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高血压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55637
谷-峰测定的方法学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25日 《高血压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

    单位:

    关键词:

    高血压杂志000101

    我刊于97年第2期发表过编辑部述评,谈到关于谷峰测定的建议 。最近我刊 还不断收到有关降压药治疗效果评价的报导,其中不少涉及谷峰比(T/P)的测定。大多数 测定 都用ABPM,但控制条件多不严格,很少有作者写明测定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如何计算,这 些数据的结果很难说明什么问题,更无法比较。经过这几年工作的实践,我们觉得T/P的测 定,还有不少问题值得重视。

    什么时候测谷值? 谷值一般好定,通常取下一次用药前2小时,测定8次 ,求均值就可以了,但要注意这2小时,病人必须都是清醒的,起床了的。有的作者用长效降压药。一天一次,每天早晨7时服药,这时测定谷值,用的是早晨5时到7时的血压均值,其中5时到6时,病人还在床上睡觉,这样的谷值不可靠,不能采用。
, http://www.100md.com
    问题较大的是测峰值 什么是最准确的峰值时间?像短效硝苯吡啶,它的 血药浓度与降压效果十分符合,在用药后1~2小时,血药浓度达到高峰,血压也降到最低。用这2小时测定的血压均值做峰值,就比较可靠。但有的药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不那么明确,笼统 地说是6~12小时,这时峰值在什么时候来测定?是根据药品说明书上所说的血药浓度达峰测? 还是测最低的血压?这两者往往不符合。目前有的长效钙拮抗剂如amlodipine,其半衰期长达 40小时,但T/P值仅0.67。问题就出在怎么选择峰值测定点。假如选定血压下降最明显的 那段2小时,T/P值永远不可能接近1。还有一些药,如β阻滞剂,利尿剂等,最大效应时间 不那么固定,这就很难说那一个是峰值。有的药一天用两次,问题就更复杂,是检查第一次 剂量的T/P值?还是检查第二次剂量作用的T/P值?还是检查一整天的T/P值?

    此外,昼夜血压自身规律的变化,对测定T/P值有很大影响。有人研究一天二次的硝苯砒啶剂型,早晨用药T/P值为0.78,傍晚用药为0.51。Meredith等测20 mg依那普利,一天用药一次时,T/P值为0.33,而一天两次时T/P为0.75。 这时谷值在什么时间测定也很大影响;是在晨间用药前2小时测定,还是在傍晚那一次的前2 小时测定呢?
, 百拇医药
    测定T/P值时条件的控制 日常生活活动对血压的影响太大了,其影响的 程度有时超过药物的影响。早期测定T/P值多在实验室或在病房里用袖带法测量血压,求出 峰值和谷值。用药后2~3个月,还在实验室或在病房里类似的条件下,再测定一天作比较。 现在有用ABPM或在家里做ABPM,病人的条件控制不可能那么严格一致。如病人在安慰剂期间 ,睡了午觉,而在用药期测定的那一天做了剧烈运动;这时T/P值甚至会成为负值。此外体位也有明显的影响;如曾有报告哌唑嗪用药后,如在卧位测定T/P值为1.19,立位时为0.48。

    无效的病人算不算? 用药后无效的病人算不算?如病人用了安慰剂,血 压下降5 mmHg,用降压药以后血压只下降了2~3 mmHg,这时得出的T/P值应为负值,或T 为负值,P为正值;结果则无法解释。解决的办法各说不一;有的说应当报告全部病人的资料 ,以每个病人的T/P值,求出标准误。用+/-%来表示。有人则认为只要算有效的病例 。那不是片面性很大吧?

    重现性差: 由于测定时T/P值的要求相当严格,许多研究达不到这一要 求,即使条件控制得很好,Omboni等人也发现整个大组,在治疗后不同时间例如3个月,12 个月的T/P值虽然还很相近,但每个个别病人的T/P值重现性却很差。在一个大组的高血压 病人T/P值测定中,T/P值不呈正态分布;常常出现>1.0或<0的意义不明的结果。此外 ,用药一次后,测定的T/P值与服药数周后的T/P值,也有很大差别。Ford测定Fosinopril 10,20,40 mg的T/P值,用药后一次分别为0.79,0.48,0.74;用药4周后 分别 为0.41,0.32,0.44。
, http://www.100md.com
    T/P值忽视了24小时血压的数据: T/P值只注意到血压降的最大和最小的两 处数值,只注意到血压降的均匀性,没有注意到血压在24小时内下降的程度。实际经验证明 24小时内血压下降的程度与靶器官恢复的程度相关性比T/P更好。有人研究证明用降压药物 治疗,一组药物的T/P>0.5的病人的LVMI,与T/P<0.5的一组病人LVMI没有区别。图 1示 两种药的治疗反应;药A:峰值(12-2)=10 mmHg,谷值(8-2)=6 mmHg,T/P=6/10=0.6。药B: 峰值(4-2)=2 mmHg,谷值(4-2)=2;/T/P=2/2=1;结论是药B的T/P值比药A大,但实际上 药B降压辐度很小,没有临床价值。

    图 1 不同药物(药A与药B)的T/P值计算,与降压辐度的关系情况分析

    由于血压测定的变异性如此之大,影响血压测定的因素又如此之多。所以在 尽可能控制条件的同时,要尽可能增加测定的次数。用增加n值的方法去减少标准差。意大 利搞ABPM的学者提出用平稳指数(smooth index)来考查降压疗效的均匀性,我刊曾于1 998年1期由李新立先生介绍这一方法。方法其实十分简单:把治疗后的24小时内每小时测定 的SBP的DBP分别减去治疗前相应时间的SBP和DBP,求差数均值,为ΔH,再求差数的标准差 ,为SDΔH(举例:求得治疗前后8,9,10,11AM…共24小时,24次的SBP或DBP差数 的标准差)。平稳指数(SI)=ΔH/SDΔH见图2:
, 百拇医药
    图2:SI=ΔH/SDΔH,上方为T/P值,下方为24小时经治疗前后血 压的差数(ΔH),再求24个差数的标准差(SDΔH),ΔH值越大,SI越大,SDΔH越小,SI越大 ,降压越均匀。

    若现在我们用ABPM每15分钟测定血压一次,24小时可以得出96个SBP 与DBP的差数(H),求96个差数的标准差,这样数据又多了4倍,结果应当是可靠的。

    李新立先生介绍的一个图,说明可能出现T/P值很高,SI反而很小的虚假结果,很值得我们 在计算T/P值时考虑,见图 3。

    图 3 T/P(8AM与12AM)=104%(引自高血压杂志1998第1期第74页

    不过该图的T/P值只有一个8AM和12AM的数值,与目前T/P值测定时要 求在峰值谷值前后2个小时,每隔15分钟测定8个数据,应该说还不至于出现这么极端的现象 。

    总之,本刊收到许多读者的意见,也有不少编委来信,呼吁在研究工作中,特别要考究方法学,本刊过去曾呼吁过:重视血压变异性研究的方法学,重视放射免疫测定的方法学,重视胰岛素抵抗研究的方法学,重视冠脉储备研究的方法学等等。因为方法学一错,全军皆墨 ,文章就不必往下看,结果必然不会可靠。愿与读者,作者共同在不断提高方法学的先进性 和可靠性方面共同努力。■, 百拇医药