为广东省的湛江,男女各为23%[1]
, 百拇医药
    二、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1.冠心病 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人群监测协作研究采用了WHOMONICA方案的统一标准,以急性冠心病事件(急性心肌梗塞,冠心猝死和各类冠心病死亡)的发病率、病死率和死亡率代表冠心病在人群危害的程度,研究方法标准化,有很强的可比性。与许多国家相比我国冠心病属低发水平,在世界卫生组织MONICA协作的47个中心中,北京监测区冠心病标化死亡率男性为倒数第二位,女性为倒数第八位。但我国冠心病的发病却呈上升的趋势。全国疾病监测1991~1996年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冠心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图3)。242-1.gif (1694 bytes)242-2.gif (1296 bytes)
, http://www.100md.com
    图3 中国监测人群不同性别城乡冠心病死亡率变化趋势(1991~1996年)

    地理分布 我国急性冠心病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示出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北方均高于南方。全国多省市监测区1987~1989年平均急性冠心病事件标化发病率最高为青岛,男性为203.3/10万,女性为96.3/10万;最低为安徽滁县,男性为12.0/10万,女性为5.1/10万。最高和最低发病率之比男性为17.1,女性为18.7。急性冠心病事件的死亡率的流行特点与发病率基本相同(图4)[2]242-3.gif (2427 bytes)242-4.gif (2249 bytes)
, http://www.100md.com
    图4 中国多省市35~74岁冠心病事件发病率(1/10万)

    年龄和性别分布 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男性高于女性,平均为2.2∶1,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发病危险逐渐接近。

    城乡分布 我国城市冠心病事件发病率普遍高于农村,但近年来某些地区正在发生变化。从北京MONICA方案1985~1992年急性冠心病事件的动态趋势的研究结果看,北京市城市男性发病率和农村男、女两性发病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农村冠心病发病率的迅速上升,城乡差别逐渐减少,甚至时有超过城市的发病率[3]

    2.脑卒中 我国心血管病是以脑卒中高发,冠心病低发为特点,脑卒中发病约为冠心病的4~8倍。我国现存活的脑卒中患者大约600万,其中75%有不同程度的致残,我国卫生部最新统计资料表明,1992年我国城乡人口死亡原因中,脑卒中均排在第二位。我国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每年仍以5%的速度递增。在MONICA方案27个国家47个中心中,我国男性脑卒中发病率居第11位,女性居第3位。脑卒中的死亡率男女均为第二位。全国疾病监测1991~1996年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脑卒中的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图5)。242-5.gif (2154 bytes)242-6.gif (1142 bytes)
, http://www.100md.com
    图5 中国监测人群不同性别城乡脑血管病死亡率变化趋势

    地理分布 我国脑卒中的发病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递降的梯度分布。我国多省市人群监测1986~1989年脑卒中平均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示北方高于南方。最高为大庆,男性发病率596/10万,女性为432/10万,男性死亡率为142/10万,女性为130/10万。最低为安徽滁县,男性死亡率为54/10万,女性为27/10万。发病率最高和最低之比男女分别为11.0和14.4,死亡率为4.3和8.1(图6)。243-1.gif (1932 bytes)243-2.gif (2352 bytes)

, 百拇医药     图6 我国多省市35~74岁脑卒中事件发病率(1/10万)

    年龄和性别分布 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55岁以前上升的幅度较大,50岁以上发病的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90%,平均发病年龄约为61岁。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示男性高于女性,约为1.6∶1。

    城乡分布 脑卒中发病北方农村高于城市,南方则相反。

    脑卒中的发病类型 据统计,目前国内一些大城市脑卒中经CT或MRI的诊断率已达80%以上。我国多省市人群监测结果显示北方脑出血的发病占脑卒中的30%~40%,而南方约占50%~60%。北方脑梗塞的发病百分比高于南方。

    脑卒中的病死率 我国多省市人群监测结果表明脑卒中病死率变化于23.8%~68.1%之间,病死率与疾病类型和医疗保健水平有关。多数省市女性脑卒中病死率高于男性[4]
, http://www.100md.com
    三、心血管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大约有1亿高血压者,全国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按收缩压大于等于141mmHg,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为标准,我国1964年标准人口标化)1959年为5.11%,1979年为7.73%,1991年为9.63%,1959年至1979年的20年间,我国高血压现患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40万,而1980年至1991年的2年间,平均每年增加320万,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1991年全国高血压调查结果显示除西藏拉萨外,北京市的高血压患病率最高。北京市1959,1979和1991年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7.44%,12.66%和14.94%。

    高血压的发病率 我国尚无较大人群高血压发病率的报告,中美协作研究报告北京和广州35~54岁年龄组的274名工农人群4年高血压的年发病率为2.85%,其中确诊高血压为0.9%,临界高血压为1.95%,高血压发病率与患病率相似,存在北高南低的地区差异[5]
, 百拇医药
    地理分布 我国MONICA多省市监测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25~64岁男女两性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北方地区均高于南方地区(图7)。243-3.gif (2158 bytes)243-4.gif (2184 bytes)

    图7 中国不同地区1988~1989年35~64岁高血压标化患病率

    男女两性平均收缩压最高(北京)与最低(四川)相差16mmHg,平均舒张压相差8~9mmHg。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仍是肥胖,高钠,低钾和重度饮酒。在诸多因素中,超重和肥胖几乎被所有的研究所证实。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1991年全国高血压调查结果显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平均体重指数也是北方大于南方。根据1984~1986年和1988~1989年间的全国MONICA方案研究结果,男性体重指数除黑龙江外均呈上升趋势,女性体重指数除郑州、上海外也均呈上升趋势。
, 百拇医药
    INTERSALT是一项研究电解质与血压关系的大规模多中心国际协作研究,52个中心包括我国北京、天津和南宁共10079人。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平均体重指数和重度饮酒率较其他中心低,但中国的高钠低钾膳食特点却十分突出。中国人群24h尿钠/钾比达6.7,是其他中心的2倍多。因此我国高钠低钾的膳食结构与人群血压水平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血压的已知率,高血压服药率和控制率 根据1991年全国高血压调查结果,农村血压知晓率在50%~70%,城市为80%~90%,高血压与脑出血有关的知识平均知晓率为31.9%,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大城市可达40%~50%。高血压患者农村服药率为12.4%,城市为32.6%,平均为24.8%。高血压患者服药血压控制率农村为23.4%,城市为23.7%,平均为23.4%。

    2.吸烟 吸烟在我国男性中是常见的习惯,我国目前有3亿多烟民。香烟销售量逐年增加,50年代我国每年卷烟销售量为600万箱,到1982年增长到17600万箱。全国于1984,1990和1996年共进行了3次吸烟调查。1984年15岁以上的总吸烟率是33.8%,1996年是37.6%,增加了3.74%。主要是年轻人吸烟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开始吸烟的年龄提前了3岁。吸烟者平均每天吸烟量男性为15支,女性为11支,每日平均吸烟量增加了2支。根据1996年的调查,90%以上的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烟,被动吸烟占53.5%,多数是妇女和儿童。
, 百拇医药
    我国男性吸烟率明显高于女性,根据1996年全国吸烟调查,男性总吸烟率为66.9%,女性为4.2%。男性吸烟率无明显地区差异,女性吸烟率北方高于南方。

    3.膳食 中国营养研究所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开展了3次全国性的营养调查。我国谷类食物占总热量的百分比1982年为77.5%,1992年下降到69.9%;豆类食物从2.9%下降到2%;动物性食物从7.9%增长到9%,纯热量食物从7.7%上升到12%。每人每日平均盐的摄入从12.1g增长到15.7g。1982年平均脂肪摄入为49g,占总热量来源的18.4%,其中动物脂肪比例占40.3%,1992年上升为58.3g,占总热量的22.0%,其中动物脂肪占37.2%。

    与全国的趋势相一致,北京市食盐与脂肪的摄入均明显上升,1982年平均食盐摄入为14.7g,1992年上升为18.2g。脂肪摄入1982年为68.4g,占总热量来源的26.4%;1992年上升为92.9g,占总热量来源的32.7%,增加了6.3%。而北京农村上升幅度更大,脂肪占总热量来源从1982年的16.4%上升到27.2%,增长了10.8%。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吴英恺,姚崇华,吴兆苏,等.我国心血管病发展趋势及发病危险因素的人群监测研究1985~1989年工作报告.心肺血管学报,1991,3∶138.

    2 赵冬.十六省市急性冠心病事件流行病学概况.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3,14∶10.

    3 王薇,赵冬,吴兆苏,等.北京城区70万人群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死亡趋势8年(1985~1992)的城乡对比分析-方案研究结果.心肺血管病杂志,1995,1∶2.

    4 吴桂贤,吴兆苏,陈丹阳,等.我国16省市脑卒中流行病学特征.中华医学杂志,1994,5∶281.

    5 吴锡桂.我国心血管流行特征分析(3).中国循环杂志,1993,11∶641.

    (1999-05-27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